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对策措施
2021-11-24周锋李小兵白克军曾鑫
周锋 李小兵 白克军 曾鑫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汉源县近年来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各项措施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逐渐体现出生态与经济建设之间的严峻形势。本文通过对汉源县现有资源进行梳理,从实际保护工作中整理有代表性的问题,分析问题并形成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
汉源县隶属四川省雅安市,位于四川省西部,雅安市南部,素有“花椒之乡”、“花海果都”的美誉。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出现最晚的文明,是人类解决基本温饱之后才加以重视和追求的一种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年来,汉源县委、县政府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围绕“绿满汉源”行动,全面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力组织实施城集镇园林绿化等重点工作,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汉源县生态环境建设形势还是比较严峻,尤其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发展上,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尤为突出。
一、汉源县森林资源现状
(一)林地资源现状。汉源县地处四川西部大渡河流域,幅员面积2215平方公里。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58189.82公顷。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20171.52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5.97%;疏林地4.83公顷;灌木林地34006.02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1.50%;宜林地4007.45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53%。森林覆盖率55.03%。活立木总蓄积5843889.00立方米。在全县158189.82公顷的林业用地中,公益林面积119367.24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5.46%,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13117.33公顷,省级公益林6249.91公顷;商品林38822.58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4.54%[1]。
(二)林地保护利用措施及成效
1、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从2000—2010年,全县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一期工程,完成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5.5万亩,飞播造林11万亩,封山育林18.7万亩[2]。2011年以来,汉源继续实施天保二期工程,努力构建长江上游稳定的森林生态屏障,实现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质量提高转变。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确保汉源县森林生态功能修复;强化森林管护,继续对全县199.5万亩森林实施管护。加强公益林建设,规划期内力争实施公益林建设27.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24.9万亩;加强森林经营,规划力争实施国有中幼龄林抚育4.95万亩。
2、严格使用林地审批,有效控制林地逆转。近年来,随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实施,明确县域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空间,落实林地用途管制,严格征收占用林地管理,有效控制了林地逆向转化,通过林地的强化管理,规范了林地使用手续,提高了林地利用效益,為实现林地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促进区域生态文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开展森林分类,实施林地分类管理。通过森林分类区划界定,为林业分类经营、分区施策打下基础。在“十二五”期开展了分类经营工作,包括森林抚育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为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开好了篇、布好了局。
(三)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汉源县林业产业以传统的林木培育、种植和经济林的种植、采集为主。林木培育和种植规模小,产业链短,产值较低,对林业第一产业的支撑力度不足;但境内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孕育了高品质的经济林产品,已初步建立了金花梨基地、花椒基地、黄果柑基地、欧洲甜樱桃基地、干果产业基地等。经济林种植和经营收益,为经济林种植产业的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为推进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林产品的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林业的整体实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2020年以来,汉源县林业产业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争取省、市产业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全县以花椒、核桃为主的产业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干果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化、林业产业发展生态化。
二、森林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由于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的实施,汉源县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随着汉源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全县生态旅游与休闲服务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生态环境意识淡薄。目前,仍有个别领导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有的认为抓经济发展、抓财政收入是头等大事,没有时间和精力抓生态环境建设,更有甚者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有的认为生态建设是林业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农村干部群众对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对生态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农林牧争地,陡坡开垦,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汉源县地势起伏大,陡坡地多,全县人均耕地面积0.75亩,农村人平耕地0.84亩,农村劳动力人平耕地1.38亩[3]。农耕地资源相对较小,且土地耕作条件较差。瀑布沟电站蓄水后淹没了大量河谷区较肥沃的农田,大量移民需要土地安置,由于山区土地较原河谷区土地贫瘠,山区农民为增加收成,部分地方把希望寄托在扩大耕作面积上,农业、牧业与林业争地现象突出。陡坡地复垦,甚至毁林开垦,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三)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对林地保护压力大。建设用地中,涉及占用林地的主要项目主要有城镇、水电、道路、工矿、水利设施、旅游设施等。“瀑电”移民安置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瀑电”淹没区土地占补平衡土地开发整理等,这些项目用地都涉及到林地,需要林地承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任。由于汉源特殊的地形地貌,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建设项目对林地的占用量越来越多,保护林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对策
(一)狠抓宣传,增强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利用新闻媒体、送法下乡等大力宣传保护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人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关心环境,为保护和改善自己的生活、居住环境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目前全县由于经果林产业发展,毁林开垦、乱砍滥伐行为有所抬头,对保护森林资源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加上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处理保护森林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给我们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林区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对林业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只有通过多渠道宣传,对农户发展产业给予正确引导,让群众正确理解森林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彻底从源头根治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等违法行为,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實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目前,汉源县进入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汉源所处地理位置决定了县域发展的生态定位。根据县域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主体功能定位,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禁止开发区域,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是林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分造林七分管护,但是长期以来,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加强执法队伍学习法律法规,理论联系实践,综合运用现代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对林政执法工作进行全面武装和改进,提升林政执法整体水平。建设一支高效、廉洁、敢于担当的执法队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杜绝办人情案、关系案。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查处一批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的典型案件,在群众中起到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白克军,王浩.汉源县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林业,2016,(19): 44
[2]冯永贤.汉源县森林资源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17,(4):36-38
[3]胡文,黄彦快,曹乐,李庆洪,祝长颢.浅谈汉源县生态环境问题及林业工程建设成效[J].四川林勘设计,2018,(1):68-70,84
作者简介
周锋(1986—),男,汉族,重庆涪陵人,本科,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理、森林康养、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林业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