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精神

2021-11-24詹世友

伦理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集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詹世友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就是由中国的先进分子结成的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而领导中国人民矢志不渝、舍生忘死地不懈奋斗求胜利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百年非凡历程,追求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理想信念,承载着民族最强烈的复兴梦想,肩负着促进世界共同繁荣进步的光荣责任,在这一宏大实践中,锻造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道德理念和政治道德品质,其实践活动、实践过程和实践精神在历史中的呈现、在现实中的遗存,在人们的文化记载、反思、感悟、内化、践行中,组成了中国共产党集体道德记忆的内容。在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记忆应该且必须被激活,使之凸显并鲜活起来,进入我们内心最深处,营构我们最深层次的理想信念、真理感悟和道德情怀,使我们时刻都牢记我们所走过的过往,牢记我们为什么出发,从而把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精神真正作为塑造我们心灵品质的前提性的强大引领力量,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义”和“道”,集此“义”,行此“道”,则我们就能够涵养出至大至刚、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才能时刻都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正道,稳步地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目标。

一、党的集体道德精神的前提:最崇高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集体道德精神的前提是最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我们精神品质的价值前提,引领我们精神品质成长的方向。党的集体道德精神首先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抱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这是一种打不垮、锤不烂、至死不渝的钢铁般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的信仰之上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科学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内在的物质性动力和一般规律,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劳动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雄辩地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1](P197-198)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无可辩驳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它把握了人的本质,找到了人类通往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的现实道路,所以是彻底的。也正因为它彻底,所以可以掌握群众,而一旦掌握了群众,就必然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激励人们努力掌握历史的主动,自觉推动历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这一最先进最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就预示着中国共产党使命光荣,前程远大。

中国共产党认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从一诞生起就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且一旦有了这个信仰,就始终坚守,坚贞不渝。可以推知,最衷心的信服就是对理论彻底性的信服,最坚定的忠诚就是对理想信念的忠诚,从这种信服和忠诚中,能激起永不匮竭的奋斗力量。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预示它将带领全国劳苦大众开展雷霆万钧、狂飙突进、不屈不挠的伟大反抗斗争。这就是在中国大地上升起的一股天地正气,它秉承中国社会的真理道义,至大至刚,在天地间沛然流行,它虽然必定会遭到反动势力的疯狂打压和残酷屠戮,但是任何敌人都绝不可能阻挡它不断发展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种理想信念,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地在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得到加深和巩固,并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经受住了生死考验。许多共产党人在生死关头都持守着坚如磐石的信仰,那是因为他们坚信这种信仰的真理性。方志敏同志在狱中激昂地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2](P141)刘仁堪烈士临刑前痛斥敌人,被敌人割去舌头,血流满地,遂用脚蘸鲜血在地上书写“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英勇就义。可以想见,他们要有多么坚定的信仰,才能这样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才能有这样的忠烈之魂、英雄气概!所以,如果说,道德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的—精神的方式,那么,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首先就表现为一种革命道德、政治道德、信念道德。

二、党的集体道德精神的根基:最深厚的人民情怀

共产党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彻底的人民理论。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1](P198)。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党秉持彻底的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苦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党的集体道德精神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把道德品质的各要素、各维度都落实在服务和依靠人民之上,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人民富裕幸福,国家就强盛强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能够稳步实现。党的初心使命,其价值认识以人民群众为基点,其情感情操唯人民群众是敬,其意志追求唯人民利益是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力量源泉在人民之中,这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道德追求在政治人伦关系上的具体落实,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伦理的准确定位。

在中国人民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之前,他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受到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和残酷剥削,真是破败凋敝,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成了人民的主心骨、人民的引路人,领导人民通过与一切内外反动派殊死搏斗,而求得翻身解放。共产党从心底里尊重最底层最穷苦的人民,把他们的翻身解放、生活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共产党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宣传革命,去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把生产资料归还到人民群众手中,保障他们的权益,使他们摆脱饥饿贫困,挺直了腰杆做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这样的党,人民必定会把他们当救星、当亲人!所以,即使是面对一片白色恐怖,广大人民群众也必然会坚决拥护共产党,倾其所有支持党和人民军队。在与反动派进行殊死搏斗的极端艰苦环境中,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掩护和支持,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一天也存在不下去。

