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传统武术助力我国国家精神形象的构筑研究

2021-11-24陈永辉雷军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技击传统武术精神

陈永辉,雷军蓉

(1.湖南警察学院 警务指挥与战术系,湖南 长沙410138;2.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410012)

国家精神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主要表现,是指引国民服务国家建设的思想灵魂。鲁迅先生曾说过:“唯有民魂是很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正的进步。”文化是任何国家发展的精神食粮和扩大对外影响力最根本的因素,特别是民族文化,与国家精神形象的铸造有着必然的关系。我国是世界文化大国,新时代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在高度国际化的背景下,在国际社会展示怎样的国家精神形象,进而传播中华民族核心价值,是要引起重视的问题[1]。展示国家精神形象,传播中华民族核心价值,首先就需要我们自身在本土上重振和繁荣民族文化。传统武术是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代表,在服务我国国家精神形象构筑方面应体现出其特有的价值和责任担当。当前,结合新时代国家精神形象建设需要,传统武术如何在发展建设中做到传承中华民族特质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以助力国家在国际化大家庭中展示中国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1 国家精神形象构筑的内涵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形象正在成为热点研究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国家形象的铸造,曾多次强调“要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彰显了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担当和发展眼光。国家形象是通过自我构建和他者评价共同形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客观存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凸显的是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科技等硬实力,精神文化凸显的是民族精神和国民普遍具有的人格个性特征。制度文化凸显的是国家的意识形态。行为文化凸显的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及其成果。精神、制度、行为文化属于软实力,与物质文化构成了国家形象构建不可少的四大要素[2]。没有政治、经济、军事等物质文化支撑,单纯以精神、制度、行为要素支撑的国家是没有影响力的,而没有精神、制度、行为等软实力支撑的国家也是没有渗透力的,互相结合才能凸显出国家真正的实力。

西方学者科特勒认为“形象是指人们所持有的关于某一对象的信念、观念与印象”[3]。但这种具有一定主观性的感知其实与客观对象之间是不完全对等的,形象构建应该是建立在主观感知和客观对象之间的同一性基础上。通常人对对象物的认知具有碎片性和时间性特点,但对象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总体形象,即对象物的主形象[4]。主形象更能维系主观认知和客观对象之间的同一性,更能够突出对象物的稳定特点,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将一些次要的形象边缘化。因此,“国家形象塑造中,应首先确定国家的主形象,围绕主形象展开系统建设。主形象应建立在国家自身的特征上,这种特征应该是在历史发展中最主要的(central)、独特的(distinctive)和相对稳定(enduring)的特征”[2]。文化是国家发展最为核心的因素,国家形象中的精神、制度、行为等要素都会深受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民族文化,它对国家精神的构建稳定性最强、影响最深。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反映的是对民族的认同,民族认同指一个民族的人民对其自然及文化倾向性的认可与共识,突出了人民的同一性特征,以及团结一致、集体行动意识和共同的性情意识。在政治学领域,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反映的是对国家的认同。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不论社会学领域或政治学领域,其实国家的精神文化都表现出了人民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它对人们的社会行动具有指引领导作用。因此,精神文化是一个国家形象区别于他国的核心因素,是国家形象具有特色的主要因素,首先,它表现出的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引领,是方向和标杆;其次是国民性,即国家公民普遍具有的人格素质个性特征,是对自然观、世界观认识和应用的普遍观念。国家精神形象构建应通过民族文化共同体建设,以民族精神和国民性为立足点,铸造国家精神主形象,然后放眼世界,通过与他国取长补短突出特色,进一步对国家精神形象进行精准定位。

2 传统武术是助力新时代我国国家精神形象构筑的着力点

中国有5000 多年的文明史,古老、丰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中国的文明,有力促进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的国家形象再一次得到全方位提升,民族文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19年10月18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8》中,指出武术是国外民众最认可的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3 个方面之一。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在服务国家精神形象构筑上有其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形象是“作为必然性逻辑的存在”[5],传统武术服务国家精神形象构筑可以看出传统武术文化本身具有的张力与人们对传统武术文化价值主观认知是否具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体现着传统武术的真实意蕴,也是塑造国家精神形象的真实追求,因此新时代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塑造国家精神形象要紧紧结合我国民族精神,以及国民人格特征来定位其功能,强化其文化符号具有的作用。

