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道德领导力:引领学校育人方式变革
2021-11-24卿素兰
摘 要 校长道德领导力的核心价值在于以德治校,突出与强化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于转变育人方式、创新育人机制。校长道德领导力是基于道德价值观作出决策,与立德树人具有一致的价值意蕴。校长道德领导力引领育人方式变革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校长要有价值坚守,深化评价改革以促进育人方式变革;二是校长要呵护教师的生命成长,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三是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释放。
关键词 立德树人;校长道德领导力;育人方式
作者简介 卿素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一、校长道德领导力的内涵与价值意蕴
校长领导力是学校教育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主线,道德领导力是学校领导力的关键与先导,强调校长的价值引领。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治校,离不开校长的道德领导力。
(一)校长道德领导力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J·萨乔万尼强调,在强大的理性主义科层化管理范式中,应当开掘和培育道德领导的基本架构,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应该取代身份权威和行政权威而处于基础地位,其中由道德权威生成的道德领导力应当居于中心位置[1]。校长的道德领导力主要通过愿景领导和价值引领吸引和激励组织成员前进[2],道德领导是校长发挥领导力的基础和前提。道德领导是一种建构共同愿景,注重信念、价值观、责任与义务的领导范式。
道德领导力是非权力影响力,不仅仅是指校长自身拥有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重点在于他们能够在传统的科层权威基础上,通过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去感化师生及其他员工,实现师生的自我管理,最终达到不治而治的目的。校长道德领导力强调在领导活动中依靠自己的高尚品行和修养为教师提供行为示范,从而不断强化师生的价值观念,达成对学校价值理念的共识。
(二)校长道德领导力的价值意蕴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育人,培养有德行的人。[3]以德治校是一种内涵式发展的价值理念,强调对人的内在涵养与价值引领。一个有德性的校长会用自身的道德修养、道德情怀、道德行为去影响师生的价值观与行为,通过价值引领与感染,让学校的师生以及他周边的人都能感受到校长的积极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建立上下级关系中的信任、认同、参与,并逐渐引领学校的主流价值建设,以及学校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可见,校长的道德领导是最深刻、最持久的领导力。
二、学校育人方式变革与校长道德领导力的关系
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重点和关键在于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而学校育人方式变革需要校长的价值引领。
(一)学校育人方式变革需要校长的价值引领
《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为高中教育发展方式的革新指明了新方向,更为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方向,其全面贯彻落实,需要校长深刻领悟,率先垂范,引导学校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与变革观念。《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切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旨在破除功利化倾向,为学校育人方向提供了根本性的政策支持。
然而,当前依然存在“内卷式”的教育发展方式,以“教育GDP”来衡量教育质量的做法仍未杜绝。当“教育GDP”燃起熊熊烈火,学校和区域教育攀比分数与升学率,学校对生源进行恶性抢夺之时,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便成为泡影[4],立德树人便成了口号。如果校长和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考试分数作为潜意识的价值追求,将考试分数与升学率作为教育目的,人则会成为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
为改变我国学校教育时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育人方式变革迫在眉睫,学校治理与学校发展需要校长的价值引领。对于学校而言,如果校长坚持不唯分数,教师就可以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加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政策文本的出台,对校长遵循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育人机制的深度变革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校长是否能够引导全体师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关键在于在形式与内涵转型方面是否能够坚持价值引领,核心在于校长是否能够守住初心、坚持道德领导,真正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
(二)校长道德领导力是育人方式变革的关键力量
中小學育人方式变革是中小学适应时代要求、由教育价值转型驱动的教育形态的改革。学校旨在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一个好的校长或者说一个卓越的校长,首先是一个具有较强道德领导力的校长,是一个具有道德担当并且能够勾勒出学校的制度伦理与组织德性的校长,这样的校长才能够有效促进育人方式的变革。
学校承担着育人的使命,道德是人才成长与培育的关键特征,校长治理学校也必须体现与践行明确的道德使命与人文关怀,道德领导是学校治理的重要变量。
教育从本源上看就是一个道德传播的过程,教育者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传道是第一位的,这里的“道”包含了某种规律、知识、道德和价值观。从教育的目的和方式上都必须遵循道德的要求和道德形成的规律。校长的道德领导力容易感知,但难以表达,更难模仿,校长的道德领导具有隐蔽性,又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
我们常说校长也是具有层级性和差异性的,称职的校长管“形”,也就是说只是拥有一些行事规则,是一个行政管理者;优秀的校长聚“心”,是一个情感型的领导者;而卓越的校长育“神”,是一个道德引领者,强调构建学校的道德文化和精神道德力,包括理想信念,因为文化的力量最终要聚焦在人的身上,以道德点燃道德、以文化涵养文化,这才是立德树人的根本。
目前我国教育在区域、城乡和学校之间依然存在不用程度的差距,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儿童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依然突出。学校教育需要在校内充分保障少数困难学生群体的合法利益,这就要求校长具备道德领导力与法规意识,通过价值引领统整学校上下、内外的关系和利益。学校教育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融合发展,教育不只是为了选拔,更要致力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需要学校,尤其是校长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理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走出来,这也正是道德领导者对育人价值的追寻。
(三)校长道德领导与育人方式变革异曲同工
传统的育人方式更容易满足功利化和工具化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更为便捷、既安全又省力的方式。因此,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教育弊病,很多校长没有变革的勇气,更没有从哲学角度深入思考立德树人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意义。而具有道德领导力的校长则敢于挑战教育时弊,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探索各种教育改革,让教育回归本质,促进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培养机制还在造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功利性破坏了人才培养生态。要使教育回归有序的生态路径,需要建构学校道德生态场域。在这个场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本遵循,可使学生在环境互动中养成优良品德。建构这样的学校道德生态场域,需要校长强有力的道德领导。