所以,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血肉联系、鱼水关系,于是,我们看到了1934 年11 月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女红军分给村民徐解秀半条被子的动人情景。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共产党人和老百姓的感情就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分半条给老百姓的感情;在艰难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当我们的战士遭到危险时,人民必定会舍生忘死地掩护他们。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反动派必定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管他们从外表上看起来如何强大,也最终难逃被消灭的命运。的确,正如刘伯承同志所讲的,我们所依靠的是人民,蒋介石所依靠的是碉堡,这也就是二野在大别山战争胜利以及全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陈毅同志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2020 年8 月,习近平同志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时十分感慨地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3]据统计,淮海战役动员民工320 万人,大小车辆40 多万辆。这些车辆首尾相接,按两路纵队,能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这是一种会令任何敌人都闻风丧胆的伟大力量!

我们认为,历史前进的深厚伟力就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我们过去革命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汇成一股滚滚向前的洪流,摧枯拉朽,取得革命的胜利,推动历史的发展;在和平建设年代,我们更要坚决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充分激发人民的干劲,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看到了浩浩荡荡的打工大军,看到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他们为国家创造出了巨大财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历史,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迈出了一大步。

我们认为,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大爱情怀,是历史上最彻底的人道主义。那种资产阶级抽象的人道主义,只谈抽象的人性、人的自由和自我实现,名号概念很响亮,但落实起来,却只是鼓吹某种形式上的自由平等,而置人类中的大多数即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于不顾。而共产党根植于人民,一心为人民谋利益,战争年代为人民打天下,执政之后为人民治国家。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4](P523)。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产党人奋斗的根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或遗忘。

三、党的集体道德精神的精髓:最求实的实践智慧

党的集体道德精神还体现在处处求真务实上,这是一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实践智慧。我党在漫漫征途中,进行了艰苦探索,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以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追求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具体规律。党的集体道德精神也体现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艰辛探索,追求形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恩格斯曾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5](P664);他又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6](P499)。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教条,而是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一点告诫我们,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直面现实问题,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政治伦理学的角度说,实践智慧就表现在:以普遍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为指导,面对具体事实、具体情境而做出正确判断,以做出具有善的价值的行为,可以说,实践智慧的精髓就是求真务实。真正的道德价值要以求真务实为前提和基础,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在具体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认识、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塑造现实的政治道德品质。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但是没有也不可能研究所有国家的具体情况,并没有穷尽一切真理,所以,我们必须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就是一条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种集体的实践智慧,这是中国共产党集体道德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百年党史中我们看到,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内的一些犯了教条主义错误的人,他们并不是没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或者信仰不坚定,但是他们仅仅熟读马列主义的词句,就把它们奉为教条,不顾实际情况而生搬硬套,一味蛮干,从而使革命事业遭受了重大损失,甚至把革命带向极度艰难的境地。因此,光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不够的,还必须锻炼出能够应对具体的实际问题,从中找到切实的解决办法,并取得胜利的强大的实践智慧。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制胜法宝之一。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确立并一贯遵循的思想原则。这一思想原则揭示并验证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马克思主义要能够成功指导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就必须与该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因为它要解决的问题的对象就是有着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的社会现实,不可能千篇一律地套用一个模式。这一思想原则由毛泽东同志创立,是毛泽东同志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所做出的原创性贡献。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回答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可以说,“结合”这一原则融汇在毛泽东思想的整体之中。这个思想原则的形成和确立,也经历了相当艰苦的探索过程。比如,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毅然决然引兵井冈,是基于遭遇惨痛失败后的觉悟,虽然是“逼上梁山”,但却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道路,由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道路。在那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执行当时中共中央原来的决定继续攻打长沙,革命事业将会遭受更大的损失;以后建设中央苏区、长征、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延安整风等,都是在形成和确立这一思想原则,并指导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田心铭教授认为,“‘结合’原则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应围绕这一核心深入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7](P18)。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进行各方面的拨乱反正,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P23),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又是一次巨大的理论创新,充分体现了务实创新的实践智慧。