2.1 重拾“勇武有为,厚德载物”的尚武精神文化符号,筑牢我国“和平自强”民族精神

尚武精神与国家存亡有着天然的传统纽带。梁启超先生认为“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国家“屹立地球者,无不恃尚武之精神”“难与不难,在于自信与不自信。国家的兴衰也是同样的道理”[6]。在我国处于列强侵略、蹂躏的半殖民时期,梁启超先生看到了我国当时“日惧外人之分割,日畏外人之干涉”的懦弱民族生存状态,于是特别提倡尚武精神,希望以尚武精神来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奋起之决心,激发国民“与列强相见于竞争之战场”的胆识[7],重振自强不息、奋勇抗争的中华民族精神。尚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尚武传统经历了“百家兴起、波折传承、文风抑制、抗争回归”[8]等历史进程,也形成了“勇武有为,厚德载物”的传统尚武精神,强调在和合中追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立世根本,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建设谋求的和平与自强的民族生存精神灌注了永不枯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源泉。和平年代,中华民族提倡尚武不是诉求武力,而是重拾尚武精神文化符号,注重先辈延续下来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生存精神,正如温力先生认为的“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尚武精神是中国武术文化中武术传统的核心,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它应该是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崇尚勇武为特征,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9]。尚武精神对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影响,需要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继承,更需要国家自上而下地对尚武精神予以重视和提倡。历史上我们不乏被侵略侮辱的时代,其中与全民尚武氛围淡化而导致民族气节的缺失有一定关系。新时代传统武术服务国家精神形象树立需要注重对全民尚武精神的培育,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家精神形象构建的必然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10]。

2.2 重拾“身心合一,形神兼备”的身体运动文化符号,塑造我国公民修身健体之美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美好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除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人民美好生活还需要有健康的身心生活。公民的身心健康是反映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我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路线践行的根本目标。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国民在生活工作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精神健康问题。如过度追求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人格扭曲、异化,交往冷漠、疏远,道德滑坡、心理失衡等,严重影响了国民生活幸福感的获得。传统武术在服务国民修身健体方面有其传统优势,因为其在历史上就是以“一种教化的文化”形式得到延续发展的[11],强调身心健康,丰富思想情感,促进对社会的适应。华人武术文化传播学者曾庆宗教授认为“与直接对抗的西方技击术相比较,中国的传统武术在西方有知识和富裕人群中更受欢迎,因为它们更富有哲学思想与健身效果,是一种文明、文化的卫身武术”[12]。的确,随着我国儒家、道家等主要思想学说对传统武术的全面渗透和影响,传统武术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民族特质,不仅仅超越了最初的搏斗本质,而且更加注重“人的生命与内在精神人格的养成”[13]。我国儒家的仁、义、礼、信、勇、孝、忠、节等伦理思想全面融入到传统武术的发展中,构成了习武人的道德品质、礼仪规矩和道义情感。道家的自然辩证观、阴阳五行学说、和合观等东方哲学观融入到传统武术发展中,构成了习武者的拳理和习拳之术,习武者“通过身体运动的外感形式,在拳理的规范下,实现武学修为之道,最终达到人自身之和谐、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社会之和谐的完美状态”[14]。新时代追求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本质需要,而“和谐”是这种健康的内在要求,使得传统武术在给予人的健康方面比西方格斗运动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3 传统武术助力新时代我国国家精神形象构筑的发展缺失

传统武术既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文化。它能延续存在,并不断发展成现在的文明模式,自有其存在的核心元素和价值。传统武术从产生开始,就是基于民众“活着”的需要。为了应对袭击和战争而保存生命,技击成为了传统武术动作形成的最初目的,也是传统武术发展的最本质的核心元素。新时代的传统武术发展,技击仍然是灵魂所在。技击价值给了传统武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当前传统武术技击价值被一部分人肆意歪曲,因少数人的个人行为而造成了不好的社会现象,如“闫芳”现象、“雷雷”现象、“马保国”现象、“徐晓东”现象等,他们的不当行为严重影响了传统武术对国家精神形象的构筑。他们有的把传统武术技击价值夸大化、神化,有的把传统武术技击价值片面否定化、扩大化。他们在公共场所的个人行为表现,在自媒体快速传播的推动下直接导致传统武术“标签”化,并形成“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致使很多民众对传统武术技击的真实性产生质疑。传统武术在近现代意义上的发展近乎于一种文明模式设想,是以我国传统的“生生之德”思想为价值指向的[15],是在一种“你怎么来,我怎么往”的东方哲学思维情境中形成的,它的技击逻辑性强调“君子之争”“文明卫身”,因此不能否定传统武术技击动作本身的技击性存在,但在真正的对抗中如何看待其实战效果,需要在不同情境中保持理性客观的心态。传统武术技击动作能达到什么样的实战效果因人而异,不同人不同目的不同运用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传统武术技击价值,传递的更多的是生命美学意义上凸显精神存在的“社会生命愿望”[15]。

