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学生党员量化管理机制研究

2021-11-24初磊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量化管理党员教育高校党建

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质量培养这一课题意义彰显地重大而又深远。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及党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该文主要研究了当前形势下在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显著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旨在探索出适合高校大学生党员在新时代的系列量化管理机制的改进措施和完善方法,意在建成高校学生党员的一种长期有效管理体制,实现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党员教育;高校党建;学生党员;量化管理

1.前言

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的主体,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繁荣富强的重要建设者,大学生党员更是时代的精英和中流砥柱。少年强,则国强;国强,则中国少年更强。在国家稳步走向小康的建设时期,大学生党员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的光荣使命。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与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也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因此,作为大学生党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广大学生共同进步,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培养、自我服务”为指导,充分发挥“自我”的四个机制,从而实现星火燎原、辐射整体的良好教育效果,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2.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如今随着高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其党员队伍也在逐渐壮大,这在为高校党组织涌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重发展,轻教育”问题。虽然当前发展学生党员的流程比较规范,并且是通过参加党课培训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来更新党员的入党动机,但是忽视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仍然存在,造成部分大学生党员被发展后的积极主动性降低,部分学生党员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牢、组织观念不强、奉献精神弱化、上进心缺乏、不重视党组织的一些活动等问题。如果放松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可能会违背党员发展的初衷,对学生党员缺少必要的管控也会使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严重损害党员的整体形象。因此,在新形势下,寻求有效措施来加大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力度就显得格外重要。当前,主要问题可以基本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2.1 大学生入党过于盲目、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党员”这一标签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讲与其个人荣誉息息相关,但其中一些人选择加入党组织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入党动机不够纯粹,更不知自己为什么要加入我党。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家里的祖辈或者父辈是党员,因此觉得自己要入党,或者是迫于家长及周围人的要求才提出入党申请,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充分思考。另一部分大学生入党是因为他们能够满足招聘工作的条件,有利于自己更好地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大学生盲目入党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多,反而忽视了入党后真正重要的是党性修养的培养,以及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2.2 党员理想信念弱化、缺乏有效的政治理论学习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高校更应该重视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为社会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由于高校的日常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学习难度偏大,且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比较枯燥乏味,这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大学生党员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中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仅是机械的完成了党组织交予的工作。部分学生党员轻视政治理论学习,重视表面工作,某些学生对于党的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全面,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时常出现部分学生虽然已发展成为党员,但在思想上却没有真正入党,且在入党后出现了学习观念与意识弱化、缺乏政治敏锐度、不能够积极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等现象。

2.3 大学生入党后的学习深度不够

当前,高校在发展大学生党员时,教育环节相对薄弱,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当前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主要集中在学期的末尾,很多学生以“学习压力大”、“科研任务重”或者“要准备期末考试”等原因,对于入党前的培训就持应付的态度,对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知识的主动性不足,入党动机也没有得到净化。部分党员出现了“在加入党组织前积极努力,在加入党组织后消极怠工”的情况。对于党员的培训学习仅仅停留在入党前的一段时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使得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也不好,存在着党课学习不深入、学习时间偏短、学习内容偏雷同等问题。

很多大学生在入党后,不重视政治理论知识的后续教育学习,很多党员的理论学习只有“上党课”那么一次,党课结业考核通过之后就放弃了学习。随着时代年轮的不断向前,党的理论知识和重要的指示精神也在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在入党后,走马观花的学习比较多,有些学生党支部难得组织一次学习,时间仅仅是十几分钟,许多学生党员们甚至连学习前的预习都没有,而是直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导致很多人都是来读稿子的,十几分钟的教育学习都是走过场,完全偏离了党员学习的本质与核心。虽然有些党支部也会要求学生党员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进行学习,并且每天签到学习打卡,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党员则是把学习强国的音频放在一旁播放,而自己却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可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党员的长效后续教育机制、重视学生党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学生党员的再教育都是必须且必要的。

2.4 学生党支部管理机制建设不够系统

目前,许多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系统,这对于入党后党员同志的监督培养是不够的,加之党员入党后对于自我要求的降低,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党员的整体水平。由于时间安排等各种客观原因,部分党支部没有组织学生党员进行集中有效的学习,没有按要求组织开展生活會、民主评议以及志愿服务等相关活动。

