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4黎龙
黎 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群团教研部 天津 300191)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武装广大青年头脑,培养造就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青马工程”,不断推动“青马工程”高质量发展。
一、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中国共产党就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就非常重视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大量优秀青年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涌现出来。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不断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丰富和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指导实践,而并非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一成不变的理论。总的来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马克思主义的行动者,对党忠诚,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武装广大青年头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这部分有担当的青年群体。
(二)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背景
1.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时代背景
党离不开青年,青年也离不开党。我们党始终重视和关心青年的培养工作,长期关注青年思想的发展。要用最新的视角来看待青年群体,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青年人才的培养当中。团中央在2007年启动实施了“青马工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引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与此同时,成立了相关的骨干培训学校,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青年头脑。同年,形成了这一工程的实施纲要,这一工程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高校成为实施“青马工程”的主要阵地,高校共青团不断开展工作,综合实际情况,贯彻实施相关精神,形成配套培养体系,这一工程在全国范围迅速展开。
2.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理论基础
高校实施“青马工程”最为关键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高校通过教育及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对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提升。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广大青年今后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这些都成为“青马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支撑,也是当代青年必须坚持学习的重要内容。另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也为高校实施“青马工程”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三)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活力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要想有牢固的政治基础,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而要保证执政的活力,就需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个强大的党的传承力量。青年朝气蓬勃、最具活力,因此,中国共产党为了保证执政活力,把培养的重点和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广大青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开放活跃、改革创新力强,这是由青年的特质决定的。党的执政活力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加入党的事业而增强。高校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施“青马工程”的过程中,让更多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不断增强党的执政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1]
2.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了争取在国际上的竞争主动权,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拥有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资源。高校要加强“青马工程”建设,让更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起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做到信仰坚定、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他们就能胜任接班人的角色,就能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从而完成自己的使命。高校实施“青马工程”,有利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好关。
3.有利于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青年处于人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个性和自由。但是由于他们心智不够成熟,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能力不足,加上受到复杂国际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因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迷失自我。通过实施“青马工程”,有利于实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促进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通过实施此工程,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骨干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马工程”从实施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高校培训流于形式
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并定期开展培训,而部分高校还没有开设相应班次。虽然部分高校选派学生参加相应培训班,但是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培训时间较短、学到的东西不深不透。有高校团委老师认为,在参加培训时感触颇多,回到工作岗位却发现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从高校学生和老师外出培训的情况来看,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针对高校实施的“青马工程”培训班的形式化问题较为严重,未能很好地探索如何将课堂上的内容转化为授课对象的自觉践行。这种轻视培养过程,注重表面、忽视教育本质的现象使得高校实施“青马工程”障碍重重。
(二)培养途径较为单一
