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11-24王玮
【摘要】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本文从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客观分析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增大,但也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城乡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大、产业融合度不够以及信息化管理模式落后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优化城乡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加快推进产业融合以及提升信息化管理模式方面出发,提出解决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促进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度;信息化管理
合肥都市圈作为长三角的五大都市圈之一,近年来,大力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安徽省“数字江淮”的发展战略,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成为长三角都市圈里创新能力强的代表性都市圈。为深入了解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本文通过设计电子问卷,并深入到都市圈内各地区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与企业、研究机构、技术人员、一线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全面了解合肥都市圈數字经济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安徽省大力推进“宽带安徽”、建设创新型省份,合肥都市圈作为安徽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向好,创新发展始终贯穿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全球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全球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都在合肥都市圈内产生。合肥都市圈内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在合肥都市圈内都有相当规模的增长。目前,合肥都市圈已经形成了以科大讯飞、京东方为代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数字经济发展态势。都市圈数字经济对安徽省GDP的贡献也不断增高。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在圈内各地区不均衡现象比较严重。受发展政策、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影响,都市圈内的合肥、芜湖、蚌埠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合肥为例,2019年合肥市数字经济总量3727亿元,占GDP的39.6%。2020年5月据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统计,合肥市位列《2019-2020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榜单第14位、省会第7位(分别高于GDP排名7位、2位),聚集了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型显示、装备制造、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县城和农村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合肥都市圈的数字经济发展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探索和解决。
三、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总结出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仍需加强。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数字经济的速度和质量。合肥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在加强,5G作为新基建的代表,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2020年,合肥市新建5G基站8088个,累计建成近8600个,基本实现合肥市主城区、县域城区连续覆盖,部分重点区域深度覆盖。但合肥都市圈内整体5G的覆盖率还比较低,都市圈内的其他城市基本实现主城区的5G覆盖,而除了主城区之外的地方以及农村地区基本上没有实现5G的覆盖,甚至在少数农村地区4G的覆盖也没有全实现。5G网络的覆盖率低,就不能满足智能制造、线上经济等对网络传输高速度的要求。
2.城乡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大。现阶段合肥都市圈内的各城市的主城区、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明显高于各城市所统辖的县域地区和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城市明显领先于县域和农村地区。2019年,根据《合肥市大数据企业认定管理办法》,2019年度全市共474家企业认定为大数据企业,主要集中在蜀山区、庐阳区和高新区,合计248家,肥西县和肥东县合计6家。庐江县的数字经济布局还处于初级阶段,全县的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企业数字化水平低。合肥都市圈内的其他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与合肥市类似,县域和农村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有些农村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还处于空白阶段,城乡数字经济发展的差距大,需要不断缩小城乡数字经济发展的鸿沟。
3.产业融合度不够。实体经济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需要加强,“互联网+”的连接性没有充分发挥。一是工业智能化程度偏低,智能工厂、智能产品较少,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未能实现有效对接,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等商业新模式应用较少。二是“互联网+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有待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信息化和精准化水平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农业的信息现代化水平需要提升。三是服务业的互联网+应用程度较低,合肥都市圈内的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服务效率偏低,个性化服务和定制服务等新模式有待提升。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和消费大省,还没有形成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现代服务业亟待发展,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也落后于互联网消费大省。
4.信息化管理模式落后于数字经济发展。当前,合肥都市圈内的智慧城市、电子政务、数字政府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初具成效,都市圈内的各城市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数字社区生活体验,丰富数字生活方式。这些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并要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制约,系统之间的信息很难实现完全互联互通,大量的数据资源很难实现有效共享,数据资源的价值没有充分的挖掘,大数据的开发和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很低,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