传统武术的形成和近现代发展均体现了我们的文化风格。东方文化教会我们的就是怎么做人做事,即生活中应履行的传统伦理观。传统武术在发展中伴随着“生生之德”价值指向形成了特有的武术伦理观,即讲武德、守武礼、有道义。这些伦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需要,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当前极少数人在公共场所发出的不当言行,使得武术伦理被“丑化”。这些人图谋一己私利,为了挽回虚假的颜面,滥用武术伦理观。例如“太极雷雷”在一次约架比试中利用“术高末用”来掩饰自己的狼狈,给很多民众带来了笑料,也为传统武术伦理带来了直接的消极影响。“术高末用”本是武德所提倡的习武人的自律行为,要求习武者不但要认真刻苦习练武术,还要达到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能做到不轻易和人打斗,更不轻易伤人,这和武术在发展中形成的“止戈为武”思想是一致的。但一旦被错误运用,势必造成民众对武德的错误理解。又如马保国在一次约架比试中同样利用武德来为自己的结局掩饰、为自己的行为标榜,狡辩自己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己讲武德而对方不讲武德,所以这是不公平的,极力掩饰自己的丑恶。正是他这样的一个错误观点,造成很多民众都把“讲武德”作为一种反面用语,以此来讽刺一个人的失败和不道德行为,极大地丑化了武术本有的正面伦理价值。当前,如何弘扬传统武术伦理观,实现传统武术的德治、礼治功能,是传统武术助力新时代我国国家精神形象构筑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4 传统武术助力新时代我国国家精神形象构筑的实践方略

传统武术由最初的原始的单一形式发展,演变成包含有套路、功力功法和技击对抗的多样化形式,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表现,是我国传统文化造化我国人类生活需求的典型现象,更是突出了人类生命的价值和生命意义所在。传统武术的精神塑造和人格塑造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一些人的主观否定而改变。否定传统武术的技击和伦理价值,也就是否定我国国家精神形象构建必须具有的传统文化精神命脉。新时代我们要将这种价值追求和独特功能服务于人民美好生命构建,站在国家立场谋求传统武术发展新使命和寻求发展实践方略。

4.1 强化传统武术实战运动创新性开展,助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尚武精神形成

传统武术受我国儒家、道家等思想的渗透影响,在发展中由“技击之法”向“技击之势”渐变[16],搏杀性能弱化,“先礼后兵”“和合相处”“生命为怀”等价值观充实了初衷,也使得其与西方武技成为两种不同思想层面的文化表现。虽然搏杀性能弱化,但功法和技击仍是其体现中华尚武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我们有必要重视传统武术实战运动的开展,坚持“拳勇,可悟圣学”的文化教育方向,坚持“君子之争,揖让而升”规范、公平、礼仪的比试模式,培育和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尚武精神[17]。我们要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角度,将传统武术实战运动发展放到重点扶持的国家战略地位,抓功法和技击的创新开展。否则,“中国武术的发展身份就会迷失”[18],也难主导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形成。

因此,一方面要抓传统武术的功法性能激活建设。“功法,包括为提高某一攻防招法或提高某一专门运动素质的练习方法。”[17]功法是传统武术实战运动的根基。在戚继光的兵书中,为提高士兵攻击能力总结出了专门用来训练身体素质的练心力、手力、足力、身力等基本功法。少林七十二艺中,介绍了72 种功法,是少林武僧习武入门的基本练习方法,也是提高攻防技能的专门训练方法。很多民间武术拳种都有专门的功法练习内容,例如流传在湖南新化一带的梅山武功,就特别注重“单操”练习,即把一些攻防性能比较强的动作专门提出来作为基本功练习内容,配合各种步法进行组合练习,旨在提高对抗中运用这些动作所要求达到的功力、速度和“蛮勇”意识。今天,不论民间武术培训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在积极响应国家相关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的宏观政策下,均应采取具体措施,抓传统武术功法练习活动开展。要重视拆招、喂招攻防练习,注重“文明”“平和”等民族思想灌输,淡化“征服”意识,强化防身卫身意识。要强调力量、速度、意识的重要性,积极地把现代竞技运动素质要求和方法嫁接进来,融入到传统功法练习中,激活功法的防身卫身性能,以提升对抗能力。

