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数字社区红色基因的传承方式探讨
2021-11-24曹海霞
曹海霞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街道办事处党群服务中心,天津 301799)
引 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数字政府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形成“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而社会与政府的维度交会点就是家庭的聚焦区——社区。是否也要建设数字社区?什么是数字社区?数字政府与数字社区是什么关系?特别是传统社区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如何转型融入数字社区?未来的数字社区又能不能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居民的思想需求?本文进一步探求红色基因如何借力数字社区的规划建设进行有效传承。
数字政府助推数字社区建设是党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数字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依然是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
一、如何理解数字社区
首先,什么是数字社区?数字社区就是通过数字化信息手段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居民实现有机连接的网络系统。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系统,使社会化信息提供者、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互动。由于现代智能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加之各种数字多媒体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社区的建设搭上了数字化快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区治理手段。
其次,数字社区的功能是什么?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形成了。这个虚拟社区是依托现实社区的,是现实社区的发展和延伸,所以居住于现实社区的人民是主体。数字社区旨在通过数字化的虚拟场景夯实、丰富现实社区功能,从而使现实的、具体的、有形的服务具有高效、节约和共享的特点。为现实社区拓展跨地域的空间,实现与外部的广泛联系,使更多的社会资源能够共享和跨地域提供的服务在社区成为可能。
最后,数字社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数字化社区的概念实现了信息数字化的社区,其基本属性依然是社区。社区的管理、文化建设、提供的服务应该是统一在一个数字化的平台上。数字化社区应该是一类信息岛,数字化城市应该是多个信息岛及其他提供服务类信息岛的综合。数字社区比传统社区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更加丰富的文化、更加全面的服务,实现一个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生活方便、居住安全的环境。随着数字政府的提出,数字社区作为数字政府的组成部分,必然随之发展、完善、提升。
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要解决好为谁服务的问题。因此,数字社区就更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效能。未来数字社区不但应该满足社区居民在信仰、心理、情感和满意度方面的思想需求,更理应成为具有思想归属的“家”。因此,数字社区给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二、数字社区应满足社区居民的思想需求
现代的社区居民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从物理概念上看,几乎游离在“居住—旅行—工作(学习)”三种时间状态中,而“居住”时间状态又是全部生活状态中比重最高的区间。在此区间内,人们要同时满足身体和思想两种需求。因此,社区必然成为其需求的提供者,要提供什么样的思想需求,就要数字社区随着建设与时俱进。
(一)数字社区应满足社区居民的信仰需求
政治信仰反映了一种政治理性,也反映了一种政治安慰。它是特定政治形态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一种政治秩序建立之后,为这种政治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随即建立。我们的政治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们的哲学信仰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文明。现代化的数字社区必须是我们政治信仰和哲学信仰的传承载体,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具象。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的建设为数字社区提供了更为科学、系统、高效的信息平台和技术手段,因此,数字社区理应为社区居民的信仰需求提供科学性、系统性和高效性的服务.
首先,要做到宣者有效。要有效利用一切数字社区的信息手段,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红色基因传承的载体。通过数字社区的信息通道,挖掘科学的世俗文明,用社区居民听得懂的话、能明白的理、能看清的事讲好身边的故事、家乡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其次,要做到受者信服。数字社区绝不是传统的“大喇叭”和“广播站”,讲了就完了,播了就算了。它是一个强大的交互平台,这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宣讲所无法比拟的。比如:一些传统的恳谈、座谈和采集都是小众或部分群体的集会方式和问卷方式,存在范围有限、意志局限、周期长、效率低的瓶颈。现代的数字社区可以链接居民个体的信息终端,交互是实时的、可视的、共享的和可记录、可反馈的。这就为“受者信服”的共鸣效应提供了高效交流、重复交流的舞台,由此产生了最大的溢出效应。数字社区还必须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外延,增强信仰的崇高性,我们的大讲堂一定比教堂宏伟高大,理念一定比经文鼓舞人心。
最后,要实现团结—鼓劲—再团结—再努力—更团结—更向上,要团结一心跟党走。现代的数字社区一定是红色的,数字社区居民信仰也一定是红色的。
(二)数字社区应满足社区居民的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聚焦的新课题,数字社区的功能转换承载着新的任务。特别是“留守老人”“宅男宅女”“精神病人”“抑郁症患者”,还有“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奔波压力”,以及邻里摩擦和物业诉求,都集中到了社区,社区是承载这些课题的必然载体。如何通过信息手段和科技手段提高维护心理健康的效能,不但是数字社区的功能所在,更是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因此,数字社区应做足“心理信息资源”和“心理配置资源”两篇新文章。
心理信息资源是基础。要通过数字手段搭建数字社区“心理信息资源”数据库,将社区居民按照心理健康群体类别动态纳入管理服务视野,不是简单的知道了解,而是围绕硬件设施、软件设施,能够与数字社区居民心理需求交互的数据工程。做到向外能够与健康中国的社会数字资源相链接,成为健康中国的社区终端;向内能够与居民个体终端交互,成为初级心理健康推送的载体。
心理配置资源是保障。主要是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能够承载初级心理健康服务功能。软件方面配置线上诉求援助服务,如线上心理咨询、线上应急答诉、线上情绪预警和线上情感倾诉等;硬件方面配置线下载体服务,如文体设施、咨询诊所、膳食中心和精神课堂等;人力资源方面配置第三方心理资源,如咨询师、调解师、倾诉师的速达服务。总之,围绕着居民的心理需求,要能够上得了门、请得出门、稳得住神。
三、数字社区理应成为社区居民思想的“家”
传统意义的“家”,解决的是“衣食住眠”和“学工息情”的归宿,是社会细胞的最小单元。传统意义的“社区”,是若干小单元的集合体,是能够为这些小单元提供服务的社会机构。现代数字社区与传统社区相比是颠覆性的,除去优化传统服务,会在数字中国的大环境下形成新维度。“家”是有“灵魂”的,它通过“家风”的表现体现在思想层面,是社会细胞个体和特质的“灵魂”、特质的“思想”。集成了“家”要素的社区就也会有社区的“灵魂”,这就是社区的“风气”,。如何让社区居民拥有具有社会风尚的归属感,就要让社区成为居民思想归属的“家”。新型居民在挑选买什么地方的房子,以及在挑选房子好坏的同时,开始关注和预测购房群体结构会形成什么样的社区风气和社区文化。随着现代数字社区发展和渠道的畅通,各种思潮、思想,特别是落后的、腐朽的甚至是反动的思想文化也会趁机而入,这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因此,积极利用数字社区的优势和手段,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积极宣扬靠党治国,弘扬红色文化,在数字中国的发展中团结带领广大居民共同创建社区文化、社区风尚和社区思想,保证红色基因的有效传承,构建和谐社会,从而实现数字社区的共建共治、共管共享。
结 语
作为基层政治思想工作者,必须时刻清楚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红色基因的有效传承性,要紧跟时代发展,做好党的代言人,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