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劳动教育”,撬起“德育”天平

2021-11-24徐慧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中年级劳动教育德育

徐慧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居住环境的限定,现如今的中年级的学生娇生惯养,缺乏社会实践机会的现象越发普遍。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依托主题课程、中队活动、榜样和家社的力量,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打造德育生态圈,在活动中创设真实的情境,以获得德育养成的推进。

关键词:劳动教育;德育;中年级

一、缘起——让人大跌眼镜的霹雳“娇”娃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德育目标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责任意识”、“全面发展”、“实践要求”已经成为德育的基本要求。而反观“雏菊中队”的队员们,十岁成长礼过完了还有好几位红领巾不会系,鞋带不会系,不会归零桌肚后柜乱糟糟,同学之间爱打闹,遇到问题先撇清自己的责任。刚接手这群“霹雳娇娃”们,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德育价值的思考。

二、思考——新时代“劳动教育”培养德育的理论依据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构建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很长时间以来,劳动”在五育中一直是“短板”和被忽视的对象。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倡导培养体力、脑力全面发展的人,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是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本身包含独一无二的育人价值。第一,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孩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奋斗的优良传统。第二,劳动教育可以促进人手—脑,体—脑的统一全面发展。第三,劳动教育可以提升人们的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在劳动中获得别样的技能提升。

三、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系列活动的实践与运用

基于小学阶段学生不同年龄发展特征及能力水平的不同,如何根据中央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确立劳动教育目标,选择恰当的课程内容,是具体实施和策划时需要考虑的。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应该是主动的,有趣的,有意义的,能调动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学生不同技能的渠道。

1.依托主题课程,激发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

位于长江之滨的春江中心小学自2019年便相应党中央的政策和号召,致力于劳动教育主题特色课程的打造,为孩子的生存技能和各类素养助力。“拜访森林”主题课程,老师们带领队员前往新龙生态林,小队合作搭建帐篷,根据老师提前给的规则和线索,运用自身所知道的野外生存的知识循着线索一步步获得生存所需要的营养品,真正实现了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生活技能的锻炼和培养。有了这一特色课程的铺垫,后面咱们学校的劳动教育主题课程及相应的活动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一)“秋韵”主题课程,品尝劳动成果

本学期咱们学校在全年级范围内开展了以“秋韵”为主题的劳动课程,在实施和策划过程中,六个年级组分别围绕“秋韵”这一主题开展了六个系列小课程。一年级以“银杏”“桂花”“枫叶”为主角,开设了“摘桂花”“晒桂花”,制作以桂花为主的如“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酿”、“桂花饼”等美食的活动,捡银杏叶、枫叶,亲手制作美丽的树叶贴画,也是一年级孩子喜欢的活动,亲近自然动手动脑。二年级以“花生”为主角,首先查找资料或采访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及基本特征,接着孩子们在老师或家人陪伴下“采摘花生”,炒花生,制作美味的“花生酱”、“花生糖”等美食。三年级以“大米”为主角,孩子们了解种植水稻的过程,参与水稻收割、打谷、脱粒等流程,最后用大米为原料制作“米糕”、“米粉团子”、“炒米”、“米酒”等美食。四年级以“黄豆”为主角,组织孩子们摘黄豆,磨豆浆,制作豆斋饼,享受豆子带来的美味。五年级以“南瓜”为主角,大家一起采摘南瓜,搬运南瓜,制作“南瓜饼”、“南瓜排骨”“南瓜饮料”等美食。六年级以“番薯”为主角,带着学生去地里挖番薯,体验煮红薯,制作红薯相关的美食。前期研究性阶段,每个年级组在老师的带来下,都经历了资料的研究和搜集,体验了室外实践性的活動,回家亲子互动动手制作美食,享受秋实的带来的美好体验。

(二)“小雪·丰年·冬藏”主题课程

“小雪·丰年·冬藏”也是我们之前实施过的一次有关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教育的课程。我们年级和中队主要依托“冬日美食”和“冬藏器具”两个小主题开展实施,“冬日美食”这个小主题开展时学生会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了解冬天生长的植物蔬菜,如青菜、大蒜、白菜等,了解冬时令经常会吃的食物,如常州春江本地冬至会吃的经典美食“胡葱笃豆腐”,冬日会晾晒的萝卜干,由萝卜干制作的美味食物如萝卜干酱油炒饭,萝卜干小菜等等,以及家家户户都会蒸的馒头等。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参与了资料的搜集和研究,和家人们一起动手去菜园里择青菜,磨豆腐,清洗萝卜,晾晒萝卜,研制萝卜,一起学习制作冬日的美食。这个过程好思又好学,既有趣又能学到知识,非常有意义。

