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营中营林生产技术要点分析
2021-11-24张玉楼
张玉楼
摘要:本文先分析营林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革新造林方式、混交林集约化管理、管理方式优化三项提升营林生产技术水平的措施,希望推动我国林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经营;营林生产技术;集约化管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绿色经济发展逐渐深入人心,人们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而林业是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发展是生态建设的基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营林生产技术,能够更加有力地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林业经营中营林生产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的营林生产水平较差,很多林业企业不具备较为先进的、科学的思想意识,对营林生产投入资金不足,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整个营林工作的工作质量较差,缺乏较高的工作效率。这也导致了育苗技术落后,阻碍林业持续发展。
其次,林木数量和质量无法平衡,部分林业企业对造林工作缺乏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选择苗木的种类时,以及对苗木进行培育的过程中,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专业性不足问题,这就导致了营林生产中没能根据树种类型及结构来加以划分,造成林木数量和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最后,营林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不能紧跟当今时代的步伐而更新。各个地区林业实际情况和发展情况都有所不同,而有些林业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并不符合当地的发展特点,生产效率低,不能保证林木质量。
二、提升林业经营中营林生产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
1、革新造林方式,加强幼林培育管理
传统造林方式较为落后,导致林木质量差。林业企业需要改变传统造林方式,更新造林理念。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企业要根据区域特点选择树木种类,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病虫害进行提前防治和有效治理,以免病虫害破坏整个林业生态系统。
幼林的培育对营林生产十分重要,幼林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监控,查看幼林的生长过程,为幼林的发展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育计划。除此之外,对幼林的品种选择,所需要种植区域的季节气候,以及当地环境等因素都要进行明确选择。在幼林培育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工作人员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在幼林培育的过程中,如果缺少水分,其根系就会出现木栓化,而当土壤中灌溉水分过多时,又会对幼苗的根系呼吸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在培育幼林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水分灌溉的水量,实时跟进气象数据,以及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制定完备的浇水方案。同時还要监测土壤水分程度,查看该方案是否适合幼林的生长发展。在雨水天气更要加强对幼林的防雨措施,做好土壤排水建设,保护幼林的正常发育,以免幼林被较多的积水损毁。
2、营造混交林,实行集约化管理
各林区存在的植被种类多种多样,都是以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不断发展。现有的生态环境需要加以平衡,保持种类众多的植被对林木质量有所提高。因此,林业可以营造混交林,以此来保证林木稳定发展。
营造混交林需要林木管理人员对林区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深度了解林区的基本情况,如地形、土壤等,针对林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混交方式。例如:林区整体面积较大,属于平地地形,可以采用带状混交方式。另外还要测量地区温度,对树种的类型进行进一步的选择。
由于我国传统的造林方式是粗放式管理,缺乏合理有效的运行体制,管理效果不佳,影响种子的质量,对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而现阶段的管理模式应该向集约型模式转变,对种植技术加以调整和改善,更新现代化营林理念。根据市场的变化形势,着力于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各林区的林木在生长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和生长需求,需要对林木进行抚育管理,保证正常的生长速度,并能够有良好的质量保障。集约化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帮助营林生产提高实效性,有效减少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林木的成活率,让林木的死亡率大大降低,能够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优化管理方式,推进生产管理
营林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管理方式的提升,林业生产效益在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和符合当前发展特点。首先,管理人员应该转变管理思想,以科学化的管理办法管理营林生产技术。例如:在实际营林生产技术研究的过程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了解林木的基本情况,以及林木的重要性,对林木生产进行统一的培训工作。对不符合标准的林木要及时处置,而不是置之不理,全面管理林木的品质质量。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要根据林木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生长习性,制定多元化管理方式,而不是采取“一刀切”模式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多元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林业生产效益,保持生态平衡。
生产管理是营林生产技术中的基础管理环节,根据生产地区不同,科学合理经营生产管理。例如:在造林的过程中,将适合的幼苗进行直接种植,不仅省去了培育时间,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对林木的生产质量也提供了保障,将林木的生长周期进行缩短,营林生产的效率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对营林生产技术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加快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