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大钊的劳动观探析

2021-11-24周月

今古文创 2021年44期
关键词:李大钊劳动教育

周月

【摘要】 李大钊站在劳动群众立场上,引介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秉持了“劳工神圣”“劳动神圣”的价值观,阐释了劳动与快乐的关系,提出了“工人与知识分子打成一片”的设想,并对劳动教育进行了思考。李大钊的劳动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之精髓,对中国共产党劳动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奠基意义。

【关键词】 李大钊;劳动观;劳动幸福;劳工神圣;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4-0049-02

马克思主义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1]“劳动观”是人们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李大钊作为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其劳动观反映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但目前学界研究李大钊劳动观的成果尚不多见,杨青认为李大钊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接受和运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中国化的起点”[2];何云峰、罗超对李大钊关于劳动幸福的理论进行了梳理[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立足相关文本回溯李大钊的劳动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引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李大钊是我国率先接受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先驱。第一,积极引介剩余价值理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劳动者为本位”[4],揭破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秘密。“‘资本家得了劳动结果,劳动者仅仅得了他们劳动结果的一部分!’好,从马克思起,揭破了‘此中秘密’”。[5]那么,资本家“劫去剩余价值”,而“劳动者仅仅得着一部分”,这种不合理劳动制度之根源何在?他认为在于“社会上有了私产制度,于是他们也拥有资本。他们有了资本,于是也有机会去劫夺劳动的结果。”[5]第二,李大钊还引介了阶级斗争学说。在他看来,马克思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带来阶级分化的规律,资本集中“形成社会上的两大阶级:‘有产阶级无产阶级’”。[5]随着资本家和无产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就引起劳动者的反抗”[5],“劳工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摆脱被资本控制和资本家剥削的命运,即“举世的劳工阶级,促他们联合起来,推倒资本主义。”[4]总之,李大钊卓有成效的理论宣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国落地生根;另外,他还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号角,发出了“以劳工阶级的统治,替代中产阶级的少数政治” [5]的政治呼声,积极指导工人运动,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在实践中的蓬勃发展。

二、“劳工神圣”和“劳动神圣”

1918年11月16日,蔡元培在天安门前演讲,喊出了“劳工神圣”口号。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理论武器,积极宣传“劳工神圣”“劳动神圣”。第一,他确立了“尊劳”的新伦理,认为“劳动为人生之最大义务,从而为最大善也。” [6]据此,他批判孔门“贱视劳工的心理”,认为随着劳动阶级自觉,“就发生了‘劳工神圣’的新伦理”。[4]第二,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诠释“尊劳”。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7]承其理念,李大钊认为,劳动者通过劳动生产了生活必需品,“劳动云者,生产人生必需之衣食住之‘四体之勤’之谓也”。[6]正因为人类衣食住行之必需品“靡有一样不是从劳动中得来”。[8]所以,劳动和劳动者是神圣的。反之,不愿劳动之人,是不可能“神圣”的,“须知‘劳工神圣’的话,断断不配那一点不作手足劳动的人讲的”。[4]他对鄙视劳动和蔑视劳动群众的错误言行进行了批判,“凡是劳作的人,都是高尚的,都是神圣的,都比你们这些吃人血不作人事的绅士、贤人、政客们强得多”。[4]总之,李大钊的“尊劳主义”,使几千年来鄙视劳动特别是轻视体力劳动的落后观念受到冲决。

三、劳动与快乐的内在关系

劳动应然是“人类自由的、创造性的体现,本身就体现为一种美” [9]。李大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分析了劳动与快乐的内在关系。第一,他认为劳动是最好的求乐避苦方法。“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免苦的好法子,就是劳动”。[8]具言之,从物质创造来说,“劳动为一切物质的富源”,从身心健康来说,劳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身子疲乏,若去劳动一时半刻,顿得非常的爽快”。[8]正因为“劳动能健康人类之心身”,[6]所以他大力提倡通过劳动去免除痛苦,“一切苦恼,也可以拿劳动去排除他,解脱他”。[8]反之,如果“离乎劳动”,妄图通过悟道等手段寻求“安心”,则是“误谬耳”![6]第二,李大钊从“国家制度”层面分析了现实中“劳动者痛苦之原因”,在于“有掠夺彼等之劳动者故也”“背后有奸恶之国家制度故也”。[6]为此,李大钊坚定站在劳苦大众立场上,号召“大家一齐消灭这苦痛的原因呵”![8]