1989 年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挫折、面临严峻考验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8](P23),提出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 世纪。

2002 年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P23)。

2012 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科学回答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发展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确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8](P23-24),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精神所体现的实践智慧,充分落实在永不僵化的务实创新上。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坚信共产主义必定会实现,同时,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因地因时因事制宜,找到恰当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制度、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跃上新境界。

四、党的集体道德精神的力量:最坚韧的忠勇德性

党的集体道德精神在百年非凡历程中,最突出地表现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奋斗追求中,体现出无比巨大的力量。我们党一旦从理性上认同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就在这面光辉旗帜下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以百折不回、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付出无比巨大的牺牲,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从此中国的命运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就有了主心骨,获得了精神上的主动,人民、国家、民族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党的集体道德精神就表现为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德性,表现为对科学理论的衷心信从、对人民困苦的深切同情、对阶级利益的极大忠诚。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学真理、人民的福祉、国家的振兴就是激起我们的忠勇情感的本真来源,所以,这种情感是后起的实践性情感,是必须超越私人情感才能产生普遍性的道德情感。在革命战争年代,这种情感指向为实现人民解放这一崇高目的而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并把这视为自己生命的最高意义、人生的无上光荣。在革命的洪流中,如果存有个人打算,没有形成革命理想,没有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那是很难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的,更不用说面对敌人的酷刑而泰然自若,绝不背叛革命事业和党组织。因为共产主义是无比高远的理想,它的实现,要克服巨大的艰难险阻,要进行许多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流血牺牲,在这个伟大斗争实践中,广大党员和革命群众塑造起了最坚韧的忠勇德性。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之中坚持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的,物资的匮乏、武器装备的落后和缺少、人数处于劣势等,都把革命者置于一种超出人体极限的艰苦环境之中。但是,由于我们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任何困难和艰难险阻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共产党,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敢于为崇高理想而奋不顾身地、毫不妥协地战斗。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经历了人类历史上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经受了许多挫折和失败,付出了重大牺牲和代价,在与军事力量强大的反动派进行浴血奋战中,与装备精良的外国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中,都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越战越勇,越战越强,最终取得胜利。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敢于牺牲的品质,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不能保证胜利。一代一代革命军人正是靠着向死而生的英勇决绝,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伟大气概。”[1](P171)

在崇高理想信念支撑下进行奋斗追求,才能是永不懈怠的。这种精神在建设年代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在理想信念的鼓舞下,英雄的中国人民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所以,即使面对当年西方的技术封锁,面对苏联撕毁协定、撤走专家,中国仍然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工业化道路,涌现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还有在大漠戈壁深处,以算盘计算数据来制造原子弹的“两弹一星”精神等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生动诠释了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宣告的“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9](1496)的豪迈誓言。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民展示了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勇气和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上涌起了宏大的春潮,特区精神在新时期大放异彩。人们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奋力搏击,多少人秉持“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宁愿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的信念而艰苦创业,令人感奋动容,它与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同时,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面对严重自然灾害时也表现出了伟大气概,如在1998 年特大洪水面前,军民顽强奋战,铸就了“九八抗洪”的英雄壮举;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医护人员体现了最美逆行、救死扶伤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即使是年轻的医护人员也冲到一线,“不计报酬,无惧生死!”同样可贵的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中,广大人民群众表现出了把遵守国家法令和管理措施视作习以为常的公民德性精神。

可以说,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党的集体道德精神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最坚韧的忠勇德性,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我党始终不渝地忠诚于共产主义信仰,忠诚于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能够表现出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舍生忘死地勇敢奋斗而务求胜利的忠勇德性,这种忠勇德性在党的百年历史的各个阶段,始终一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五、党的集体道德记忆的激活机制

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精神是最先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永远不断地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加以积累和增值。精神财富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分享的人越多,价值就越大,就越能激励更多的人树立崇高志向,作出为民奉献的实际行为,由此积蓄起集体的极高精神势能,化为社会集体的创新创业的源源不绝的动能。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P146)所以,我们要永远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党的集体道德记忆中汲取强大力量。

