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伦理价值

2021-11-24黄泰轲

伦理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纪念活动纪念中华民族

黄泰轲

纪念是通过一定的仪式和程序,定格和放大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来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文化活动[1](P2)。“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中国古代社会十分注重纪念活动的价值,创造了比较发达的纪念文化并以此凸显了中华文明的高度。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发展历史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对纪念活动高度重视,这主要体现在:第一,纪念对象多样,“既有对国际共运、近代中国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特殊节日的纪念,也有对中国共产党自身主要节日、重大事件、革命先烈与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纪念”[2](P17);第二,纪念方式多样,常见的有召开纪念大会、座谈会、招待会、研讨会,发表宣言、通告、贺电或纪念文章,举行游行、阅兵、劳动竞赛、文娱活动,修建碑亭塔馆等纪念设施,发行纪念像章、邮票等;第三,纪念规范多样,比如下发专门的纪念通知或纪念宣传纲要,设立专门的纪念日期,公布专门的纪念设施及遗址名录等。

近些年来,学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史有一定的整理,并且主要从政治思想史视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对其展开研究,以凸显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阐释政治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与动员方面的功能价值[3]。上述研究路径和成果表明研究者较少系统关注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伦理价值。本文针对上述研究不足作一些推进性探讨,认为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具有以下丰富的伦理价值蕴含。

一、传承道德记忆,厚植立党兴党强党的道德根基

“纪念”是与“记忆”紧密相连的人类文化活动。道德记忆是人类借助记忆能力对自身的道德生活经历进行记忆刻写而形成的一种记忆形式,它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两大类型[4](P227)。集体道德记忆是集体过往道德生活经验、教训、智慧的“结晶体”,能够被所有集体成员分享,对一个集体的存在与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个集体区别于另一个集体的重要道德标识,也是集体成员产生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源泉,还是集体不断前进的价值驱动力。因此,无论是家庭、家族还是政党、国家,均十分注重传承其对外具有鲜明区分度、对内具有强烈共享性的集体道德记忆。

家族祭祀、宗教仪式、国庆庆典等世界性的纪念文化景观表明,举行各种形式纪念活动是人类传承集体道德记忆的普遍做法。这是因为纪念活动周期重复性、程序规范性等特征及其形成的某些让人身临其境、融入其中的氛围,能够不断激发、强化成员对集体过往人和事的回忆与道德认知。美国学者康纳顿研究认为,周期性庆典活动因其能够使群体产生怀旧情调、“我们”意识及面向未来实践的智慧而受到人类的重视,是人类“记忆体系的重要性和持续性的源泉”[5](P215)。

作为一个百年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过程中形成了优良的道德传统:“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6]经过不断储存素材—凝练意义—强化塑形,中国共产党的优良道德传统最终“结晶”成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记忆,镌刻在每个党员脑海中。

百年发展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记忆为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的道德动力和丰厚的道德滋养,是揭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先进并且确保其始终保持先进的道德密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道德根基。“群体与相应的集体记忆总是息息相关,集体记忆的遗忘、融合、分裂也会引起群体解散、融合、分裂。”[7](P191)因此,需要时时提醒广大党员“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6]。

中国共产党的一些纪念活动,尤其是与党的历史直接相关的一些纪念活动,比如马克思、恩格斯诞辰纪念,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纪念,遵义会议、长征胜利、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纪念,革命先烈与革命领袖等人物纪念,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传承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记忆,以力促党不断奋进。2016 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中共中央举行庆祝大会,习近平发表讲话,他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8](P121),“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8](P138)。习近平的讲话很明确地显示了通过纪念活动教育广大党员不忘过去—传承美德—继续前进的目的。

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总结党的优良道德传统,传承党的集体道德记忆,让广大党员意识到自己的荣誉所在、责任所在,是厚植立党兴党强党道德根基的重要举措。张思德牺牲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开追悼会、建生平事迹陈列室和纪念馆、立半身或全身雕像、建纪念广场、开牺牲纪念会及精神研讨会、制作英模画像、评选“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等多种形式对其展开纪念。上述纪念活动尤其是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能够不断使共产党人忆起、守护并强化“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的道德根基:“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要努力奋斗”,“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9](P1004-1005)。

哈布瓦赫认为,社会之所以认同某一阶级或某一群体的道德记忆,乃是因为这一阶级或群体对社会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故而“社会将其注意力固着在他们身上,并记住了他们”[10](P271)。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因为其对中华民族的突出历史贡献,其集体道德记忆便逐渐升华为国家、民族的道德记忆,这样,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丰厚根基滋养的道德记忆亦会为我们立国兴国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道德上的强劲驱动力。

二、凝聚道德共识,激发中华儿女爱国道德情感

中国共产党不仅开创了自身光荣的历史传统,同时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历史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事业的坚定继承者和推动者。因此,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并不仅仅指涉自身党史上的人和事,还指涉到对中华民族发展有重大贡献或重大意义的人和事。纵观百年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亦高度重视对中华人文始祖(如黄帝)的纪念、对古代文化先贤(如孔子)、对近代文化名人(如鲁迅)的纪念、对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全民族抗战)的纪念。中国共产党上述超越党派的纪念活动得到了其他党派和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共鸣,有利于凝聚社会道德共识,有利于壮大爱国统一战线。