针对培养途径,部分大学生认为所在高校“青马工程”培养方面有一些问题,课程体系僵化、课程内容和形式吸引力不足。这提示部分高校在实施“青马工程”过程中,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青年大学生期望的多途径授课情况下,部分高校的培养途径单一,整个“青马工程”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在授课方面,部分高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不够鲜明,让学生进行实践的环节较少,这就要求逐渐开发一些互动式、情景式教学,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因此,高校实施“青马工程”时要注重联系国情社情,要重视学生实践教育,要重视拓宽实践渠道,防止实践过程流于形式。
(三)理论学习不深不透
理论学习是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重要任务,高校也充分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目前高校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有一部分理论学习是通过讲座和主题团日活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最普遍的一种学习形式,每个学生都接受,但是部分学生反馈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兴趣不大,一些学生为了获取学分,被动去上课,在课上刷手机现象较为严重。主题团日活动的开展也大多流于形式。可见,当前高校实施“青马工程”过程中,理论学习并没有在学生中间形成很深的影响,理论学习的精髓并没有渗透到学生中去,部分学生学习浅尝辄止,并没有学深学透,缺少主动求知的劲头。如果理论学习这一基本功没有打牢,那么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只能是有名无实。
(四)条件保障不足
部分高校实施“青马工程”投入不够,条件保障不足。比如,部分高校“青马”班学员没有固定教室,没有经费,没有教材。在学习资料方面,学习资料不对口、不充足、资料不够新,有的甚至没有上课资料。经费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师资力量中专家学者比例较少,师资和学员比例不协调。没有专业的培训教材和师资力量,这些问题都导致教育培训得不到保障,很大程度影响了“青马工程”的育人规模和效果。
(五)评价体系科学化不够
目前,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不够完善,是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又一个问题。只对大学生进行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这样的短期培养周期内的评价,没有形成对结业学员的长期跟踪培养,或者进行了长期跟踪培养却没有科学统一的科学评价体系。对这一工程的质量和效果也没有科学统一的评价指标。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这会影响“青马工程”的影响力。这些都反映了部分高校在实施“青马工程”中对青年大学生成长长期性特征把握不够,对全过程育人存在很大不足,每期培训后对学员和教师的考核不全面,学员和教师的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对发现的问题不够重视,造成问题蔓延,影响了“青马工程”的建设和成效。
三、高校提升“青马工程”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
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青马工程”实施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并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首先要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将“青马工程”纳入高校党建工作中,并作为衡量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标,最终形成党政共抓、党建带团建的组织模式,从而在组织上为实施这一工程提供保障。其次是要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制度方面要完善培养目标和方案,推动这一工程真正落实增效;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这一工程的日常监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落实各部门之间互查和教学检查,通过这种形式,促进高质量完成培养工作。再次要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主力作用。运用新媒体平台,利用好网络手段,促进“青马工程”高效实施。夯实基层基础,提升“青马工程”实施活力。
(二)拓宽培养途径,打造多元培养模式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研读有关大学生骨干培养目标的内容,分板块进行课程体系设置,从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完善班次和培训内容,提高这一工程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比如,理论宣讲这种方式,注重理论宣讲,设计好宣讲路径,通过情景再现,问题导向,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认同感,通过专家和优秀宣讲员宣讲的方式,不断引起青年大学生的共鸣,并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再如,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强化其对于革命精神的认知,坚定理想信念。
(三)深化理论学习,丰富培训内容
深化理论学习,就要深读原著,诵读经典,引领青年大学生阅读经典,能够让青年大学生以先进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科学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良好自觉。青年大学生依靠认真研究经典著作,更加系统地认识先进理论。深化理论学习,还要注重与传统文化学习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只有强化了他们的文化认同,进行了文化素养熏陶,才能提升自己的内涵建设,有效促进“青马工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和丰富理论学习。在“青马工程”的培养方式中,理论学习最为常见[2],而理论学习的主要形式有讲座,通过讲座,使学生了解时政,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因此,要利用好讲座这一形式,不断丰富讲座内容,整合优质资源,提高讲座内容的覆盖面。
(四)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多种支持
首先要加大经费投入,这包括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投入,包括专项经费的投入,根据参训学员人数适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了鼓励先进,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也可适当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工作人员和教师给予奖励,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其次要抓好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青马工程”教育阵地的作用,依托高校党校、团校动员和挖掘各方面资源,建设一些教育阵地。建好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学员进行跟踪培养。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关系到“青马工程”的实施效果。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入职后加大培训等方式,将“青马工程”相应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提升,将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从而提升培养质量。
(五)完善评价体系,加大考核力度
首先,要有科学的评价指标,根据这一指标,全方位考核参训学员。不仅要对学员进行总体评价,还要分项分层制定评价指标。同时,在考核结束后,要有评价调控机制,总结得失,提出解决办法,切实推进整改成效。其次,要有多元化的考核渠道。比如,引入评价体系测评数据,通过测评,找到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分别由具体的部门进行整改,从而完善培训效果。再次,要落实跟踪机制,对参加工作后的“青马”学员进行持续培养和重点培养,最大化利用跟踪评价这个重要环节,通过高校和用人单位双边对接联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在岗大学生和在校“青马”学员的继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