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任务时需注意的三个要点
2021-11-24王同猛
王同猛
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义知识,往往会设计各种学习任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那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在此,笔者就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要指向“核心素养”
语义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使大脑更加敏捷、灵活。“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提升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学习语义的过程中,继承巾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和地区义化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需指向“核心素养”。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能不断提升自己建构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传承和理解中华文化的能力。
有的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导致学生无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各种能力。例如,有的教师在执教《金岳霖先生》时要求学生绘制海报,导致学生忙于画画,根本没有时间去仔细地阅读文本。一节课看似热闹,却无法真正地帮助他们提升能力,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及时反思,并作出以下修改:
如果让你为金岳霖先生绘制一张海报,你会怎么设计呢?请你拟写一份设计方案,并描述一下你想要画的金岳霖先生的样子。
把“绘制海报”改成“描述一下你想要绘制的海报”,就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这样的任务才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好任务。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每一名语文教师都要沣意这一点。
二、要指向“真实情境”
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任务需指向“真实情境”。将任务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那么,什么才是“真实情境”?唐江澎老师认为:“真实情境就在真实生活中,完全不是刻意创设出来的虚假的场景。”教师只有将任务“放置”在真实的生活巾,才能使学生认真地思考问题。
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创设出来的情境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例如,某老师在执教小说《在乡下》时设计里这样的任务:
话剧社将在本月上演莫泊桑的《在乡下》,现邀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选择一位主要人物,为其制作人物档案。要求:形式不限,但需鲜明、准确。
2.请你结合小说的内容,为这次的话剧设计一幅海报,并说明设计理念。
这样的情境就是虚假的,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导致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巾没有“现场感”。
2019年高考语义全国卷I中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创设的情境就是真实的情境: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为什么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建议。
这样的情境就是真实的,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
三、要指向“文本本身”
除里要注意以上两点,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要注意:任务需指向“文本本身”。教师设计出来的任务如果脱离了文本或材料,义如何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呢?
下面,我们就分别看一看王老师和李老师设计的任务。
针对《故都的秋》,王老师设汁的任务如下:
新学期伊始,高一的部分同学就阅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他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篇文章为什么会被称为“经典”呢?
1.请为郁达夫“代言”。
2.不管读者有多挑剔,《故都的秋》都是名副其实的“经典”。请结合文本,从语言、结构、或意境等角度谈谈它被称为“经典”的原因。
3.请结合你发一条“朋友图”,向朋友推荐这篇《故都的秋》,让更多的人阅读这篇文章,感受秋天的美。
针对《故都的秋》,李老师设计的任务如下:
高一年级的学生准备开展手绘明信片活动,我班抽到了两个任务:
1.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的秋景绘制成明信片,并为画面配上相应的文字。
2.现在正值秋季,校园里处处洋溢着秋的气息,请你欣赏校园秋景,并设计一张明信片,在明信片上写上你最想对郁达夫说的话。
仔细研究上面的任务,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老师其实都想引导学生欣赏文本的美。李老师在设计任务时没有考虑到文本本身是一篇写景抒情类的散文,其画面感已经非常强了,再引导学生去绘画,学生就很难有发挥的空间。而王老师在设计任务时关注到了文本的独特之处,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能让他们更好地与文本对话。
总之,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以上三个要点,真正发挥出任务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蘇省天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