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漫谈

2021-11-24何琛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议题

何琛

摘要长时期以来,以单篇阅读为主的教学形态使语文学习过程及结果过于碎片化,也使得语文学习的价值窄化,不利于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群文阅读这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就应运而生了。其最大的外在特征就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本文立足于笔者的一次教学实践,探讨群文教学的方法,以期能让学生走进真正的语文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议题;反差

一、群文组建

笔者接到一个群文教学任务的时候,首先在群文的组建上费了一番脑筋。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几篇文章分别是《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这几篇文章都是围绕着小人物展开,讲述人世间不同的情态。所以笔者给这个单元定了一个大的方向——“世间万象人生百态”。以《阿长与《山海经》》为课内主篇目,在这个大方向下选择文章。群文的组建,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不是教师的心血来潮,更不是简单的个体喜好。“群文不是多个文本的杂乱堆砌或简单相加,而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笔者在选择群文篇目的时候,依照这样的要求,并且遵循选择以异质化文本为主,选择了小说《苏七块》《安恩和奶牛》,散文《木鱼馄饨》,和《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构成一组群文,为群文阅读创设了第一个关键情境。

二、议题确立

群文阅读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阅读教学的依托或内容是多个文本——阅读教学的内容由点延展到了线、面,甚至是立体的空间,学生面对的不是单个的阅读文本,在相对集中紧张的时间内,要想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教学目标就必须从“泛而多”走向“少而精”,所以教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明确组合选文的议题,使群文阅读教学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指向。在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和确定上力求做到文本思想内涵和言语形式并重,特别是在文学类文体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应更多地挖掘作品思想内涵背后的言语形式特征。

笔者所选的这一组群文,都是围绕小人物展开,很多小人物是善良可爱的。所以一开始想从“关注生活,感受普通人的可贵之处”人手,但是仔细思考后觉得这个议题太浅显,内涵不够,群文阅读的价值意义不大,果断选择放弃。第二步想从“言语形式特征”着手,请学生读市井风情,欣赏叙事的生动传神,实践之后,感觉聚焦不够,还会导致教学内容多而乱,这一组群文,应该选择更小的切人口。再次品读四篇文章之后,发现每篇文章都出现过反转,这些反转有的程度深有的程度浅,这些反转就是叙事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反差”。这个切入点刚好也是言语形式特征的一种,于是议题就这样浮出水面“探寻叙事艺术中的“反差””。

三、课堂建构

群文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文本信息的有效联结和整合中,比较延展,求同存异,使学生的认知与理解逐步走向立体、辩证、客观、全面和深透,所以课堂建构、教学设计就不能照本宣科,一篇一篇文章来解读,必须将课堂重心放在学生发现、信息整合、言语实践等方面,规避烦琐的问题转换和教学指令,既做到环环相扣,又做到步步深人,既去掉浮华的元素,又要寻求趣味、韵味、情味、理味等方面的重点突破,要尽可能形成带得出课堂的内容。

1.梳理大意

无论是单篇阅读还是群文阅读,第一步永远都应该是清楚文章大意,大意都没有搞清楚,群文閱读就是失去了基础,对内容和言语特征进行深挖就无从说起。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个第一步请学生在课前完成,通过填充表格,对每篇文章的大意进行有效梳理。《阿长和山海经》是学生读过的名著《朝花夕拾》中的一篇课文,所以学生比较熟悉,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来说关于阿长的二三事,除了预热课堂气氛之外,也减省了时间。剩下的三篇文章就通过单个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因为这一步相对简单,用时不会太多。

2.明确概念

通过检查学生对文章大意的了解,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敏锐地抓住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但是”,顺势提问学生“为什么每篇概括都会出现转折性的词语?”学生琢磨之后能够得出结论:读到的几篇文字从情节、形象这些方面表现出来的和自己预期有所不同。老师继续追问,这种不同在叙事作品中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呈现呢?最终得出这堂课大家要一起探究的艺术表现手法——反差。接下来教师出示关于“反差”的普通概念,为了巩固概念,老师进行了两步操作。第一步,老师自己示范,把导语中引用的花店老板示例用“但是”串联起来找到这个小事情中的几种反差;第二步,请学生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用“阿长______但是_______”这样的句式说这一课中的反差。由于学生对这一课的熟悉程度更高,所以就将这篇散文当成一个引领,学生通过特定句式的说话就更明确“反差”概念了。

3.寻找“反差”

学生在对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之后,静心再次细读文章,完成任务二的表格填充,找寻《苏七块》安恩和奶牛》《木鱼馄饨》三篇文章中出现的反差。其实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阅读情境,是为了诱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意义建构。这个情境,是为了促进学生进行真实地阅读、自主地学习。学生通过认真品咂文章,结合自己对反差的初步认识之后,能比较快速地寻找到三篇文章中出现的反差。任务二完成之后,学生分享各自的发现,老师要有意识地在点评时候进行引导:比如《苏七块》中有情节的反转和人物形象的反转;《安恩和奶牛》中有情节的反转,道理上的反转;《木鱼馄饨》有感情的反转的等。老师之所以往“情节”“形象”“道理”“情感”这几个方面引导,就是为后面的任务三搭建好支架,让学生在面对任务三的时候更能有的放矢。

4.研读“反差”

群文阅读要求拥有一个开放的阅读环境,倡导将阅读课堂打造成为具备探究性、讨论性以及思考性的课堂。促进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这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群文阅读的核心追求。群文阅读,就是“学生与多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甚至是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多边的、多重的、互动的对话,在对话中完成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实现探究式、研究式、互动式、合作式的学习,从而实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唤醒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

如果这堂课只是停留在任务二,就太浅显,而且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有意义的对话。所以笔者在引导学生结束任务二之后,马上进人任务三的学习。请学生研读任务二中找到的“反差”,分析“反差”在叙事作品中的作用。群文教学的课堂是开放的,师生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中,能够有效地发挥创造力。所以在任务三的学习中,笔者采用的方式是请学生围绕着群文中表现出来的反差,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在合作式的碰撞交流中,思考更深人,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性和创新精神。学生得出了宝贵的结论:反差使形象更立体,反差使情节更曲折,反差使情感更浓烈,反差使道理更深刻。这样的结论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的,群文阅读的学习就初见成效了。

四、课外延伸

教师引领学生对名家名篇中表现出的“反差”进行深人学习之后,还希望学生将在课堂上的所得能变成真正的能力,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并灵活掌握阅读技巧,能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为了保证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所以还需要巩固和延伸。笔者在这堂课上设置了一个任务四:请学生跳出老师给予的这一组群文,在生活中去找寻“反差”。并且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特定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盼望着、盼望着,我的超长暑假终于来了……”。请学生依据这个情境来接话,在所写的片段中要形成各种反差。因为贴近生活,所以学生都有话可说,并对“反差”手法进行了深挖,学生写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在分享片段的时候,反差手法的运用带来的情节的曲折,情感的起落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也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反差”手法的了解。

课后作业布置的时候,笔者注意到七年级推荐阅读名著《骆驼祥子》《西游记》《海底两万里》,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读名著的时候,注意对其中反差的品读,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作用。这样,让学生更深人地品读名著的目的就达到了。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笔者感受到群文阅读除了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有意义的革新。可以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培养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水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群文阅读这种智慧型阅读比机械型阅读更重要。不能让学生蜷缩在教材的篇目里兜兜转转,囿于应试教育里痛苦挣扎,应该走进真正的语文学习,让他们受益终身。

【作者通联:重庆南开中学】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议题一:自行车所面临的变革与挑战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