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专业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
2021-11-24陈华娜
陈华娜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40)
高校是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要阵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及复合型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传授本专业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也应加强对他们的思政道德教化,然而反观现实的教学状况,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往往更看重对本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效等都不尽如人意。因此,会计专业课教师应时刻践行协同育人理念,积极挖掘会计课程中的思政育人,从而引领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目标。
一、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
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的指引下,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思政育人格局,使思政课程和各类专业课程朝着同一方向并行,这一过程是教育者将各种理论知识、价值观念及精神指引等融入各门课程,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过程,也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
1.坚持科学性和创新性
科学和创新是当今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主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用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合理分析问题、把握时代发展动向、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利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切记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总之就是教育者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他人,为学生构筑起一道抵御外界各种错误思想和分裂主义的防线,这体现的是课程思政的科学性,其创新性就是以全新的思路、方法促进育人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以此实现课程思政的全面发展和创新。[1]
2.坚持协同育人的育人理念
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各类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增强育人的协同性和一致性。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摇篮,是否能够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衡量其教育水准的重要指标。真正的大学都是在服务于本国国家的建设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需要在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层面上有所作为,从而使我国获取在国际地位上的话语权。
3.坚持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
课程思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和育人的有机统一,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要求和优良传统。课程思政以专业课程的各门学科作为理论教学的基础,从育人的视角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德育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贯穿在各类课程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发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实现价值引领和理论传授的有机统一,最终为社会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2]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的主要内涵是在探寻思政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将思政教育中蕴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并时刻贯穿于专业课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从而有效提升我国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会计专业践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有效提升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课程教学过程重点关注会计专业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仅仅从理论育人的层面对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没有合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并密切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降低会计课程的教学成效。用课程思政的理念推动会计课程的全面改革,全面梳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时事热点和现实问题,可切实有效地提升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其他专业性工作相比,会计专业的最终成效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诚信为本”一直都贯穿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线,在会计的各种实践工作中,由于部分会计人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各种违规违章、触犯法律的不良现象也时有发生。为防止以上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设置会计专业的高校将培养“熟悉会计管理理论、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主要目标,而课程思政在会计专业的践行能够促进这一目标尽快达成。
2.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全面构建会计课程的育人格局
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因此在培养人才这一层面上高校必须严格遵守德才兼备这一根本宗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深入挖掘各种思政育人元素,并将其贯穿于会计专业育人的全过程。财务会计岗位一旦出现偷税漏税或者做假账隐瞒不报的情况,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也必定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将思政教育融入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是防止该专业学生行为失范,以及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在其中的重要机理就是以专业的知识技能为载体进行德育教育,全面挖掘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实现有机融合,最终促进思政育人格局的构建。[3]
3.加强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所谓师者,主要是指担任传道、授业和解惑等重要功能的职业群体,专业课程的教师对大学生的言行和全面成长能够产生较大影响。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多,比如该专业的课堂教学主要由专业课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和综合毕业论文设计也由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带领完成,由此观之,任课教师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将直接对学生的“三观”养成产生重要影响。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标准:知识储备丰厚、能力过人、“三观”正确、道德合格。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应该是教师的首要标准,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视域中,教师在备课、授课等各个阶段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不仅会对该专业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专业课程教师产生良好的思政教育,促进其不断成长。[4]
三、高校会计专业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
1.基于课程思政视域,深刻把握会计专业的理论内涵
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第一条主线就是进行诚信教育,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应深入挖掘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通过讲诚信故事、观看视频、真实案例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诚信的重要意义,小到诚信意识对个人,大到对社会、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从而使会计专业学生自觉树立起“以诚信赢天下”的第一做人原则。构建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重要依附载体,“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向来是会计企业的第一目标。针对此观点教师可以将核心价值观引入其中,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社会公众等多个维度分析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使会计专业学生形成“整体利益价值观”的合理观念,形成内在逻辑一致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也是会计专业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一套规范的职业道德制度和道德标准可有效避免会计岗位各种道德失范和违法行为的发生。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相关教师应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细致梳理会计管理各种操作手段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判断和职业选择。[5]