道德共识是社会成员对一定的道德观念、价值的认知产生共鸣,是对某一确定范围内道德“公度”的共同认可,表现为大家相互拱立的共同价值[11]。道德共识有助于社会培育同舟共济、同心同德的伦理精神和“命运共同体”的道德意识。尤其是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走向民族富强的历史进程中,在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多种伦理思潮相互激荡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一定程度的道德共识及由此促成的广泛团结至关重要。

麦金太尔的“美德—传统共识论”强调为了在道德上真正达成共识,人们必须对自己所承继的各种传统有一种充分的领会,这一观点表明在形成道德共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立足传统的道德根基、传承民族的主体价值、确立共同的伦理背景[12](P4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流淌在全体中国人的血脉中,推动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重要人和事的纪念,表明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在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价值追求能够得到社会各方力量最广泛的共鸣共识。

我们可以简略扫描一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黄帝、鲁迅、孙中山的纪念及其带来的道德影响。1937 年4 月5 日,中国共产党派代表祭祀轩辕黄帝,祭文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13](P670)1936 年10 月19 日,鲁迅逝世,10 月22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称鲁迅“做了中华民族一切忠实儿女的模范,做了一个为民族解放、社会解放、为世界和平而奋斗的文人的模范”[14](P356)。随后,还通过多种形式纪念鲁迅。1939 年3 月12 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纪念马克思、孙中山大会,毛泽东讲:“现在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联系起来,在唤起民众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以求达到中国之自由平等上基本上是相同的,国共应该很好地团结,长期合作。”[15](P117)上述中国共产党的系列纪念活动表明其努力寻求国共两党乃至全体中华儿女在追求自由民主、社会团结、民族解放上的共识。历史已经证明,通过上述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与各党各派强化了爱国主义的道德情感纽带,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纪念中华人文始祖、纪念孔子、纪念孙中山、纪念辛亥革命、纪念抗日战争等活动呈现出频次多、规模大、规格高的特点。借助上述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表达了如下的价值立场或价值引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所发挥的“非常积极的作用”,唤醒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明、苦难历程的记忆与认知,强化他们“同根同源”的意识,激发他们对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正义感、对当前维护祖国统一及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上述纪念活动突出民族文化和家国情怀,除了政府和各界群众之外,还吸引了众多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与。因此,纪念活动成为各党派、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和各族、各界人士沟通交流的桥梁;借助纪念活动可以加深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借助纪念活动聚集各方力量,发展壮大新的爱国统一战线,共同促进统一大业……可见,中国共产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对整合各党各派力量、凝聚各方人心有良好效果,对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P280-282)

三、展示道德形象,拓展国际交流合作道德向度

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重要人和事的纪念,其实也是展示自身道德形象的方式之一。中国共产党通过这些纪念活动向民众展示了自己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形象,赢得了民众对他的了解、亲近、支持。但是中国共产党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从诞生之日起就将自身的存在、发展与对国际社会的融入、贡献紧密联系起来。除了纪念中共党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的人和事外,中国共产党还纪念国际上关涉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些重要的人和事,这方面的纪念活动主要有:“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巴黎公社纪念、十月革命纪念、美国独立日纪念(抗战时期多见)、万隆会议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联合国成立纪念等。

上述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协调其对外关系的重要窗口。中国共产党透过它们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努力追求自由民主平等、谦虚学习其他先进国家思想文化、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及推动世界发展等良好道德形象。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2020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 周年,习近平在纪念座谈会上讲“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宝贵援助和支持”[8](P278),“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8](P279),“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8](P280)。习近平的讲话明确地向国际社会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进步、不屈外来侵略、不忘外来帮助、不愿延续仇恨、积极守护和平、与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并共谋发展的道德形象。

邀请外宾参加中国的国庆纪念活动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经常性的礼节,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方式。2019 年国庆节前夕,来自130 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一些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应邀参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大型成就展”。驻华使节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方面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看到了中国展现出来的新气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保持通力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为推动世界发展繁荣贡献力量[16]。

上述新气象可概述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新发展理念,也是其向国际社会传递的新道德形象。它还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知识产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国际消除贫困日等非政治性的世界性节日的纪念上。2019 年6 月5 日,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杭州举行,习近平致贺信并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显著进步。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全面落实2030 年议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建设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17]。习近平的贺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秉持和谐共生理念、开放合作意识、责任担当精神,是建设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心倡导者、积极践行者和重要贡献者。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通过纪念活动的平台,中国共产党展示了丰满、多元、与时俱进的道德形象,从道德上打开并拓展了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向度,进而开辟并扩大了自己融入、贡献于国际事务的空间。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通过对美苏等国相关纪念活动的响应,通过《十月革命对于中国革命之经验》《纪念白求恩》《祝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这样的纪念文章,从学习先进、不忘帮助等道德向度上打开了融入国际交往的局面,为美苏等国同情、理解、支持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创造了契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万隆会议、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活动,又从民族独立解放、反帝反霸反殖、捍卫世界和平的道德向度赢得了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谊和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渐加大了对世界非政治性纪念日的纪念力度,从民主开放、创新创造、共建共享等道德向度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参与国际交流合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和赞誉,壮大了自身的“朋友圈”。总之,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不断丰富强化了对外良好道德形象,不断拓展了参与国际交流交往的道德向度,不断扩大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空间,更积极、自信、深入地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四、抵制道德虚无,强化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支撑

