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地说出思维的过程
2021-11-24杨和平
杨和平
摘要学生准确提炼了《台阶》一文中“父亲造台阶前的表现”信息,笔者仍然要求学生还原思维的过程。这样做的原因是:第一,改变学生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的习惯。第二,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训练学生的表达力。第三,学生说出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教会其他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是兵教兵的策略。基于此,教师再阐释答案并给出答案的依据和思维的过程,在循序渐进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乐于思考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信息提炼;兵教兵;还原;思维过程
执教《台阶》时,笔者设计了一项“信息提炼”环节,请学生概括父亲在造台阶前、中、后的表现。
我们的教学,从宋同学说父亲造台阶前的表现开始。宋同学说:“父亲感叹台阶低,渴望有新台阶,并为之准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炼,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父亲在造台阶前的表现。如果为了教学进程更顺畅,就“一笔带过”了。但是,笔者在课前观察同学们的预习时,发现全班同学仅此一位能够相对准确写出父亲造台阶前的表现。于是,笔者想着“兵教兵”的策略,向宋同学追问:“现在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提炼的,你的答案是怎么得出的?”良久,宋同学沉默不语。笔者提醒说:“比如,你说父亲渴望有新台阶,你是从什么地方得出来这个答案的。”说出思考问题的过程,对这个班的孩子来说,或许确实存在难度,宋同学依然不语。笔者说:“我告诉大家,他的概括是非常准确的,有几个词提炼非常好,比如感叹‘渴望‘准备,都非常好的概括了父亲在造台阶前的行为表现。”
学生已然说出了准确的答案,为什么还要为难他说出思考问题的过程?这里有三点基本考虑。第一,改变学生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的习惯。实际学习中,我们很多学生只追求结果,记老师讲的,抄参考书的,胡乱写的,而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深度探究的追求。让学生说出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更重视思维的过程,而不仅是问题的答案和结果。第二,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训练学生的表达力。有一些学生,他们有时虽然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但是,他们却不能将自己的思考准确表达出来,在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上依然缺少訓练。而让学生说出自己思维的过程,就是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训练他们的表达力。第三,学生说出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教会其他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是“兵教兵”的策略。如前所说,课前观察,我们发现全班仅有这一位同学准确写出了父亲造台阶前的表现,让他说出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在帮助全班其他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其他同学也只是“抄抄同学和老师的答案”,而失去了思维训练的过程,学习就成了“假学习”,教学就成了“假教学”。
接下来的教学,教师给出了答案示例:“为造台阶辛苦准备大半辈子;抽烟时盯着别人家台阶。”并为同学们阐述了思考问题的过程:
首先,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10段第一句话“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看到第16段第一句话 “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这两句告诉我们,第10~16段在写父亲“准备造台阶”。这两句话中,有两个词语很关键,一个是“准备”,另一个是“十分漫长”或“大半辈子”。
其次,请同学们看到第11段中的“七个月”“四个月”“半个月”“半个月”,第15段中的“冬天”“鸡叫三遍”“黄昏”,这些词语告诉我们,父亲的准备是“冒着严寒酷暑”“起早摸黑”的,因为老师的概括,只有一行空间,就提炼成“辛苦”。因此,我们就将父亲的第一点表现,概括成“为造台阶辛苦准备大半辈子”。这里的“大半辈子”“辛苦”“准备”三个词,来源都是有依据的。
第三,请同学们看到文章的第12、13段,看看作者的描写,“往台阶上一坐”“开始‘磨刀”“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是在写父亲怎样的表现?宋同学的概括非常准确父亲“渴望”有高台阶的新房子,从文字层面看,就是写父亲“坐在台阶上抽烟,盯着别人家的台阶”。
按照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放慢了教学节奏,带着学生分析父亲造台阶中、造台阶后的表现。待全部分析完成后,我们依然没有急着走进下一个教学环节,再一次带领学生复原三次信息提炼的思维过程,并给出“找准文本范围”“圈点关键词语尤其是关键动词”“组合成简明语句”三个关键步骤。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第一,教学急不得。教学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获得,让学生在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获得等方面有所长进。第二,详细地说出思维过程,永远比记下答案、抄抄结果重要。学生可以不记录答案,可以不抄写结果,但不可以不思考,不可以不能说出思维的过程。第三,反复阐释思维的过程,就是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就是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路径,也就是在促进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学会思考。
思维之花的灿烂,不只在盛开的刹那,更在它含苞孕育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的芬芳,岂有绽放的香远益清?
【作者通联: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