四、“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

李大钊主张“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8]。具言之,就是知识分子应该尊重劳动、融入劳动群众之中,“以求学之暇,從事作工”[5],“知识阶级加入了劳工团体,那劳工团体就有了光明”[8];此外,劳动群众应享有从事学问权利,“工人以作工之暇,从事学问” [5]。总之,“工、学打成一片,乃为人类极轨”。[5]在李大钊看来,这是将现代新文明输入社会的内在要求,“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8]此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运用和发展,如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一定要深入群众,与工农相结合。在毛泽东看来,“学生如果只有书本知识而不做工,那是不行的”。[10]传统“重智轻劳”教育观有忽视劳动之弊端,“二十多年看不见稻、粱、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怎样做买卖,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10]因此,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书本知识和实际劳动实践缺一不可,故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11]

五、劳动教育“要求一个人人均等的机会”

李大钊认为人人都应该享有接受劳动教育的机会。第一,劳动教育是“Democracy”的要求。他认为,根据“Democracy”精神,人人皆应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劳动者接受教育应是“人类生活上一切福利的机会均等”之体现,因为Democracy的精神“在教育上、文学上也要求一个人人均等的机会”。[8] 反之,终日劳作、没有时间追求知识,是违反“Democracy”精神的,“为衣食所迫,终岁勤动,蠢蠢的跟牛马一样……断断非现在Democracy的时代所许的”。[8]第二,劳动教育是丰富精神生活的需要。他认为,人类生活除了衣、食等物质欲望之外,“尚有灵的要求”。但如果劳动者汗血滴滴地终日劳作,而没有时间提升知识、陶冶性灵,就会成为机械、牛马般的非人存在。李大钊将剥夺劳动者精神修养机会视为资本家莫大罪恶,“那些资本家夺去劳工社会精神上修养的工夫,这种暴虐,这种罪恶,却比掠夺他们的资财更是可怕,更是可恶”![8]李大钊指出,工人减少做工,争取的闲暇应该用于提升知识,“要拿他去读书,去看报,去补习技能,慰安灵性”。[8]第三,劳动教育需要设立相应设施。他认为现代教育要设立面向劳工的教育设施,“必须多设补助教育机关,使一般劳作的人,有了休息的工夫,也要能就近得个适当的机会,去满足他们知识的要求”。“劳工聚集的地方,必须有适当的图书馆、书报社,专供人休息时间的阅览”。[8]总之,李大钊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对认识劳动教育作用,以及对开展劳动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李大钊的劳动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他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着深入理解,还结合中国革命需要积极引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推动了“劳工神圣”“劳动神圣”观念的传播,論述了劳动和快乐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知识阶级和劳动阶级打成一气”的观点,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教育的问题。虽然一些观点尚不完备,但其思想曙光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之嚆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3.

[2]杨青.论李大钊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接受与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3]何云峰,罗超.简析李大钊的劳动幸福理论[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7,(01).

[4]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李大钊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20,191,68,216.

[5]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李大钊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3,44,56,190,159,90.

[6]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李大钊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44,545.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59.

[8]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39,440,422,426,407-409.

[9]储成君.理解劳动之美的四个维度[J].湖北社会科学,2020,(12).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01,548.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68.

猜你喜欢

李大钊劳动教育
革命先驱李大钊(下)
李大钊和他的北大好友们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关怀青年的李大钊
李大钊资助北大贫困生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