首先,校长的道德领导润物细无声,在校长的价值思想体系指引下,构建学校道德生态环境和场域。生态场域就是尊重差异、倡导多元、协同合作、有效发展,使自然—人—社会回归良性循环状态。
其次,校长的道德领导以课程育人为载体,让师生在课堂中共同展现生命和道德智慧。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课程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品德教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遵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探索认知、引领、体验、修炼、内化等行动路径,使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融合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全面构建学生品德发展的课程体系与资源环境。品德教育需要渗透到所有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社会调研、研学活动等,都是学生品德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路径。
最后,校长的道德领导最终体现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教育价值观。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是由共同价值追求积淀而成的信念与行为方式,具有强大的统摄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进学校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文化虽然不带来实利,但可以播撒美好和光明。学校良好的生态文化可以引导师生走进真善美的大门。人最终是受文化规定的,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给他什么样的文化环境,校长的道德领导力,便是与师生共建共享教育文化盛宴。
三、校长道德领导引领育人方式变革的思考与建议
卓越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学校的精神领袖,具有超强的道德领导力,而校长的道德领导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校长通过道德领导引领育人方式的变革,需要把握如下三个方面。
(一)有价值坚守:深化评价改革以促进育人方式深度变革
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学校操作体系是保障,评价是指挥棒。国家政策设计的要求与规定都规范了校长的道德标准,强调校长的道德领导、以德治校,如我国各级各类校长专业标准对校长的道德标准都作了底线要求,这些都强调了校长以德治校以及校长道德领导的重要性。可现实中在对校长进行评价与督导时,我们往往更多注重学校的各种容易看见、可测量的教学效果,这导致了中小学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评价学生和教师的问题突出。这一问题凸显出对于校长职责的政策指引与要求跟真实的校长评价不一致。因此,政府的督导与评价改革方案需要重构,校长必须要有价值坚守,深化评价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中小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真正坚持“破五唯”,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评价教师,不单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评价与激励教师。让教师坚守教育的真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从“德能勤绩研”等角度全方位对教师进行评价,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倒逼育人模式变革,教育才能不偏离本质。
(二)呵护教师的生命成长: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
校长治校的本质是赋能,要想办法让教师的工作变得有价值,让教师在工作中实现自我发展。为此,校長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关键是要引领并充分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因为教师素质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关键。校长需要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方面下大功夫,如使师德师风工作常态化,引导广大教师以德育德、以德立身,同时积极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与改革方向。
同时,校长价值引领的核心定位是要让师生在校园里做个幸福的人,做好师生精神引领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目前,人们对于学校管理的抱怨层出不穷,尤其是教师教育的内在价值被忽略,教师的教学工作被狭隘的测量指标所牵引,教师承担了过于繁重的管理责任,致使其在教学工作上的投入被大量削减、无暇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5]为此,作为道德领导者的校长必须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状态、工作与生活状态,为教师精神生活与自我实现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和平台,让教师职业焕发出更加精彩的魅力。
(三)创造条件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潜能得到释放
学校所有的工作,无论是课程、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以及硬件和软件的发展,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习真实发生。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引发并加速育人方式的变革,校长要关注育人方式变革的大方向并创造条件,如教育目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育形态等方面。这些变化对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课堂文化和课堂形态需要重建,要从重塑课堂功能到培育核心素养,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师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真正实现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让学生面向未来、创造未来,其中最具价值的教育变革,就是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和探究力。因此,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的变化,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对学生的自觉、自律、自信的培养。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要做到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多样性。
总之,新时代需要德才兼备的校长,以德养德是定律,校长道德领导力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路径。学校需要有清晰的办学目标,校长要不断觉察、沉淀自己的教育价值观,需要构建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的学校文化、课程体系,需要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科学机制,更需要有让学生学习真实发生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理念。具有道德领导力的校长懂得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才能够真正促进育人方式的变革。新时代的校长,未来的卓越校长,都应该在道德领导力方面大展宏图。
参考文献:
[1]崔振成.道德领导力:中小学校长学校治理卓越化的原初动力[J].教学与管理,2014(34):7-10.
[2]童宏保,黄凌逸.中小学校长道德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小学德育,2018(1):35-38.
[3]滕云.道德领导: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基础[J].基础教育参考,2010(5):17-19.
[4]卿素兰.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审视与生态促进[J].人民教育,2020(20):38-41.
[5]李荣安,周倩,蒿楠.道德领导:理论进展与中西对话[J].教育科学研究,2020(5):32-37.
责任编辑︱何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