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伦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2021-11-24刘锦玲
刘锦玲
摘 要:案例教学法具有学生主体性、目的明确性、客观真实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性等特征。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伦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伦理学”课程的有效性,促进“伦理学”高效课堂的实现。文章以案例教学法及伦理学的概述为切入点,对高校“伦理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高校“伦理学”课程中的案例选择及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伦理学”课程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索分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伦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4-0109-03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并内化所学知识,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增强课堂有效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学科中,逐渐为德育教育者所探索。伦理学的本质是关于道德问题的哲学,是道德思想观念的系统化、理论化,是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伦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
一、案例教学法及伦理学的概述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不同,其雏形可追溯至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学界一般认为其正式起源于十九世纪末期。哈佛大学法学院首先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继而医学院、商学院也跟进,商学院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法,命名为“案例教学”,成为注重实效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出发点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其最大的特点是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进入案例的情景,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互动,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各种信息即案例分析,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識、提高能力,是一种启发式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教学优势,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模式,不仅对医学、法学、商学、工程学等实践性学科具有强大的学科意义,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人文社会学科也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就“伦理学”而言,其作为哲学的分支,是一门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的学科,是以道德为研究客体的科学。伦理学对道德的研究主要涉及三部分,即道德的基本理论、道德规范体系、道德活动或实践。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重要的育人指标。这就意味着,伦理学不单要教给学生道德的理论和道德规范原则,更要引导学生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内化为价值观,成为指导其道德实践、道德活动的指南。因此,改变传统的“伦理学”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法,落实“学生中心”和“产出导向”等理念,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增强课程时效性已成为“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伦理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改变师生角色关系
案例教学法改变以往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在传统的伦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知识的施与者,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伦理学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后,教师成为案例设计者、互动引导者,而学生则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者。这样的教学方式能真正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可以让学生真正将伦理学理论与道德规范皆内化于心。
2.革新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实例、设问、分析及讨论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突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即教师通过案例设计将学生带入案例的情景中,使学生的理性和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进而主动去体会和分析案例所蕴含的信息。在伦理学课堂上,教师通过提供伦理学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伦理学的道德规范。例如,在讲解“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方式”这一问题时,由于道德调节方式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他律性与自律性相结合、规范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入“高铁占座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批评与当事人道歉事件”的案例,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分析案例,逐渐体会到道德调节的特殊性。
3.提升课堂时效性
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课堂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难题。在伦理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使这个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一方面,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通过深挖教材,吃透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设计教学案例。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积极讨论,在知识、能力等方面都获得发展,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高校“伦理学”课程中的案例选择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和灵魂,选编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前提。根据不同的标准,案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形式可分为文字案例和视频案例,根据知识容量和规模可分为大型案例、小型案例和微型案例,按照教学中使用方式可分为评述型和讨论型案例等。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一定要根据一定的原则精心选取。就伦理学而言,教师在选取案例时,需要根据如下原则进行。
1.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选取
“伦理学”主要涉及三个层级的教学目标,即宏观层面的课程总目标、中观层面的章节目标及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目标。宏观层面的课程目标是指帮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评价观念,树立道德理想,提高道德修养,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品德建设应用到个体道德生活实践中等。中观层面的课程目标则要落实到具体章节,如掌握道德理论、理解并把握效用主义、义务论和德性伦理理论等。微观层面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道德选择的困惑等。在选取教学案例时,教师必须要考虑案例的针对性,所选取的案例不能仅针对具体的微观目的,要同时兼顾不同层级的教学目的,也就是所选取的案例既要覆盖本节的内容,也要兼顾整章内容,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例如,对于类似“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调节功能、认识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则要选取一个将这四个功能全部囊括的社会新闻中的真实事件作为案例,并要就这一案例展开对整章教学内容的讨论,即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道德的结构与道德的功能。
2.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