2.创新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进行会计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促进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尽快达成的关键因素,因此会计专业教师需要在遵循课程思政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选取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本专业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专业课程思政能教育的熏陶。案例教学法是会计专业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一种运用案例分析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育中的有效方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在进行会计入门这一课程教学时,相关教师应利用语言形式、语言符号和一系列公式巧妙简约地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加以简化,另外还可以利用网上博物馆、数字视频及影视艺术作品传播会计文化,使会计专业学生在鲜活的教学氛围中实现会计知识和中华文化的协同互动。
3.高校应加强会计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其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
教师是会计专业思政课程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和引导者,其一言一行将对会计专业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加快建设一批“有能力、有道德、有情操、有理想”的引路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以上目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对专业教师德育意识的构建,在针对教师的培训中进一步引导他们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塑造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守道德情操和道德底线,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为实现育人目标奠定基础。第二步就是提升会计专业课程教师的德育能力,高校通过邀请国内外思政教育专家开展讲座、搭建高校教师一体化的交流平台、进行思政教育课题申报、开展常态化的思政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广大专业教师以德育人、合理把握思政教育的基本特点、增强思政课程设计能力,最终实现教书育人和促进学生品格塑造的目标。[6]
4.构建会计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相融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教育体系中依然存在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相分离的现象,即专业课程教师只是进行专业课的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任务较重、课程时间安排较短、任务紧凑,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专业知识的传授方面,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程,由于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因此无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发挥最大效用。因此,针对以上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加速构建思政内容和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师要自觉担负起思政教育者这一重要角色,在进行针对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的授课中,应想办法加强对他们的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会计专业学生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引领。比如在专业课教师进行会计管理、会计成本预算等的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体系,还需要培养学生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道德素质。高校也可以就会计专业课程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分析,以此保证专业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贯穿其他知识实现对该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7]
5.及时调整和更新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在课程教学大纲和会计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设计,有利于实现会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融合的教学效果。其中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实现会计课程思政目标的根本,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主要在于对育人元素的合理凝练,该元素是将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进行紧密联系的重要纽带。会计工作是一项反映我国经济监督管理活动的重要工作,会计工作人员有着严格的工作纪律和工作守则,“爱岗、敬业、廉政、守信”等都要求会计工作人员遵守法律、照章办事、信守承诺、坚守底线、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忠诚履职,因此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将这些优良品质凝结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比如,在会计专业的“经济法”这一教学课程,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具备相应的道德素养;又如,教师在进行“财务统计报表”这一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树立对国家及社会公众负责的工作态度,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有机结合;再如,进行“会计管理”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将法治教育、消费观教育、大局观教育等各种知识教育贯穿于学生头脑,引导该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时代担当和现代使命,从而以客观理性的态度面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该考核体系的设立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随时调整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该专业的考核评价应设立以学生和教师为主的评价主体: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改变以往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理论储备和计算能力的考核方式,转而增加对他们思想道德品质、创新创业精神、政治立场等德育元素的考查,由注重对学生教学结果的评价转向对其参与课堂教学和学习深度的评价,采取学生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检查学生的德育意识;对专业教师评价的落脚点应放在课程思政的设计是否合理、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状况、专业教育中的思政元素被利用程度、教师自身的政治立场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从而构建一个融合思政道德素养、专业教育成效、责任感及职业道德素养等在内的考核评价体系,并针对教师的总体表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激励机制,将最终的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育人目标的达成。[8]
7.积极为会计专业学生构建一个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教育平台
一个合理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平台,可以使学生在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基于此高校应积极借鉴其他专业课程教育平台搭建的合理之处和主要优势,不断总结教学教学经验,将其中优势引入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政平台构建中,以此促进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实现。在信息化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需及时借助互联网、微博、微信及其他自媒体平台,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为该专业学生及时推送精品视频教学课程或者连链接等,吸引大量学生学习、转发、评论、下载和点赞,该专业学生则可以通过答题积分等形式检测自身的学习成效。高校还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委员会、学习监察小组等来管理和监督会计专业思政课程的开展情况,促成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另外,建立专业的实训教学基地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比如通过建设会计营、会计专业基地等实训平台,使学生在各种转账、核算登记等的工作环节中养成诚信为本、爱岗敬业的良好品德。高校还可以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会计企业的学习资源,同时为共同的合作伙伴输送人才,从而构建出校企合作共赢的有力平台。[9]
四、结语
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高校需要积极为会计专业学生构建一个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教育平台,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及时调整和更新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构建会计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相融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同时也要加强会计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并提升其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创新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基于课程思政大视域,深刻把握会计专业的理论内涵,这些都是促进高校会计专业深刻践行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因此,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应不忘初心,牢记育人的重大使命,最大限度地挖掘能够被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所利用的思政育人资源,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等多种措施提升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同时引导该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使会计专业学生成长为“德、能、绩、廉”都具备的全面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