1.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数字新基建。加快合肥都市圈内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推进数据资源整合汇聚共享,构建全面、主动的信息安全防护,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体系(如图1)。合肥都市圈近年来各城市都在积极布局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加大对新基建的投资力度,系统布局前沿行业和技术,打造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在线办公,云服务、云商业便利生活,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合肥都市圈中各城市的新基建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涉及到县域以及农村地区的新基建设施仍需进一步加快建设的步伐。合肥都市圈需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开放基建建设的领域,实现数据资源的汇聚共享,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积极探索民营企业投资新基建,加快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新基建的建设步伐。
2.优化城乡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合肥都市圈城乡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大,农村地区的数字经济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推动合肥都市圈内数字经济发展的合理布局,一是强化城乡之间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数字资源要素在城乡区域之间实现跨部门有序流动,实现数据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升级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充分依托都市圈内各城市的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合肥都市圈发展战略。三是促进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面向农民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提升数字技能,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能力、信息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数字经济水平。
3.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合肥都市圈内的代表性企业京东方、科大讯飞、江淮汽车、六国化工等企业,积极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开展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车间示范建设,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机器人,加快实体经济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皖企登云”,推动企业积极使用互联网平台,推动云平台的建设,合理配置资源,降低企业成本。建设合肥都市圈数字平台(如图2),打造城市超脑和工业大脑,实现合肥都市圈内的能力资源共享开放,如AI能力、大数据能力、物联网能力等能力的开放共享,优化提升合肥都市圈内的资源配置、企业运营效率、产品生产和管理效率,引导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探索合肥都市圈内企业创新生产、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及营销模式等。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支持数字经济企业运营模式创新。促进数字经济企业商业模式、技术模式和金融模式创新。支持本土数字经济企业针对细分市场,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特性,形成独特商业模式,不断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竞争力。深化“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加快推进“中国声谷”建设,支持合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打造我省经济发展新引擎。
4.提升信息化管理模式。合肥都市圈内建立城乡全覆盖、功能完备的城市管理体系,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管理工作体系,建设城市数字管理系统,加强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合肥都市圈内各领域的应用,推进城乡一体化视频资源监控体系建设,规范网络秩序,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实施“互联网+监管”,对新产品、新业态进入市场实行适度的宽松政策,通过风险评估、网络安全监控、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信息预警等网络安全制度,促进和保护信息的安全。数字技术覆盖面不断拓展,信息入社区、入村进户,农村地区实现宽带普及,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现象,实现交通、医疗、教育、环保、养老、就业、旅游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建设智慧社区、智慧医院、智慧校园等。提升都市圈内部的政务信息管理模式,建立合肥都市圈内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实现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政务数据的共享开放。
四、总结
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合肥都市圈协同一体化发展趋势良好,都市圈内的各城市都有明确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并围绕合肥这个核心城市,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增强,但仍需要继续夯实。合肥都市圈内的城乡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比较大,需要优化城乡数字经济发展的布局,缩短城乡数字经济发展的鸿沟,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度,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有效利用“大智移云物区”现代新兴技术,实现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打造长三角乃至全中国都具有影响力的重要都市圈。
参考文献:
[1]吴韬.习近平新时代数字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2):5-11.
[2]刘奕豪.城市经济圈建设的政策效应评估——以合肥经济圈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07):15-20
[3]郭浩,宋文艳.合肥都市圈发展现状及对策[J].城乡建设,2019(03):25-27
[4]刘志彪,孔令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特征、问题及基本策略[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3):137-147.
[5]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EB/OL].( 2016-06-01)[2018- 01-22].http: // www.Ndrc. gov.cn /zcfb / zcfbghwb /201606 / t20160603_806390. html.
[6]王敏.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21,23(02):135-138
[7]胡 艳,胡子文.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合肥都市圈一体化水平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1):36-46.
[8]刘 鑫.合肥都市圈功能定位构建初探[J].合肥学院学报,2018(6):5-9
作者简介:王玮(1981、6--),女,安徽桐城人,硕士,安徽新华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财务、数字经济。 基金资助: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创新模式及实施路径研究(2020CX063);安徽新华学院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2018xxk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