“伦理学”案例教学所选取的案例需要具有典型性,这就意味着,案例作为个体性的样本,其所蕴含的信息必须要具有普遍性、代表性。例如,在讲解“功利主义道德理论的含义”时,教师就可以以功利主义的典型案例——“电车难题”为教学案例,来为学生讲解说明。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一种以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伦理学理论。解释功利主义强调行为的后果决定行为的道德价值(善恶等),而这一后果就是诸如快乐、痛苦等行为的非道德价值的自然事实。“电车难题”的大致内容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电车难题”作为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诠释了功利主义作出的选择所根据的原则,反映了功利主义的类型性。
3.案例要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
案例的启发性意味着通过案例展示和分析,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去独立思考、分辨和判断,触类旁通,形成自己的知识见解。启发性意味着案例要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即案例的内容要蕴含着理论与实践的某种联系。案例的互动性,即案例要呈现出综合性和矛盾性,从而使之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的问题或焦点。以电影《盲山》作为约定伦理相对主义的案例,该片讲述一名女大学生被人贩子拐卖至某法盲山区,多年后才被解救出来的故事。其中,村民们帮助买家看守被拐女大学生,防止其逃跑的伦理立场成为学生讨论的焦点。这部电影中人们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立场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可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在判定道德是非對错时,相对主义是不是正确的?自身是否持类似的立场?另外,在此案例中,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还引发了学生讨论,充分体现出案例的互动性。
四、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伦理学”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步骤。首先,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编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教学案例。其次,教师要积极设计伦理学案例的互动讨论环节。最后,教师要将案例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1.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案例
教师在选编案例时,要视野开阔、处处留心、大量阅读,可以选取社会新闻作为案例,可以选取历史文献资料作为案例,也可以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作为案例,还可以选取课本中涉及的例子作为案例,总之,所选案例要指向明确,还要与相关理论内容相契合。例如,在讲解“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客观主义”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选取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的一个故事为案例:“波斯国王大流士把一群希腊人召到眼前,问用多少钱可以收买他们,使他们吃掉他们死去的父亲的尸体。希腊人答复,多少钱都诱惑不了。大流士又找来一群被称为卡拉丁人的印度人,这些人有吃掉死去父亲的遗体的习俗。大流士问卡拉丁人,给他们多少钱才能让他们焚化他们死去的父亲。卡拉丁人惊恐万状,央求他别说这么可怕的话。”这一案例能充分展示道德相对主义的观点、特点和含义。
2.设计案例讨论互动环节
案例讨论互动环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制。教师要根据伦理学案例,设计出在互动环节讨论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抓住知识点的核心关键及案例所揭示的矛盾点。例如,有这样一则案例:东汉杨震曾往东莱郡赴任,途经昌邑县,适逢旧日所荐秀才、现任昌邑县令的王密向他馈金十斤,以示报恩和接风。时值夜间,且无第三者在场。于是王密笑容满面、推心置腹地说:“暮夜无知者。”哪料杨震一脸严肃,断然拒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者?”针对这一案例,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说明案例中呈现的主人公的心理状况,以此理解良心的内涵与作用。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环节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一些事项。第一,教师可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准备本节课所涉及伦理学教学内容的相关案例。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下自主观看家庭伦理片《万箭穿心》等,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对道德疑问和困惑的相关问题预先铺陈,从而产生兴趣点和问题意识。第二,在课堂讨论互动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引导、疏导、设疑,使讨论能够更加深入,更具方向性。例如,直觉主义义务论认为道德原则在道德判断和道德行动中不起作用,而起作用的是直觉、良心和信念等个人的道德能力,人凭内在的道德直觉就可以直接感到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它的困境在于当出现两个相互冲突的责任时,直觉如何去判定执行哪个义务?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以“医生为病人保守秘密”为案例,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发出疑问,从而推动讨论的顺利进行。第三,在案例讨论和分析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案例讨论进行一定评价,对互动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或进一步启发,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外化于行,迈向内化于心。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关于德性伦理学的案例小说《窗》之后,可进一步引申,使学生思考主人公的宝贵品质是什么,你理想的自我人格与品质有哪些……通过设问,将品质建设落实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五、结语
伦理学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学科,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创新,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伦理学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通过精心选择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有效互动和充分讨论,使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也被学生的问题和回应所激励,使自身更深入地反思教学效果,改进教学规划,从而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參考文献:
[1]宋文静.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5(07).
[2]刘红梅.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高教,2016(04).
[3]李燕凌.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6(02).
[4]路易斯·波伊曼.身边的伦理学:给善恶一个答案[M].王江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Ethics"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Jinling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402160, China)
Abstract: Case teaching metho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clarity of purpose, objective authenticity, dynamic process, diversity of results and so on.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ethics"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lp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thics" course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ethics" efficient classroom. Starting with the overview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ethics,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y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college "ethics" course, the case selection in college "ethics" cours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college "ethics" course.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ethic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