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两种策略

2021-11-24陈黎君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术著作差序后记

陈黎君

在语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让他们掌握阅读不同类型书籍的方法,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都知道,书籍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其中,学术著作往往具有一定的深度,阅读的难度更大。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这类书籍呢?下面,笔者就以《乡土中国》为例详细谈谈。

一、指导学生调整整本书的阅读顺序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喜欢按照这样的顺序来阅读一本书:先欣赏封面,然后直接略过序言,大致浏览一下目录,就开始看正义。按照这样的顺序来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学生可能不会在阅读中遭遇问题,因为长篇小说的故事性较强,直接从正义开始一页一页地读下去,不会影响他们了解整个故事的脉络。但是学术著作与小说不一样,学术著作一般记述了作者在科研活动中获得的新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如果按照阅读长篇小说的顺序去阅读学术著作,可能会难以读懂。对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调整一下阅读整本书的顺序。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创作的社会学著作。这本书从四个层面探讨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乡土本色》是总论,《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探讨了“特殊语言”在乡土社会的作用,《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谈论了家、国、天下这一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礼治秩序》《无为政治》《长老统治》探讨了乡土社会维持秩序的方式,《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探讨了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浏览一下书籍的封面,然后让他们着重读一读“序言”“后记”和“目录”,最后再让他们去阅读正义。其中,阅读“序言”“后记”和“目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乡土中国》的“序言”主要介绍了作者创作这本书的原因、过程以及对这本书的看法。阅读了“序言”,学生就能对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本人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乡土中国》的“后记”主要讲述了与社会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阅读了“后记”,学生就能初步了解与社会学相关的知识,并从中感受作者勇于探索、勇于实践、谦虚好学的精神。读完“后记”再来看“目录”。《乡土中国》的“目录”是由14篇文章的标题组成的。这些标题非常简练,能高度概括义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浏览“目录”,学生可以大致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之后再去阅读“正义”,就会容易许多。

二、引导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的含义

学术著作中一般都会有一些专业术语。理解这些专业术语的含义非常重要。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将中国的乡土社会与西方的社会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提炼出了一些关键词。其中,“差序格局”就是这本书的核心概念。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的含义。

其实,作者在书中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作了详细的解释。“差序格局”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不同,“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所特有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细读本书的第四章,让他们明白中国乡土社会的特征是以“己”为中心的“同心圆”“水波纹”结构。中国乡土社会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在书中,作者除了将不同的社会结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还以《红楼梦》为例作了详细的说明。他将贾府盛衰时期分别可以容纳的客人数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水波纹是可以伸缩的。作者认为,如果将“己”逐渐往外推,便可以“兼济天下”,比如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以礼克服,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网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圈一圈往外推出去的。学生理解了“差序格局”这一核心概念,就能更好地阅读这本书。

《乡土中国》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乡土社会,深入剖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让他们掌握阅读学术著作的技巧,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中)

猜你喜欢

学术著作差序后记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高职院校“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研究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乡村慈善的“差序格局”
后记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后记
后记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