第一,我们认为,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形成的党的集体道德精神和伟大道德实践,有着深刻的哲学内蕴和现实价值。由于人类的理性概念有普遍性,从思维的角度说,古代哲学家们也可以在思维中突破一切界限,而形成一种与宇宙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宏阔胸襟与精神境界,如追求大同理想,追求视人如己、悲天悯人的道德情怀和大公无私的道德品质,古代的仁人志士也可以有高远的胸怀,有着为民造福的志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民襟抱,有“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领会、继承和发扬这种高远的道德意识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我们知道,只有在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发展起来并登上历史舞台时,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真正的革命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精神是最高尚、最先进的道德,它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并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奋斗历程中加以落实和升华。我们认为,在我国社会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当下,特别需要激活党的集体道德记忆。

第二,激活党的集体道德记忆,就是要时刻体验党的集体道德记忆中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从政治方向上说,就是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个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目标和远大理想,一个是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理想的现实运动。这就为历史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功能效用上说,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个初心和使命化为了夺取革命胜利的百折不回的意志力、在极端处境中所激发出的极大政治动员力、科学理论的创造力及其对群众的掌握力、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力、干群同甘共苦的团结力、在危急关头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战斗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化为了坚持共产党领导,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的英明设计,化为了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艰苦探索和伟大实践,化为了愚公移山、战天斗地的艰苦创业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化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力量;在新时代,化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等方面的伟大谋划力,化为了切实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能力的伟大自我革命、自我革新力量。

从现实空间维度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化为了改革稳定发展、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伟大战略统筹力;化为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政治定力;从时间维度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化为了上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历史,下启2021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 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发展前景的历史伟力。

我们认为,我们必须聚焦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此来观察、识认百年党史中这个初心和使命是如何得到一以贯之的追求的,它在政治方向、功能效用、时空维度上如何表现为伟大历史实践和伟大道德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激活党的集体道德记忆的机制,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第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非常丰富的集体道德记忆,并且在理论上得到了概括和凝练。我们要想激活党的集体道德记忆,就要使之鲜活起来,使之放射出永恒的、历久弥新的道义光芒。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党的集体道德记忆载体,加强对它们的保存、建设和讲解,让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能够经常地接触到这些记忆载体,带领大家重回历史现场、浸润当时情境、感悟精神品格、汲取强大动力。其次,要加强党史研究,充分细致地复现党的历史的重要环节,把握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对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转折、重大决策等加以细致研究,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要深入研究、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同时,要实事求是地阐明由于党在百年非凡历史中都是担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的,进行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在艰苦探索中难免出现错误和挫折,但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承认并依靠自己改正错误,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从挫折中昂扬奋起,充分体现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光明磊落的胸怀境界,这也是党高尚的集体道德品质。现实中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党在实践中所遭遇的一些挫折,把它们无限夸大,以此抹黑党的形象,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这是必须加以严正批驳和肃清的。把这个问题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讲清楚,将能够有效防止这一危害,消除其不良影响。最后,激活党的集体道德记忆,应该把党的集体道德精神放在百年党史和党面临的带领全国人民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伟大历史使命中来考察,我们要深刻理解党的集体道德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品格,并按照各个时代的不同特征和要求凝练成各种精神,体现为各种崇高的集体道德品质,如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方志敏精神、安源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精神有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精神有特区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新时代不懈奋斗精神,这些精神虽然时代不同,名称各异,但它们所体现的理想信念一以贯之,人民情怀一以贯之,求实创新作风一以贯之,不懈奋斗精神一以贯之,是党的集体道德凝练的、鲜活的表达和象征。它们从党的百年非凡历史长河中作为一个个精神识认标志浮现出来,从我们的记忆中凸显出来,熠熠生辉。我们经常地与这种伟大精神进行对话、交流、看齐,将能使它们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塑造并组建起我们高尚的心灵品质,蓄积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大家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稳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猜你喜欢

集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我为集体献一计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