2.5 未能充分认识发展党员的重要性、党员质量有待提高

长久以来,相比教育以及科研工作,高校对于发展大学生党员的任务不够重视,没有把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摆在首要的政治工作上,而是仅仅把其等同于普通的“评奖评优”,这与党中央的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同时,当前发展党员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为了入党而入党,为了入党而主动提出担任一些班级职务,但并未起到班级干部的表率作用,担任班级干部职务有“镀金”的嫌疑。很多入党积极分子“并不积极”,平时活动隐身,开会时却“大表忠心”,大谈“如何积极、如何发挥带头作用”。

3.完善高校大学生党员量化管理制度

高校党组织完善阶段考核、评议以及监督制度,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上的能力,同时,健全大学生党员量化管理体系,必须以“坚持标准、确保质量、改进结构、认真发展”为主要方向。大学在开展对高校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的工作时,需要将学校、年级、支部等方面统筹在一起。

党员发展期间,应当坚持“过程化管理严格、过程化教育有效”,二者融合齐头并进,形成动态的反馈机制,促使党员发展对象健康成长。党组织充分激发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快速、高效融入组织生活中。因此,有必要从领会专业知识、学习思想政治、日常生活表现等各方面进行监督,促使当代大学生党员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己,将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发挥到最大

4.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党员量化管理长效机制

党员教育量化管理长效机制是指采用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的方法,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党员素质。建立党员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增强其先进性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手段。只有科学地建立一套体制和制度并使其完善,学生党员的管理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保证。

4.1 完善高校学生党员的培训学习制度

对于学生党员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而不是单一的,其中包括了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很多方面。目前, 高校大学生在入党前的培训学习力度不够,只是简单在入党前“上党课”,依成绩而定,通过考试即可入党,而入党后的日常管理教育相对较少,这样势必会影响党的整体形象。

完善学习制度,以下几点至关重要:一是要保证充足的教育时间;二是完善党员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使其尽可能的灵活、多样;三是要以人为本,强化自我培养意识;四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协调繁重的工作,多练习、多思考、多总结、多提高,强化时间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学习价值。

随着大学生党员人数的逐渐增加, 仅仅依靠党支部对其进行管理和教育已经达不到十分理想的效果, 而是应该从党员自我教育的形式上出发进行创新。比如积极利用学习强国等理论知识学习平台、组织学生党员自觉主动地开展各种微党课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宣传调研活动等, 建设四个“自我”的教育管理机制。

4.2 完善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

健全体制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因此,要将完善党支部的制度建设摆放到突出的位置。除了每月一天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外, 还需要组织大学生党员进行集中学习、民主评议以及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等,把“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十二字方针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并付诸于实践之中,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去。

4.3 建立全程、全方位長效教育机制

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立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要坚持立足脚下、着眼未来、脚踏实地的原则;通过四个“自我”的教育机制,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覆盖的长效教育机制。

全过程分类教育培育是指:入党积极分子——大一学生、预备党员——大二学生、普通党员——大三学生、毕业生党员——大四学生。实现先进性教育主要有三点:一是学风建设平台;二是社会实践平台;三是组织生活平台。加强党的组织生活规范性建设,是党组织有效教育和管理党员的必要措施。这对强化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学习服务意识、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大有裨益,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党员真正成为学习的表率、遵守纪律的榜样。

5.结语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任务依然长期而艰巨。高等学校要继续探索,改进创新,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基本素质,规范学生党员发展过程,规范各种体制和制度,充实和强化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学生党员需要加强党性涵养,培养党员意志,遵守学生党员标准,真正做到思想上“在党爱党”、生活中的“在党言党”、活动实践中的“在党为党”,并为大学中的党组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传伟,谢刚,杨婷.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1):14-16.

[2] 赵伟奇.高校学生党员量化考核管理探究[J].教育观察,2020,9(14):78-79.

[3] 郭燕红.高校学生党员管理量化考评机制探析[J].传承,2015(03):46-47.

[4] 周德海.创新大学生党员管理:大学生党员进出机制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5,31(02):33-35.

[5] 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组,顾继虎.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19):66-71.

作者简介:初磊(1994年-),男,黑龙江鹤岗人,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副书记、辅导员兼任党务秘书,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

基金资助:黑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学生工作)“普通高校学生党员量化管理机制研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XGW-201923)

猜你喜欢

量化管理党员教育高校党建
开展“两学一做”,要抓住三个关键
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研究综述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党课”的探讨
评标专家量化管理研究及应用
科研单位支出预算量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