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摭探
2021-11-24王洪佳
王洪佳
摘 要:语言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件工具。汉语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我国多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汉语教学,不仅有助于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文章以西藏R市S高中为例,从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意义和面临的难题、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实例分析及意见、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问题;对策;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4-0118-0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随着民族融合以及普通话的全面推广,汉语已经成为我国多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汉语教学是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课程设置必不可少的科目,本文以西藏R市S高中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进行探索,针对汉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意义和面临的难题
1.开展汉语教学的意义
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同胞学好汉语不仅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更能贯彻落实好国家政策,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藏族为例,藏族是我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是雪域高原的守护者。在农牧区开展汉语教学对社会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农牧区开展汉语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实现,有效提升藏族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农牧区的发展。
2.开展汉语教学面临的难题
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虽然被大力推广,但开展汉语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难题。例如在农牧区,首先,缺乏汉语语言环境。藏族学生日常大多使用藏语进行沟通交流,汉语并没有被他们普遍使用。因此,除了在汉语课堂上,藏族学生平时很少使用汉语,导致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较差。其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与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不同。汉族学生从小到大身边的亲人朋友大多说的都是汉语,所以为了和他人沟通交流,在语言环境的熏陶下,对汉语学习兴趣浓厚。而对于藏族学生而言,情况则刚好相反,大多数学生身处在藏语环境下,对汉语的使用率不高,从而导致对汉语学习兴趣不高。最后,汉语与藏语差别大。藏族学生缺乏汉语学习的语言环境,汉语使用率不高,也较少使用汉字,导致其对汉语掌握不牢固,再加上汉字与藏语在语法、逻辑上差别较大,本身具有一定难度,进一步导致藏族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实例分析及意见
为了能更科学、准确地了解当前西藏地区汉语的教学情况,以便找出农牧区汉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予以完善,从而实现农牧区汉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下面笔者以西藏R市S高中的汉语教师和藏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索研究。
1.汉语教师的教学现状
(1)精通漢藏双语的师资有限。一方面,精通汉藏双语的教育人才本来就不多,由于西藏地处高海拔地区,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影响,真正留下来的汉语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在西藏R市S高中的汉语教师中母语是汉语的汉族教师人数较少,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内地上学毕业后回到当地生活的藏族青年。另一方面,这些藏族教师本身汉语基础不牢固,自身专业技能不高,对汉语文本的理解也不够深刻,汉语和藏语之间的转换能力较差,导致汉语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师缺乏主观能动性。要想保质保量地完成一节汉语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汉语教学活动中。但是,在西藏R市S高中,部分汉语教师汉语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汉语教学课程目标的设置和汉语教材的研发中,不积极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和汉语教学能力,也不注意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创新汉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按部就班地接受学校的安排,把汉语教学当成任务,没有感受到汉语教学的快乐,导致汉语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教学效率不高。
(3)教学模式陈旧、结构单一。为了能够尽快完成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大纲和汉语课程标准的任务,以及学校制定的整个学年的汉语教学计划,西藏R市S高中的大部分汉语教师不愿意在汉语教学模式创新、引进新技术上花费时间,导致汉语教学结构单一、模式陈旧,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不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甚至还有部分汉语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授汉语课程,从而使学生汉语学习兴趣严重不足,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4)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在西藏R市S高中,大多数汉语教师缺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传统文化了解十分有限,更不用说深度理解。作为母语是藏语的教师在内地完成学业毕业回到西藏后,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授汉语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一旦涉及到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则会产生教学困难。教师自身对汉语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一知半解,根本没办法为学生讲解清楚。这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把传统文化知识直接背诵下来,这就会导致学生求知欲望严重下降,汉语学习效果不理想。
(5)不重视汉语的应用能力培养。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汉语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考取汉语等级证书,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汉语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还要让学生能够借助汉语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更要让学生逐渐形成汉语思维并能熟练地将汉语与藏语进行切换使用。在西藏R市S高中,部分汉语教师不重视汉语的应用性,过于强调写作方法等教学内容,而在听力和表达方面的教学力度不够,导致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不足,严重偏离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汉语教学的初衷。
2.藏族学生的汉语学习状况
(1)汉语基础薄弱。西藏R市S高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周边的乡镇(村),他们接触的也大部分都是本地的藏族人,学生们虽然在学校接受的是汉语授课,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以藏语交流为主。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与外界沟通交流较少,加之语言环境的限制、自身用语习惯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汉语基础薄弱,对于汉语学习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汉语只是一个学习任务,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毫无学习兴趣可言,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汉语学习效果。
(2)对汉语学习具有畏难心理。在汉语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之后,想要给出答案时,他们往往会习惯性地用藏语来回答,即使偶尔使用汉语来回答,也很难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在西藏R市S高中,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汉语十分感兴趣,也愿意花时间去学习汉语,喜欢参加与汉语教学有关的课外活动,乐于观看汉语电视节目,阅读汉语学习方面的书籍,但是,他们在汉语表达交流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很难用汉语流畅顺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导致他们对汉语学习形成畏难情绪,认为汉语难学,自己學不好,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缺乏汉语语言环境、基础薄弱造成的。
