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2021-11-24姜婷婷

活力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大学生

姜婷婷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宁 530299)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高校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通过开展“四史”教育,使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形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

一、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维价值

高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奠基地,同时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课是高校铸魂育人的着力点,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的途径。

(一)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

高校需要“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需要发挥教育优势和课程特点,针对学生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部署,高校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推进“四史”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内容体系、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促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推进“四史”教育的有效开展,这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选择。

(二)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弘扬爱国主义的途径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年大学生牢记建设社会主义的使命,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四史”,才能更好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科学性和历史传承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时刻铭记初心和使命,勇担时代大任。在中国共产党的榜样力量下,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也要培养自身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养成大局意识,具有世界视野。

二、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原则

以史为鉴,要善于学习借鉴历史这本教科书。高校在开展“四史”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政治性与时代性原则,保障大学生全面深入进行“四史”学习,引导学生将历史经验与现实发展相融合。

(一)保持“四史”教育的政治性原则

政治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四史”教育的鲜明属性。“四史”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基础的政治教育,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四史”教育的决策部署是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方面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决定了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四史”教育,以政治的高度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各项事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结合生动的“四史”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彰显“四史”教育的政治站位。

(二)紧追“四史”教育的时代性原则

近年来,党和国家下发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均强调要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因此,高校应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融合来开展“四史”教育。以史鉴今,汲取“四史”中的经验智慧,汲取治国理政的本领。通过“四史”学习,指导高校学生在人生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向现实、指向未来。因此,可以从历史经验中把握“四史”教育的时代性,最终落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上。

三、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高校加强“四史”教育,是秉持立德树人的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因此,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提升高校思政教师“四史”教育的专业素养、创新教育载体和方式、融入教学体系、结合社会实践等途径来实现。

(一)提升高校思政教师“四史”教育的专业素养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关键在教师。“四史”教育课是聚集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的课程,在思政教师“四史”教育培训的体系中,首先要提升思政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借助教学资源平台,遵循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准则,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立足点,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进而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四史”教学水平;其次,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应组织集中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学习并探索“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

(二)创新教育载体和方式是扩展“四史”教育的必要途径

要运用新颖的教育载体吸引学生掌握“四史”知识,增强“四史”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尤其是面对智能化、网络化的潮流趋势,思政教师要打破固态单一的教学空间,探索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慕课教学等新载体,以提高思政课的时代性。一是善于利用和挖掘传播媒介,发挥网络平台资源优势。例如,通过建设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开发线上自主学习模式,实现“四史”知识随时随地可学,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中学习“四史”知识。二是运用情景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强化场景体验。另外,要注重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在“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纪念日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如通过演讲比赛、主题辩论、创作征文等形式开展以“四史”学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三)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实施“四史”教育的主要手段

一是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使其作为思政课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有利于“四史”教育即时开展、有效推进。二是“四史”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体系,有利于“四史”教育润物无声。思政课必修课程不同程度地涉及“四史”教育的内容。三是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与其他专业课程或宣传渠道受众面只涉及相关专业、部分学生不同,思政课是公共必修课程,也是铸魂育人的灵魂课程,受众面是全体在校大学生,授课内容有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的标准要求。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四史”教育的认同感。

(四)结合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政课“四史”教育的必要环节

将“四史”教育结合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融合,着实发挥社会实践这一课堂的优势,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对“四史”教育由感性认识内化升华为理性认识。例如:首先可以通过走访校外红色根据地、革命纪念馆,开展重走长征路、初心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国革命文化的魅力,寓教于乐,让大学生重温历史,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其精神境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体验式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学习的体验感,切实感受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国家前途和命运艰辛的探索历程,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加强国家认同,强化对党的情感。

结 语

“四史”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高校思政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建设学生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四史”。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育载体促进思政教育与“四史”教育有机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政学习资源。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大学生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