2.依托中队活动,结合劳动强化德育重要性

(一)节庆活动“重阳佳节,敬老爱老”

笔者接手的雏菊中队在这两年也开展了许多中队活动。如前段时间结合节庆节日重阳节开展的“重阳佳节,敬老爱老”活动,开展了三个活动分别是“我为爷爷奶奶做一件事”、“制作一份重阳小报”、“重阳主题班队课”。提过搜集资料写小报,学生知道了有关重阳的知识。通过任务驱动给爷爷奶奶做件事,学生乐此不疲地策划什么事情是最好的方式。“捶背”、“洗脚”、“叠被子”、“做可口的早餐”、“洗衣服”、“扫地拖地”、“表演个节目”等,层出不穷的方式体现的都是孩子对于爷爷奶奶的关爱和敬爱。这样借助节庆活动,创新了劳动教育的方式,是新时代必不可少的德育方式。

(二) “童心向党,不负‘十’光”

“童心向党,不负‘十’光”十岁成长礼活动,是三年级中队比较全的一系列活动,在开展此项活动的时候,咱们年级组开设许多小活动,如“一道如意菜,习得文化与技能”、“一次护蛋,懂得生命与感恩”、“一次展演,绽放学生生命风采”。整个活动前后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活动期间学生每天坚持打卡,做菜、护蛋、做手工,整个过程学到了很多技能,也体现了对妈妈及家人的感恩之情。在滨江中学展演当天,我们邀请了三年级所有的家长参与观看,看完孩子们的演出,家长们走进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交换这段时间来相互准备的礼物和信,特别是孩子们,这段时间每天都在学习如何制作精美的“贺卡”等手工小玩意儿,终于在此刻可以亲手送给自己的妈妈了。于孩子和家长而言,都是人生中非常难得的一次体验。

3.依托榜样力量,触动心弦激发行为联动性

罗·阿谢姆曾说:“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榜样的力量在学生间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每个班级都有行为习惯特别好的,特别懂道理的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可以借助这些孩子们中间特别优秀的榜样力量,带动和宣传好的行为。在开启“劳动教育21天打卡计划”中,一开始很少有孩子真正主动并乐意去“洗红领巾”、“洗袜子”、“扫地拖地”,于是在这之前笔者就利用班级里的“小榜样”进行了宣传和鼓动,提前让个别孩子拍摄家庭家务劳动的小视频,配上家人或邻居亲戚等的评价,一个个爱生活爱劳动的“家务小能手”“好孩子”的形象就跃然纸上,最让人喜悦的是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更加肯定和加固了对此行为的肯定。结合一节“劳动教育”主题班队课,所有的看到视频的孩子眼睛都直了,这种被肯定和赞扬的感觉太让人心向往之了,而且只要坚持只要去做就能够获得,立刻这件事从被动宣传变成了主动承担。接下来的21天打卡计划顺利地进行着。每过两周,作为班主任的我都会评选出“最佳领巾清洗手”、“最靓地面清洁师”、“最牛家务小能手”等等,层出不穷的表样方式不拘形式和多样,只为促进孩子们坚持打卡下去,逐渐养成承担家务劳动的习惯和意识。令人欣喜的是在打卡结束的那几天,钉钉群里已经没有打卡的钉钉任务了,家长和孩子会单独问我怎么今天没看到,还想继续坚持下去,我想孩子们已经养成了好的习惯,并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4.依托家社力量,三位一体打造德育生态圈

做的越多体会越多,做什么越多,就越珍惜什么。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任何形式的劳动教育,最终都会致使学生珍惜和爱护他的劳动成果,这是以前包办代替的孩子们不曾体会过的。在班队活动、主题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家社力的共同共同助力推动孩子们的德育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圈。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多实施,为德育养成创设更多的可能性,这样孩子的能力才会更上一层楼,劳动教育的价值才会持续延续下去。

四、总结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劳动教育”,可以依托主题课程、中队活动、榜样和家社的力量,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打造德育生态圈,在活动中创设真实的情境,才能获得德育养成的不断推进。路漫漫其修远兮,然好的做法心向往之,家校社聯合可以创造无穷的教育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帮助孩子走的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黄琼.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2019(GYI2019042)

猜你喜欢

中年级劳动教育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