(3)不深入理解汉语文本。在西藏R市S中学,部分学生因为对汉语学习存在畏难心理,对汉语学习缺乏信心,再加上教师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直接使其汉语学习兴趣低下,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深入理解汉语文本及其背后的典故,把汉语学习变成了机械地记忆,学习效率低下。
3.改变现状的建议
(1)教师方面。当前,农牧区的汉语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现象,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汉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在日常汉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反思和回顾,积极探索出益于藏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最终真正实现藏族学生汉语水平的有效提升。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引导者,还应该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实践者,教师要通过与学生共同探索研究汉语学习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2)学生方面。要想改变藏族学生的汉语学习现状,一方面,汉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汉语课堂趣味性,巧妙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汉语学习环境,多为学生播放有助于汉语学习的汉语经典影视剧,多带领学生阅读汉语书刊,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造说汉语、讲汉语的机会,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汉语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在课下,学生自己也要多找机会用汉语交流,以此提升自身的汉语思维,增强自身汉语和藏语的转化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汉语水平得到提升。
三、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注重汉藏双语教师的培养
一方面,对真正精通汉藏双语的教育人才,给予政策性的保障。在少数民族地区,精通汉藏双语教育的人才是推动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本地相关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提高双语教师的待遇标准,对于国家几所知名的“少数民族大学”,要通过教育部门和高校的交流沟通,形成相关的教育协议,指定每年开设汉藏双语相关专业,吸纳高质量的人才,为其进行定向培养,对于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定期进行培训,只要他们是高端的汉藏双语人才,也可以引进和培养。对于不是本地区生源的大学生,要给予住宿、交通方面的补助。另一方面,应加大双语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师赴内地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从而提升教师的素质。学校还应该在有关教育部门指导和帮助下,集中在语言专业教学方面开展各类培训,推进跨区域学术交流。要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与内地精通汉藏双语的教师进行沟通联系,多在学术、教学、实践等方面探讨交流,知识共享。要多向本校的援藏教师请教,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从而实现汉藏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实现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应积极改进传统的汉语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汉语课堂教学形式。在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有效激发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将汉语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要将“生活”引进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缺乏实践活动,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教学一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必将散发无限魅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汉语学习活动,例如写作比赛、汉语书法比赛等,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3.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汉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汉语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形成汉语学习的良好习惯。首先,要想真正帮助藏族学生学好汉语,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汇。词汇是学生学好汉语的基础,广泛的词汇积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汉语知识,提升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其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汉语表达方式,与藏语表达方式不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上的转换,使学生能够在藏语思维和汉语思维之间自由切换。最后,要让藏族学生切实理解学习汉语的目的和重要性,让藏族学生明白学习汉语并不是为了削弱其母语的影响力,而是为了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乡。
四、结语
汉语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效推广汉语普通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不仅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实现民族间的有效沟通,还有利于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教育观念,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综合素养,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琴,罗江华.信息技术优化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路径研究——基于阿坝藏区的调研[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02).
[2]姚小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16(03).
[3]李宏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贵州民族研究,2014(03).
[4]高雪静,张玉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评估体系构建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5]柳慧,胡赛英.论汉语水平考试与少数民族預科汉语教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1).
[6]包晓华,包双喜.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7]金花.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特点与规律[J].中国民族教育,2009(01).
[8]骆小所,王渝光,杨瑞鲲.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Exploration of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Minority Areas
Wang Hongjia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 Language is both an art and a tool. As China's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mandarin is a bridge between multi-ethnic groups in China, carrying out Chinese teaching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will not only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but also help to maintain harmony and stability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aking s senior middle school in r city of Tibe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tudies three aspects: the significance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e case analysis and opinion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teaching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 areas; Chinese teach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teaching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