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1-11-24庞禹

商品与质量 2021年9期
关键词:工务工作量轨道

庞禹

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务段 北京 100069

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和维修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贯穿于铁道工务线路管理的全过程中,为了提高铁路干线的使用年限,保证铁路干线的使用质量,对铁路干线进行维修和养护必不可少,铁路干线数量多,干线长,又由于地理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各个线路呈现的问题都不一样,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和养护。

1 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1.1 铁路养护队伍素质低、养护理念滞后

铁路行业逐步引入多元化的新兴技术及设备,无缝线路、无砟轨道、板式轨道等,这也意味着要对铁路工务线路的养护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我国铁路系统已逐步引进新技术、新人才,以期助力铁路行业的发展,但对于铁路工务线路的养护,相关职能部门并未充分结合现实需求变更思想。在预防性养护、培训养护职工的养护水平、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都处于不理想的状态,导致铁路各工务段的养护效果受到一定影响。由于养护思想存在滞后性,铁路工务线路养护质量及水平也由此受到影响[1]。

1.2 养护方式变革强度不够

铁路轨道不同工务段的自然环境及地形地貌存在差异性,意味着铁路工务线路的养护方式也应多元化,如此才能满足实际需求。正是由于自然因素及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各工务段的铁路轨道结构不尽相同,这也轨道结构零部件、轨道几何整正、道床以及钢轨等方面的养护工作更为复杂且难易程度不相同。例如,高原地区的铁路工务段与平原地区的铁路工务段的养护工作就存在较大区别,铁路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地形地貌以及铁路轨道的不同特点予以分析,由此才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养护方案,在预防性养护、矫正性养护以及综合养护等方面予以完善,避免因轨道断裂等现象而影响交通运输安全。

1.3 班组的创新能力不强

铁路既有的管理模式到班组一级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权,习惯于上面怎么说就怎么做,习惯于被动式执行。多年积累下来结果就是班组创新能力不强,争先意识不强,在工作上遇到难点问题、棘手问题,不钻研、不攻关、不思考,拿不出具体的解决办法,等着车间、站段等上一级部门来解决,创新性管理、企业发展新路径新目标难以得到员工的支持和理解。一些班组工作注重走走形式、搪搪表面和喊喊口号,后续管理工作难以跟上。一些班组长综合素质不全面,在应对创新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上存在着差距。一些班组长不善于做职工工作,不善于解决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班组的民主意识不浓,亲和力不高,凝聚力不强,职工出智出策的意愿、主人翁意愿不够强。

2 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的对策

2.1 优化思想,创新铁路工务线路养护意识

随着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的改革,应进一步优化思想,从思想意识方面激发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及责任担当,以提升铁路交通运输安全为己任,主动寻找适应时代环境变化的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创新方式。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度铁路工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从创新角度提升铁路工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及专业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在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提升养护工作质量和效果。

2.2 更新技术,改革铁路工务线路检测手段

对于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管理,铁路系统相关部门应清楚认识到当前时代环境的变化对养护工作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为此,应重视更新技术,对铁路工务线路加大检测手段予以改革。首先,需要依据铁路的实际建设需求及各铁路各工务段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案[2]。在此过程中,要对轨道网、轨道结构予以深入了解,并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轨道的参数予以测量,然后将参数导入GIS 系统,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参数进行分析,在经过数据清洗、分析等过程之后,依据数据结果制定出各工务段的线路养护方案。对于经参数分析之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易于反弹的铁路工务段,尤其需要加强监控力度,其相应的铁路工务线路养护方案也应注意给予后续阶段的持续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检测过程中,铁路工务线路的检测人可以利用非接触式高速涡轮传感器进行轨道纵断面的检测工作,采用此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检测数据的精准度,而且可以有效促进检测工作效率的提升。

2.3 提升工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和效果

及时检查发现问题,详尽的工作量调查,准确的制定整治方法,合理的安排整修天窗、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所在。一是培养检查、工作量调查和验收人员,要认真对上述人员进行阶段性考核,对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进行检验。同时负责工作量调查人员和验收人员一定要有维修工队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至少每小组带班人员有足够的现场经验,分析现场病害原因准确,制定整治方法合理,能使维修工队认同。同时对本组人员进行帮带,提高整体能力,加强考核检查、工作量调查准确及作业质量。检查、验收人员要阶段性的参加维修工队作业,协调检查、工作量调查和维修作业之间的关系。提升整修效果。二是根据超限位置及工作量调查合理的安排天窗次数及时间、安排整修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超限安排尽量位置集中,人员摆布准确,有效的整治方法和合理的配备机械、工具、材料。准确掌握冻害位置和冻起高度,合理的设置等板等措施减少垫板的厚度,降低处理的难度,保证现场安全,提高维修质量和工作效率[3]。

3 结语

铁路工务线路养护改革任重而道远,铁路工务人更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明确检修工作的重点,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从管理体制上、规章制度上、工作方法上不断完善,保证线路设备符合安全、稳定的要求,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持。

猜你喜欢

工务工作量轨道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推荐书目《中国轨道号》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关于地铁工务施工及质量管理的探讨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铁路工务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关于工务现场作业管控的安全探讨
实验室工位考勤管理软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