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研究

2021-11-24刘书臻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8期
关键词:销售费用新药制药

刘书臻

(三金集团湖南三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常德 415001)

近年来,随着药品监管力度的加大,制药企业也在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企业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在保证生产、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好成本,成为药品生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药制造业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一)成本管控有助于提高药品的市场竞争力

药品作为一个特殊的商品,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它是商品,需要遵循市场规律,面临优胜劣汰。现在人们的消费也更加理性化,在购买同等质量的产品时,价低者往往更受消费者青睐,也更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因此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药品生产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成本管控有助于企业利润的增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制药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医保控费政策深入实施,使得医院终端销售持续放缓;用药政策调整,医疗机构控制“药占比”,减少辅助用药、限制门诊输液等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影响了药品销售;药品招标竞价、二次议价,导致药品中标价不断下降,制药企业的业绩也自然会受到影响。在销售环境受到冲击时,加强企业成本管控是增加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并且同样比例的成本降低比销量增长更有利于利润的增加。

二、医药制造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研发成本的不可控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医药制造企业要想发展、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研发新药,而新药研发的显著特点是研发周期长、投资大,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但这项支出对财务人员来说显得不那么可控,因为新药研发的成功率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很多企业在投入大量精力研发新品后,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同时,研发费用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也对企业利润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个取舍也与研发项目的成功与否有关。

(二)药材采购成本大幅增加

药品作为一个特殊商品,从原材料购进、工艺流程以及销售渠道都有极为严格的标准与监管。就拿中药材采购来说,首先需要招标,根据供应商的报价及提供的小样初步确定供应商,但药材的采购并不仅仅看外观就能确定的,然后还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检验,如含量是否达标、水分和杂质是否超标……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规定都不可以采购。同时,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实施后,还需要对中药材进行农残检测,33项农残不得检出,这就对中药材的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一分价钱一分货,这句话终究有它存在的道理,“药材好药才好”,要做出高质量的药,必须要有好药材,那么药材的价格也一定比较“好”。材料成本上来了,那又如何去降低成本呢?这就是接下来的生产了。偷工减料?当然不是。作为一家良心药企是不可能去这样做的,他们要做的就是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不断地提升工艺,从而提高产品收率,降低消耗与损耗。

这有一个不对等的关系,我认为药材的涨价空间是大于工艺改进的空间。特别是一些野生药材,人类使用的速度远远超过他们生长的速度,对于这些稀缺药材,价格只会越来越贵,甚至濒临灭绝,这个成本是无法估量的。成本高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提价,一味地提价会影响到销售,销量的下降也是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的。

(三)销售费用大幅增加

首先,我国制药企业与国外制药企业有一定差距,我国生产的较多是国外仿制药,生产同一药品的企业多达几十上百家,其竞争程度可想而知,随之而来的是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并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成本。

其次,在“两票制”的影响下,虽然取消了之前的过票商业公司,但流通环节的相关费用并未真正减少,如何解决这些费用呢?无疑只能从制药企业来解决了。制药企业由以前的底价销售变为“高开”,而高开部分通过CSO公司变成了销售费用,这在目前看来,已成为制药企业的生存之道。如果不产生这些费用,药品销量可能会下滑,生产得不到满足,员工也可能会流失,最终可能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发展。通过对A股299家上市医药企业销售费用10亿元以上的68家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前10名的企业分析,某药业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竟高达72.78%,可想而知销售费用对药品的销售成本有多大影响。

(四)管理方法未能及时更新

在医改政策不断变化的当下,仍采用过去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了。许多管理者仍然停留在车间的一些指标考核上,这样就比较局限性了,成本控制的空间也不大,而且难度也更大,从而阻止医药企业在这日新月异的市场中发展壮大。

三、完善医药制造业成本管控的对策

(一)合理控制研发支出

在这个创新引领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每个药企都想研发新药,因为一款成功的新药可能为企业带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市场,但在这光鲜亮丽的收获背后,却是无数个研发项目的失败。那么如何规避企业研发项目的失败呢?

首先,加速科研转化,药企主要从事药品生产工作,但是前期研发力量薄弱,而院校与科研机构的人才济济,科研实力雄厚,但无法生产并从患者身上得到临床信息。因此,将药企与科研机构院校联合开发,将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互惠互利。

其次,如果一个药企想通过创新药推动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企业领导人必须要有一双慧眼,找到真正的技术人才。高端人才的成本都不低,企业的每一项成本都要用到实处,同时,我们也要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而不是盲目追求漂亮的简历。

最后,科研项目的选择,每个企业的资金都是有限的,而科研费用的投入是巨大的,我们要选择含金量高的项目,当然也并不是投入大的项目含金量就高。曾有一家公司老总就这样,他个人认为一类新药是最好卖的,于是花巨资买进两个一类新药的品种,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结果被另一款物美价廉的同类药品抢走了市场份额,不得不面临近3000万的亏损。

(二)中药材采购成本的控制

2020版《中国药典》和新版《药品管理法》的实施,无疑对医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33项农残禁止检出”这一规定对中药行业是一个巨大考验,企业必须面对中药材采购成本上升、检验成本增加等挑战。既然这已成了不可逃避的现实,那么企业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成本降到最低。首先在中药材采购的环节,对中药材的质量肯定会有所提高,以免付出了检验成本后,又不符合要求,需进行第二次采购与检验;其次就是检验设备的采购与否,由于该检验设备基本为进口设备,价值在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对于大型药企一般会自行采购检验设备,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无法承担的,他们只能去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而这个委托检测费用也不便宜,每项在1000-3000元之间,而有些中药材需检验多项,算下来也是笔不小的开支。企业可在营销上多下功夫,从而提高产量,减少药材购进批次,减少检验成本。对于集团内企业,多省已发文,可以共用检验仪器进行过渡。当然国家也应该多鼓励相关检验设备国产化,降低企业购买设备的成本和难度。

(三)加强研发去产品同质化

如果企业有创新药,且工艺质量疗效都过硬,我相信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并非一定要付出高昂的销售费用对产品进行推广。因此药企要认真研发国内外医药市场,走在药品研发的前沿,具备差异化战略思维,一定不要有从众心理,同时还需要调研市场品种的饱和度。

(四)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个制造企业,最根本的经营目标就是降本增效。只有控制好了成本,才能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要知道成本降低10%的效益是大于营业额提高10%的效益的。首先,要加强公司广大主管、干部及一线操作员的成本管理意识,科学控制生产过程,如各类材料的领用和消耗要有效控制,能源和物料的消耗也要有数据支撑以便考核。为什么世界级大工厂都搬到印度去了?仅仅因为印度的人工成本低?这还要归因于印度的“私营企业家文化”。早在2005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硅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里7%的CEO也都来自印度,中高层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印度也有几个有名的家族企业,像塔塔集团,都是三代以上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依然长盛不衰,这就是企业家精神,重视企业管理的成效。其次,通过专业的成本管理队伍,加强成本控制的可执行性。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外部来讲,有规模效应的选择、地理位置、产销平衡、供应链整合、巩固成本优势等;从内部来讲,先控制显性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管费用等;再控制潜在成本,如设计不当、品质过剩等。最后,通过不断成本管控,衡量现有的管理与技术能力后,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的成本改善方法,同时可根据能排除各种浪费的成本水平,设定目标,按照目标进行生产。

四、结束语

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是没有终点的,是靠人不断发现不断改变,就好比人一样,一直在追求更完美的路上不停奔跑!

猜你喜欢

销售费用新药制药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重销售轻研发 警惕畸形发展的药企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浅谈快消品行业的销售费用管理
房地产营销费用管控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
制药工程技术创新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