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未来经济走势的认识与思考

2021-11-24牛犇

经营者 2021年15期
关键词:原材料公共卫生供给

牛犇

(赣州银行 资金营运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8)

一、增速放缓迹象逐步显现

2021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预计下半年延续回落态势。

(一)尚未恢复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前水平

2021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两年平均增长4.4%,总的来看,消费处于恢复进程中。但二季度4.6%的两年复合增长与2019年底的8%左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要想消费恢复到前期水平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此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社会财富再分配,低收入群体财富缩水,中高收入群体收入基本未受影响,并且金融资产、不动产大幅增值,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影响整体消费修复。

(二)外部需求对工业生产、出口的支撑在减弱

2021年上半年,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但领先指标呈回落态势。6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新出口订单和PMI生产指数均较上月进一步回落,出口高速增长可能较难维系。一方面,发达国家有望在下半年实现群体免疫;另一方面,限制美国供应链修复的因素,预期也将在三、四季度得到改善。

(三)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可能较难接力外需

受财政节奏后置影响,2021年上半年基建投资两年复合增速仅为2.4%。受限于地方政府再融资压力较大、财政部对于专项债项目考核趋严等,未来基建投资反弹空间可能不是太大。地产可能成为拖累经济的重要因素,6月房地产投资两年复合增速为7.2%,较5月下降1.7%,连续两个月下滑,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下降1.7%、8.9%。房地产调控加码,金融政策收紧,再加上土地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一些大中城市新房限价,地产投资增速面临下滑。

(四)部分景气指数正在放缓

数据显示,部分指标动能有所减弱,6月PMI指数为50.9%,仍在景气区间,但已连续3个月放缓。生产端和需求端都有所减弱。从生产端看,6月PMI生产指数环比下行0.8%至51.9%,回落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的最低水准,表明工业生产扩张速度可能正在边际放缓;从需求端看,虽然PMI新订单指数环比小幅上行0.2%至51.5%,但PMI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下行0.2%至48.1%,就需求来说,可能面临内需修复缓慢、外需持续走弱的格局。

(五)中小企业是经济恢复中最不均衡的点

大型企业经营恢复显著好于中小企业,从数据看,2021年上半年只有3月、4月中小企业PMI处于荣枯线以上,其余4个月均处于50以下。就行业看,恢复最慢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正是中小企业集中分布的主要领域。中小企业对于稳定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恢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增就业岗位创造。

二、支撑因素依然比较充分

尽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仍存在,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一)消费恢复存在较好支撑

一方面,就业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增加。2021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642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5.2%,基本与经济增长同步;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经济正在恢复,疫苗接种量持续增加。截至2021年7月13日,全国疫苗接种超过14亿剂次,叠加国家促进消费的政策逐步显效、公共场所管制措施可能逐步放松,将切实提振居民扩大消费的信心和意愿。

(二)制造业投资有望在盈利改善的情况下加速

工业企业盈利与制造业投资之间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2014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呈现趋势性下滑态势,虽然中间出现过阶段性平稳,但从未有过2020年以来明显的筑底回升情景。2020年四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历史高值,2021年工业企业盈利快速修复,1—5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两年复合增速已达21.7%,实体经济回报率大幅改善,为制造业投资提供了更大空间。此外,2021、2022两年房地产有望迎来竣工高峰,带动竣工端产业链复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熨平波动。

(三)外部需求仍有一定保障

发展中国家群体免疫滞后于发达国家,全球供需缺口的逻辑依然成立。受印度疫情扩散的影响,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情况有所加重,这些国家在机电、纺织等出口领域与我国存在竞争关系,这将延续中国出口的替代效应,并且或将使全球供应能力修复的时间再度延后。

(四)积极的财政政策依然可期

参照近几年地方债发行和融资经验,当年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与地方政府债净融资额相差不大,2021年下半年专项债供给有望加速。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发力空间较足,基建投资有望回升。

(五)企业对下半年经济仍有信心

2021年6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上行0.6%至47.1%,同时原材料库存指数上行0.3%至48%。内需恢复不足以及外需逐步回落,对企业库存去化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但企业仍在准备原材料筹备生产,说明企业认为库存指数上升是短期因素导致,对未来订单需求仍有较强的信心。

三、通胀抬升存在较大可能

2021年1—6月,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创新高、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处于低位。6月,PPI同比上涨8.8%,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为今年1月转正以来首次回落,而CPI只有1.1%,较上月回落0.2%。猪肉和服务项对CPI拖累较多,猪肉价格下降36.5%,处于历史低位,拉低CPI约0.8个百分点,剔除猪肉和服务的CPI同比增速约在2.4%左右,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

2010年以来,我国PPI经历了2011年、2016年底至2017年、2020年底以来三轮上行。前两轮PPI上行,以供给或需求单一因素驱动为主,其中第一轮以需求驱动为主,物价全面上涨,是“四万亿”计划后国内经济在大规模刺激下由复苏走向过热的结果;第二轮受国内供给影响显著,涨价主要集中在上游,源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造成的供给冲击。本轮PPI上行,由供需双重因素共同驱动,源于供需错配,欧美需求加速修复,但资源国供给受限,以及受到国际物流价格上涨的影响。

驱动因素不同,PPI上行对CPI的影响也有差异。与第一轮PPI上行由投资需求驱动、第二轮由供给收缩驱动不同,本轮PPI上行在上、中、下游行业均有体现。成本转嫁能力强、与原材料直接关联的消费品价格变化,在CPI中已经有较多显现。比如,原油价格上涨,带动CPI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上涨23.6%;钢、铜等原材料涨价,使得CPI家用器具同比连续4个月上行1%;芯片等电子元器件价格上涨,推动CPI通信工具同比持续抬升,达到6.2%;受大豆价格上涨等影响,食用油价格创2012年来新高,6月同比增长7.7%。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使得成本端涨价压力向消费端显现相对缓慢,多数日用品CPI仍处于历史低位,同时服务业修复偏慢也拖累了服务项CPI。

未来,通胀风险可能进一步显性化。第一,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修复是不平衡的,一些资源国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原材料供应链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供给受到约束,供需缺口短中期内可能较难收敛,对原材料价格形成较强支撑。如果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库存快速消化,长协价格上调,中下游企业利润将被加速挤压,或将推动成本涨价压力逐渐显现,进而影响终端消费品价格。第二,在碳中和背景下以及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相对于矿石能源,短中期内新能源发电成本明显提升,导致原材料及整个社会生产成本曲线上移,并且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不断降低成本。除成本因素外,碳中和背景下的环保要求也将不断提升,部分企业可能退出市场,由此带来供给收缩,进一步加大涨价压力。第三,前期拖累CPI上涨的猪肉及服务项等因素,未来也可能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在猪价大幅回落、饲料成本处于高位的情况下,生猪养殖户持续亏损、补栏意愿不足,大概率会导致猪肉供给收缩,进而推动猪肉价格修复。此外,随着国内疫苗接种量不断刷新纪录,线下活动加速恢复正常化,服务业供需缺口也将逐步收敛,从而释放出补偿式的涨价压力。

四、结语

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速或将逐步放缓,但增长动力仍有较强支撑,通货膨胀可能上升,经济面临滞胀风险。

猜你喜欢

原材料公共卫生供给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德媒:中国收紧重要原材料出口
观点
知识无穷尽
大宗商品:从商业到货币,全球的不安殃及原材料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