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1-11-24杨勇
杨勇
(息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信阳 464300)
一、引言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具体指出,需要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关键点,有效改善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是突破点,主要承担着提升财政效益、强化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作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主要以预算资金管理为基础,将预算编制过程中绩效导向、实行环节的监管以及决算环节评价等作为具体手段。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主要承担着科学管理、满足公众实际需求的责任。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的规范程度决定着单位职能的履行以及相应目标的实现效果。
二、事业单位实施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质量
单位原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大多侧重于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合规性,忽视了资金的使用规划和使用效益。随着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各事业单位逐渐加强了预算管理,其财政部门在确保资金得到合理使用的同时,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事业单位也应当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对相应的效益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视度,继而提升资金的成效。
(二)有利于提高财政工作效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资金支出范畴不断扩大,因而当前需要通过不断加大预算管理力度,达到确保财政资金有效使用的目的。并且,随着我国财政服务工作的深化改革,对财政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需要不断加大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力度,拓展其涉及范围,从而有助于事业单位提供更为有效广泛的服务[1]。
三、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缺乏科学性
事业单位要想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及时优化原有理念,从而树立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虽然当前多数事业单位都在逐渐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力度,但受原有理念和模式的影响,这种“重视预算、轻绩效管理”的理念过于深化,造成单位内部工作人员还未形成“以产出和结果”为核心内容的理念,还有部分人员认为仅需要保障各项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即可,从而忽视了资金使用效益和自身职责的关联,缺乏相应的重视。
(二)预算绩效指标及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足
合理有效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体需要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尽量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因此,预算绩效目标应该是指财政预算资金在具体时间内完成的产出和结果。部分事业单位制定的预算绩效目标并不符合战略发展的相关要求,对于不同阶段的预算规划和目标因素并未充分考虑,缺乏长期新的追责评价体系;单位绩效目标具体性不足,将发展目标视为绩效目标,缺乏期限性以及部门特征,从而无法实现量化,评价工作开展不到位;还有单位存在“避重就轻”的情况,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水平。
单位制定的绩效目标逻辑性、合理性、主观性不足,与编制依据相背离。并且单位重视项目产出,忽视了相关方面的绩效目标。由于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自身专业能力的局限性,一般在组建专家开展项目评审工作过程中,受评对象较多、项目较繁杂,通常情况下主要以项目和预算资金作为审核工作的关键内容,造成绩效目标的审核工作形式化,且绩效目标无法有效实现[2]。
(三)预算绩效管理缺乏严谨有效的监管
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忽视了相应的监管工作的开展。大多数事业单位建立的绩效监管机制不完善,无法充分发挥相应的监管效用。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有效的信息收集整合机制,也没有根据业务活动的开展实行追踪监管,没有构建相应的追踪问责机制,从而导致单位不能及时获取完善的信息,影响了绩效评价结果的精确性。此外,多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不足,无法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事业单位绩效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形成正确合理的绩效理念
第一,管理层提升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科学合理地规划相应的职责,有效落实相关责任。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当认识到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且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激励作用,同时在单位内部创建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环境。此外,构建合理的权责机制,有效落实不同层级的职责、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规划分配职责和职权,从而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注重相应的宣传活动,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现阶段,大多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相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预算绩效管理涉及的业务范围并不广泛,相应的宣传工作也未完全落实到位,从而未能发挥激励全体工作人员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环境。
总之,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应当注重其宣传工作,促使工作人员提升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其宣传工作还可以借助政府平台或者自身网站进行宣传,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有利于工作人员正确认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提升各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有利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有效开展。
(二)设置专业性强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根据相关文件,对制定绩效目标提出了“资金由谁申请,由谁制定目标”的准则。文件中明确规定了主体责任,为确保绩效目标的细分化、量化以及合理化,并且能够与规划内的任务量相匹配,与预算投资数值匹配。同时,为了提升预算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合理性,成立专业性强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是当前有效解决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措施。
(三)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管工作
事业单位首先应当提升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结合发展现状,构建完善的绩效监管制度,从而便于及时了解单位实际的发展情况。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注重相关数据信息的管理工作,设立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事业单位合理、充分、及时获取预算绩效管理的数据信息。此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等内容的高度结合,设置完善的管理流程,针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合理开展监管工作,在保障资金安全性的同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四)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反馈制度
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反馈机制,将考核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应的人员和部门,并结合职工绩效考核的评估结果,优化和完善单位的考核制度,改进现有的管理措施,提高业务运作水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的预算支出的重要依据,并且优化配置资源,将绩效考评结果提交给相关政府部门,这样才能为政府部门的投资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和理论支持,保证绩效评价结果更加透明公开。将预算评估结果向单位的所有职工公布,以便使整个考核过程更加透明、公正、公平。
(五)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要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工薪酬发放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调动职工参与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在单位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和奖惩机制,不断完善企业考评结果的应用制度。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报告机制,将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原因上报给主管人员,为单位领导制定政策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单位职工的年终奖励发放联系起来,对于那些考核结果优秀的职工,要给予更多的奖金和职位晋升机会。并加强单位领导与职工的沟通,不断提升预算绩效考核工作效率。
五、结语
事业单位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各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有助于事业单位实现资产的完善。根据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注重单位内部相关内容的宣传,从而创建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环境,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相应的监管工作,同时保障预算评价的精确性,继而为事业单位实现稳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