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人“刨铣磨”课程的探索
2021-11-24毛艳蕾赵国庆陈泽龙
毛艳蕾 赵国庆 陈泽龙
摘要:课程思政是院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本文以刨铣磨专业课程为依托,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点,探索在刨銑磨专业课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为课程思政在理工科专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思政…刨铣磨课程
《刨铣磨工艺》课程是机械加工与修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先进的加工方法与理念,在机械加工与修理人员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思想的有效课程载体,将知识能力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情怀和工匠精神,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立德树人
一、课程现状及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刨铣磨工艺》课程是机械加工与修理专业主干课程主要介绍刨铣磨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维护、基本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学习时间长,与学生毕业后的岗位工作联系紧密。现实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理想信念和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如何使他们尽快认识专业学习的目标,树立高尚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并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求知欲望,是思政课程教学的关键。
二、课程目标及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点设计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创铣磨工艺》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详细分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从加工角度详细分析问题、综合考虑制约因素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些能力要求,恰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一敬业、谨慎、精益求精和创新。因此,借助课程,可以将工匠精神的职业性、专业性和人文性深度渗透到课程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投和能力培养”的高度融合。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入点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分为六个模块进行讲述,从理想信念、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入手,体现“工匠精神”的思政融入点。如表1所示
三、思政教育融入“创铣磨”课程的实现途径
(一)提升教师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
工匠精神的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离不开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正确认知。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导者,只有提升他们对于工匠精神的意识与研究,正确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的意义,才能准确的把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教育及专业知识真正融会贯通,从而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深入学习工匠精神,分析其与专业课知识、课程思政教育的共同之处,并以此作为基础,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大国工匠、改革先锋、感动中国等相关人物的优秀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会执着专注、严谨作风、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的工匠精神,将思政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
(二)创新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以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用质量的标准,要避免一次考试决定一个学生成绩的现象,加大“课程思政”的融合力度,创新考核机制。学生最终成绩采取期末考试和平时学生表现相结合的形式,期末考试可以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评价时,通过出勤率、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思想表现,对学生进行考察记入平时分,督促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同时加入互评这环节,学生对周围同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注意评价的公平和公正性
三、加强实践教育,制定科学人才教育计划
促进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需加强学生实践教育,加强与工作单位的合作,在当前院校实践教育模式中,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会安排一定时间到单位去实习锻炼。
结束语
“刨铣磨”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我们不仅需要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更需要通过合理地将思想政治元素及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创铣磨”的课程中,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的接班人。在培养学生岗位任职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其核心价值观,做到德才并重,进一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