时至今日,纪念活动的价值却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他们认为举行纪念活动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金钱,这并“不合算”。在他们看来,现代性的本质是经济发展,它要求不断地进行技术革命、产品更新、向前变动,不太支持带有怀旧情调的周期性纪念活动,“现代性原则本身否定了生活是周期性庆典结构的观念。它不相信个人或社群的生活能够或者应当从有意操演的回忆和复活原型的活动中得到价值的思想……人们普遍不再相信有作为原型的示范生活的可能性。资本的逻辑倾向于否定还有什么把生活想象为示范性周期结构的能力”[5](P73-74)。这种不重视过去经验教训只顾及眼前利益的“历史无用论”观点是非常狭隘的,极易滑向历史虚无主义的深渊:或肆意地调侃、戏说、娱乐历史,或恶意地掩盖、抹杀、篡改历史真相。

道德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个幽灵。对历史的不尊重乃至别有用心的篡改,实际上是道德价值观出了问题,其结果也必然是带来道德上的随意和混乱。“虚无主义作为对待历史的一种态度,掩盖了历史真相,也愚弄了群众,在愚弄的过程中,群众也会以随意的态度来解构历史,慢待生活。真相可以被抹杀,那么支持真相或真理的价值——义务、诚信、良心、满足感、责任心,通通会变得无足轻重。”[18]苏联在这方面是我们的前车之鉴,苏联解体前后社会盛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各种背景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以否定和诋毁苏联历史为能事,极度削弱了俄公民主体精神的树立。爱国主义、诚实守信、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在被诋毁的历史中逐渐消失”[18]。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变迁越来越加剧,文化思潮越来越多元,传媒方式越来越多样,历史虚无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也随之活跃起来。比如,日常生活尤其是网络空间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怀疑革命先烈或英雄模范人生经历、事业贡献、精神境界的言论,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为反动势力、丑恶势力叫屈鸣冤的言论。这样的言论不仅歪曲了历史,而且还混淆了人们的善恶标准和价值判断,其后甚至还有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破坏社会团结、阻碍国家进步的险恶用心,是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消极力量,需要坚决反对、抵制。

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一个基本的态度就是尊重历史真相,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传承优良传统,这就旗帜鲜明地反对、抵制了历史虚无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强调:“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一目标,但也面临着一些阻碍其实现的现实问题:比如社会变迁、价值多元、传媒多样等程度不断加剧从而对中国共产党集体道德记忆不断冲击进而会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比如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从而使得一些分裂分子上蹿下跳进而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比如国际社会一些人恶意炒作“中国威胁论”意图孤立、敌视中国进而使中国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等,比如历史虚无主义、道德虚无主义等思潮不断涌动从而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进而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知,强化传承党的集体道德记忆,进一步凝聚社会道德共识尤其是对民族大义的共识,更全方位展示党和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道德形象,有力有效反对各种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从举行纪念活动的角度讲,我们要发挥好其传承道德记忆、凝聚道德共识、展示道德形象、抵制道德虚无等方面的价值,更多增添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力量,不断强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德支撑。

五、余 论

评估事物的价值应结合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特性。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伦理价值,既来自中国共产党的现实需要:尊重历史、总结历史经验的需要,进行政治动员、表达政治主张的需要,实现社会整合、凝聚各方人心的需要,协调国际关系、融入国际社会的需要[2](P2);也来自纪念活动本身具有的特性:一般的纪念活动尤其是现代政党、国家的纪念活动,具有鲜明的周期性、仪式性、程序性、开放性等特征,它能够加深人们对过去人和事的记忆、强化人们的共同体意识、展示人们的某些价值立场。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现实需要,还是纪念活动的特性,都是多元的、复杂的,不会也不可能以某种单一面貌呈现出来,因此,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伦理价值也不是单一性展示的。显而易见的是,对党史上重要人和事的纪念不仅有传承集体道德记忆的价值,还有凝聚社会道德共识、展示道德形象、反对道德虚无等方面的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优良道德所产生的正向作用力量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需要,这样的时代需要又加之百年纪念活动史的经验积累,使得中国共产党对纪念活动的伦理价值越来越重视,这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认为纪念活动是强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实践载体,强调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人们道德体验,“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0];二是直接引导某些重大纪念活动凸显伦理意义,比如推动设立“烈士纪念日”,强调通过缅怀先烈,引导党员群众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以烈士精神凝聚党心军心民心、让正能量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上述引导“对于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1]。

猜你喜欢

纪念活动纪念中华民族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我也来两圈
50岁
受邀者 安倍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