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风险及防范方法分析

2021-11-24李桂兰

经营者 2021年16期
关键词:非税税法筹划

李桂兰

(常州市新北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0)

一、引言

由于事业单位采用的税务理论模式存在滞后性,在开展这项管理工作时会出现诸多风险,尤其是非税成本管理风险是隐蔽的,不易被发现,因此很难避免。所以,要使经济效益水平有所提高,就要对税务管理理论深入研究,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二、事业单位强化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其一,事业单位能在财务管理中提高技术水平。中国实施财税体制一体化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对税收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使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现一体化运行,这也是大势所趋。在我国的社会建设以及经济发展进程中,事业单位是重要的推动者,加大税收管理力度,对事业单位的经济价值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对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影响也非常大。

其二,合理配置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资源。当前,事业单位不断加快转型改革的步伐,特别是2020年,是中国事业单位转型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年。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因为可以从事生产经营而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其本身具有公益性质,同时还带有事业单位性质,但还是需要设立企业化的管理目标[1]。在这样的环境下,事业单位发挥的职能就要统一化,且要具有针对性,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在发展中不断攻克局限,强化税务管理。这就是说明今后事业单位的业务属性加强,职能性质也不断增强。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为谋求更好的发展,就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需要发挥税务管理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途径,对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非常有利。

三、事业单位做好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税务筹划是对纳税合理规划,将纳税的数额减少。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通过税务筹划可以降低纳税成本,将更多资金用于单位运营中,从而增加单位的经济利润。税务筹划的财务人员在开展这项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按照税收政策合理规划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做到在低成本运营的状态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新时期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开展税务筹划工作时要详细分析税收环境,从单位的运营实际出发制定筹划措施,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管理,合理安排流动资金,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优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实现快速稳定发展。

四、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风险

(一)没有采用正确的管理方法

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由于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导致风险存在,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规范税务行为、管理方式不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而引发了操作风险。因此,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损害企业在社会中的声誉。比如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在控制风险时没有按照流程进行,操作方法不够规范,不能及时识别风险,或是处理风险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导致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不能发挥实效,甚至会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造成严重危害。

(二)税法应用不准确

在税务管理中,如果税法应用不准确,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主要体现为税务筹划水平不高、不能合理利用优惠政策等,导致事业单位的税务负担增加。比如国家针对部分事业单位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事业单位对此没有深入研究,没有充分了解税法,不能准确把握与应用政策优惠,一些单位甚至对于符合标准的支出也不能有效控制[2]。不能准确应用税法,导致多缴税现象出现,使得单位的额外纳税增加。

(三)非税成本的存在

税务筹划的非税成本是指事业单位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会产生不良的经济后果。由于纳税环境不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制定的筹划方案不同,产生的非税成本内容也会有所不同。非税成本主要包括代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其中代理成本是在经济信息与经济现象不对称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实施税务筹划的过程中,要控制税负支出,在进行税负筹划时就会有代理成本产生,对筹划方案产生一定的影响,非税成本由此产生。交易成本是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建立在应用资源基础上的成本。交易成本涵盖的内容非常多,主要为监督成本、违约成本、缔约成本、搜集成本等。在管理层面,非税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组织协调成本、隐性税收等。机会成本,就是在税负筹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多个方案制定出来后,选择一项最合适的方案,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且税负相对较低。通过应用该方案,可有效降低税收成本。组织协调成本,就是在实施税务筹划方案时要将事业单位内部各个组织进行协调,在此过程中,会产生组织管理成本更改的问题,包括信息交流以及谈判的时候都需要消耗成本。税务筹划管理工作中会存在隐性税收,投资者通常会预先选择税务较低的项目投入资金,在选择收益率较低的投资项目时,就需要承担隐性税收,这样就会产生非税成本[3]。

五、事业单位防范税务管理风险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税务管理意识

在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时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同时需要科学区分税负最小化和有效税收筹划管理之间存在的差异。要保证税务管理工作能稳定有序展开,对资金合理筹划,实施有效的税务管理。在分析税务管理时,涉及的内容包括影响税收管理发展的有关因素,应从综合的角度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在税务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考虑税收的性质,尤其对隐性税收要充分考虑,明确税务管理具体的实施情况。税务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展开,对于成本消耗予以重视。

(二)合理运用税法

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工作要合理运用税法才能准确地运用优惠政策,降低纳税额度。在运用税法的过程中,需要准确了解优惠政策的条件,对其性质以及应用都要予以重视。在税务管理中,存在隐性税收管理问题,如果财务管理人员对其存在的风险不是很了解,同时又没有认真解读有关的税法,那在实施税务管理中就不能科学有效地规避风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税法,充分熟悉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基于此对隐性税收作出科学预测,合理评估风险,利用时间差有效规避这种风险。如果是机会成本,则要对机会成本准确判断、合理取舍、详细分析,有效控制风险,降低税务成本[4]。

(三)准确区分非税成本

对不可避免的非税成本予以定位,要认识到在税务筹划中,非税成本是无法避免的,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总体消耗进行合理控制。比如代理成本、机会成本等都是必然存在的,在处理的过程中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通过强化管理,将信息传递渠道疏通,使税务筹划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可以避免的非税成本,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规避。如果是隐性税收,就需要采用规避的方法。所谓的隐性税收,就是投资者减少税收优惠资产,税前收益率也会相应降低,最终导致应用税收优惠后的资产收益要比优惠前的税率低一些。事业单位投资的产生以及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事业单位如果有很强的预见性,就要把握住最好的投资时期,享受自身发展优势的过程,随着投资高峰期的到来,将资产价格提高。事业单位还可以采用提高预测能力的方式有效规避税务风险。

六、结语

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中,做好税务管理是促进事业单位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在新时期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对税务管理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合理筹划纳税,在降低税负的同时,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单位的生产经营中,使事业单位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从当前的税务管理情况来看,风险依然存在,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树立税务管理意识,合理运用税法,还需要强化对非税成本的研究,树立科学的税务管理观念,避免风险对事业单位造成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非税税法筹划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我国非税收入负担率分析
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的重要性与方法
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探讨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政府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研究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房地产税法正式列入立法计划
Z房地产项目税收筹划方案设计
论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的完善
浅议税法效力及其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