另一方面要抓传统武术的技击对抗建设。在当前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每一位国民都要居安思危。提倡国民重视传统武术技击对抗练习,就是为了唤醒国民居安思危的生存意识,锻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民族意志。今天,我们享受和平环境,但也不能忽视各种破坏和平环境的极端因素存在。以卫身防身为目的的防卫技能,是我们每一位国民在和平环境中应对暴力行为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在遇到危险时,更需要我们每位国民发扬“勇武有为”的尚武精神。传统武术与百姓有着天然的联系纽带,要通过各种技击对抗活动的创新性开展,唤醒国民的热情和投入。要重视传统武术技击对抗运动的普及,既抓民间交流活动开展,也抓学校教育开展;既重视徒手对抗,也重视兵器对抗。要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多形式技击对抗活动的开展,保障更多的民众体验防身卫身实战乐趣,并认可这些具有“中国味”的实战功夫。要优化一流武术专业建设,优化校园武术建设,大力加强传统武术校园化创新性教育。要以技击对抗运动为主要形式,融合现代竞技运动元素,使其在校园化教育中既突出民族技击特色又具有现代特征。

4.2 深化传统武术伦理校园化教育,助推具有民族特色的国民人格形成

人格是人类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身心组织。体现了各种社会性活动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马克思认为“人格的本质是人的社会特质”[19],“人格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成员所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或具有的社会性”[20]。从马克思对人格思想的阐释来看,人格特征建立在国家社会特性基础之上,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格离不开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武术对于我国国民人格的形成有其独特功能,不仅是因为传统武术能让习武者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传统武术是一种“渐进性的修身”运动,是一种“以身为美”的情感实践活动[21],通过对人的道德、礼仪、道义的影响,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明晓事理、完善人生,成为生存环境的“强者”和社会生活的“能人”[22],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存和发展智慧”[23]。

开展传统武术伦理校园化教育,有利于我国青少年成长为我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有利于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国民人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准则,而传统武术倡导的伦理观契合了这一要求。自古以来,习武者要求做到:讲武德,立德做人;守武礼,以礼待人;有正义,以正治人。武德虽为习武者的行为要求,但一直以来也得到大多数民众的一贯推崇。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武林英雄人物都有着优秀的道德品质,如岳飞、戚继光、霍元甲、王五等,他们的行为历来被世人所倡导。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因素。武礼是对儒家礼文化的真实践行,向世人传递了“礼之用,和为贵”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懂得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正义乃“浩然正气”。习武者通常以正气来治理邪气,维护社会的正义。儒家认为合乎常理、合乎人伦皆为正义。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形成的武德、武礼、正义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存在,习武者往往“以武德行武礼、以武礼求武德”[24],使德和礼相辅相成,真正在生活中得到践行,而这一切又都是合乎正义的表现。传统武术的伦理观皆是基于正义融合儒家仁、义、礼、信、勇、孝、忠、节等伦理思想形成的,符合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对青少年成长的德行需要,所以应重视统武术伦理校园化教育。

传统武术进校园,应大力提倡“重人伦、法自然、主中庸、求实际、尚情谊、崇德化”[25]等民族特性教育。要让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项目走进校园,成为学生的必训之课,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道”与“术”,增强学生的文化共识和文化身份认同。要让德艺双馨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一些丰富多样的讲学活动,如“经典拳种名师讲堂”“中华拳种复兴历程论坛”等[26],讲叙、传递尚武伦理文化。要规范学校传统武术技术教育体系,对学生武术套路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积极推广武术段位制度。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必须较好地掌握一项传统武术项目完整的技术体系。要优化教师队伍,规范尚武伦理教育,把经典武林故事、经典拳谚、武德礼仪等纳入到武术课程思政内容中,突出传统武术的伦理美学教育意义。要制定武术教育评价体系,做到技术与情感教育的结合,要求教师做到具身化、动态化、情境化教学,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练习,促进学生对传统武术身心一体化要求的理解。要利用地方习俗和节日,积极开展传统武术校园交流展示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5 结语

国家精神形象凸显的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以及国民的人格特征。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突出以民族特色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国民人格。因此,传统武术服务新时代我国国家精神形象构筑具有新的实践意义。用“勇武有为,厚德载物”的尚武精神文化符号筑牢我国“和平自强”民族精神,用“身心合一、形神兼备”身体运动文化符号塑造我国公民修身健体之美,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建设的要求,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基于目前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存在的价值缺失,要重视尚武精神的重要性,通过传统武术功法性能激活建设和技击对抗建设培育中华民族尚武精神。要正确认识国民人格特征,通过传统武术伦理校园教育培育国民人格。传统武术服务我国国家精神形象构筑是一项伟大工程,还需要各地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灵活性措施来建设。

猜你喜欢

技击传统武术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非遗”视角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