APP下载

中小学无边界学习的实践经验及启示研究

2021-11-24姚怀青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

姚怀青

摘要:无边界学习本质上是打破学校教育固有的各种边界限制,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并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一种形式,实现课堂引导教学和课堂拓展教学的衔接,从而实现学校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无边界;打破;改革创新

经历就是财富,丰富经历即增进财富。如何丰富学习经历是学校教育课程应该关注的核心内容,经历的无边界特质决定了课程的无边界性质。

一、无边界学习的必要性:

在当前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人精神的弱化,学科分割严格,学生的整体思维发展没受重视,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由个性和自由精神,为了形成联系的综合的整体的视野和素养,为了在智力、情感和社会品格等方面得到整合性发展,需要创设一种弱化课程边际、学科边际的课程组织形式和学习形式。

二、无边界学习:

无边界学习是指一种突破学校、课堂、教材既有限制,将校内外、课内外、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智力成长和社会性、情感性成长加以有效统整的学习。通过打破学校和学科的界限,使课程资源的广域化组织,突破既有的知识中心和教材中心的思维定势,实现学习内容的无边界化。通过师生关系的调整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定势,实现学习方式的无边界化。通过教学组织方式的调整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定势,实现学习方式的无边界。无边界学习是一个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无边界学习的实质是模糊边界和柔化边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三、无边界学习的课程设计:

在平时学科教学中,教学组织方式强调规定性、确定性和唯一性,很容易造成教学的封闭运行。无边界学习以某一学习主题作为中心线索,对学习资源、主客体作用、时空、场景做出柔性处理,消除认为设置的刚性边界。消除了学科边界,使学习成为一种块茎状、网络状的学习,师生关系不再是授受关系,是师生关系变得模糊,学习生活成为师生共享、共同参与的生活。在无边界学习状态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变得模糊,学习活动虽然仍有一定的预设性,但它不唯预设,更加注重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状况随机的生成和随机地推进。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书本学习,而是呈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学习不一定是在教室进行,学习时空模糊化,学习活动不再受制于时空与场景、真实与虚拟。学习目标的确定与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更加注重个性化、情景化,更加注重标准的差异性、方法的多元性、过程的生成性与作用的激励性。

四、无边界学习的实施方案:

无边界学习是一种思想框架,是关于学习的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怎样将无边界学习的思想框架真正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呢?要抓住无边界学习跨界、综合、多元的本质要求。

1、打破学科边界,追求学科融合。

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学科本位倾向严重,导致了学科间相互隔离的现象。为了加强不同学科间联系,可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建立跨学科听课制度实现不同科组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实现不同学科相互渗透和整合。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课程问题上,可以在备课组和年级组这个平台上实施献计献策,相互学习和借鉴对方优点,达到智慧共享和资源共享的效果。

2、打破传统师生关系,实现和谐课堂文化。

建设班级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合作与分享,能高效地探究与交流,营造开放、合作、探究、共享的课堂新文化。在无边界学习状态下,教师不再是布道者,学生是不再是储存器,教师是一个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个体情感的学习或帮和学习合作者,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也是学习活动的共同参与者,重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互助、合作、友爱的生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文化。

3、打破时空边界,拓展学习活动内涵。

改变目前单一、封闭、线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带有广域和广谱的性质,从而形成整体的学习视野和学习风格。学习活动不再受制于时空与场景、真实与虚拟,既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自然、社会现场内进行,也可以在真实和虚拟场景中进行,教师可以大大拓展学生学习活动的内涵。

4、打破课程资源边界,实现资源共享。

在无边界学习状态下,文本与非文本、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预设学习内容与生成学习内容、教师负载信息与学生的负载信息界限不再明显,都是可以学习的内容,其中游戏和活动也将成为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有无边界学习课程意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创造性开发各种有效无边界课程,要善于创设让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尽可能地为教学互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

5、打破目标评价边界,实现动态评价。

教师要多维度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内容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照顾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实现评价的多元化,評价标准的设置要相对模糊,包容差异性和体现激励性,努力做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及评价过程动态化。教师可以修改课堂评价量表,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即时卡评价、欣赏卡评价等,建立更全面、更柔性、更人性化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情感、智力、社会性和谐整体发展。

结束语:在当前学科分设和知识体系壁垒分明的大背景下,无边界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利.A .吉罗克丝斯著《跨越边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版

[2]有宝华《综合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版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初探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经管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改革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