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2021-11-24王凤
王 凤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孕育出优秀的传统文化、伟大的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红色文化作为革命文化的精髓可谓是我国文化界当之无愧的“金山银山”。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既可以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也可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强化思政教育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吉祥的象征,20世纪20年代,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发展,孕育出了“红色政权”等词语,“红色”由此便成了中国革命的象征。“红色”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红色文化。对于“红色文化”这一词语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红色文化狭义范围的定义,即无数革命先辈们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缔造出的先进文化的总和。“红色”是它的本质属性,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标志。新时代,红色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核上相贯通,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入,红色文化仍表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承担着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红色文化凭借其独具的红色教育属性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能够产生重要的育人价值和教学价值。
1.育人价值
红色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蕴含的资源种类丰富,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具有优化认知结构、固化理想信念、活化实践能力的育人功能。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的多元文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涌入中国,大学生的“三观”尚未成熟,对文化的鉴别能力比较弱,衡量文化的标准不高,对待西方文化缺乏理性,容易受到腐朽文化的侵蚀,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让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体悟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引导其逐步改正陋习、塑造高尚品格、凝聚民族精神、培养健全人格,进而有效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
2.教学价值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对提高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红色资源具有直观、形象、说服力和感染力强等特点,是我们感知特殊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精神的最好载体。”[1]红色文化可以凭借自身生动形象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历史事件脉络,传递历史人物情感,充分调动起学生探求历史知识的欲望,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挖掘历史现象与规律,使学生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弥补高校思政课在发挥学生主动性方面的不足,因此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政课具有补充提高的作用。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红色文化同思政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相通,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毋庸置疑。红色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产生一些问题。
(一)融入形式单一,内容单调
一方面,如今很多高校思政课大多延续着传统的授课方式,大班式的教学模式减少了教师同学生之间课堂互动的次数,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听课效果,且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更多集中在知识目标上,忽视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教师授课内容多以课本为主,缺乏对红色文化精髓的深入挖掘,未能有效利用已有的红色视频、红色讲座等教育资源,特别是对红色文化展现出来的价值利用率不足。成长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习惯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形式来获取信息,因此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提高其学习兴趣,更无法满足他们的体验感。
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内容与大学生的现代生活差别较大,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距离感和生疏感。这是因为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对红色文化的弘扬和宣传具有重复性,内容较为老套单调,缺乏新意,难以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教学效果也难以凸显。且部分教师自身对红色文化掌握得不够透彻,对红色文化解读能力有待加强,在给学生上课时,对红色文化的解读难免空洞,在这样的理念和困境下,红色文化难以同高校的思政教育相融合作,更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部分高校开设的红色文化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较低,在理工科院校或理工科专业表现得尤为明显。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红色文化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必然会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接触减少,对红色文化了解的程度限于表层,无法探索红色文化的深层内涵。此外,众多高校将考试成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评价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趋于片面,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评价缺乏完善合理的制度体系。
(三)大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深,对红色文化了解不全面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西方外来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大学生一直受到西方文化的渗透,西方国家通过先进的传播手段,如影视作品、书籍、广告和广播等,竭力推销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产品,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这使部分大学生看到了西方文化宣扬的价值,而对本民族的红色文化缺少关注度。且大学生对于文化的鉴别能力比较弱,衡量文化的标杆有待提高,对于传入的西方文化,都毫无保留地接受,认为只要是西方文化就有值得传播、借鉴的地方。殊不知,西方文化的糟粕正在日益腐蚀他们的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理应对红色文化的内涵、特点、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当前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不够全面,在时间上仅着眼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内容层面上侧重于物质文化遗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较浅。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解读、体悟、研究、宣传创新都不够深入,就使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过程较为艰难。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
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红色”属性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探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是当前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成效的必要条件。
(一)开辟红色文化教育新形式,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
第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增强红色文化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契合度,改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地位。如“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课间感受红歌、经典、故事和箴言的魅力;课前展示学生在‘唱读讲传’活动中的感悟与收获;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案例植入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红歌、经典、故事和箴言的熏陶与影响”[2]。教师也可根据情况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在正式开始讲授新内容前,让各小组汇报他们的预习成果,或讲述他们查阅到的相关资料,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要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上,思政课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不仅局限于传统教育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肩负着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的更高使命。因此,高校应把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重视对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强化教师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吸收,建立有利于思政课教师长远发展的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出理论水平高、政治站位稳、热爱学生的教师队伍,使教师能够灵活运用红色资源,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红色文化。
(二)增设红色文化课程,制定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高校应适当增设红色文化课程,增加红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尤其要将红色文化课程融入理工科类的课程教学中,引起学生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一部分,单纯的考试无法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教师要摒弃以拿学分为目的的错误思想,建立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培养体系,听取多方意见,采取多种措施,将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商讨制定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使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教育效果得到体现。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学习渠道
校园文化蕴藏着隐性教育的功能,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也是一个学校独特魅力和办学水平的生动体现。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营造文明校风、确保学校朝着科学向上的方向发展、提升大学生形成良好意识形态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利用好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的特殊功能。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弘扬宣传红色文化精神,建立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发展的校园文化体制;另一方面,高校各社团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型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党史馆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要讲好革命故事、根据地故事、党的故事、烈士和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3]高校社团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慰问老一辈革命家、观看红色纪录片、举办校园红色演讲比赛等,也可以组织安排红色话剧表演,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用行动表达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和敬意,在排练中将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思想。高校团组织可以邀请对红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进校讲座,拓宽学生获取红色文化的渠道,在实际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红色文化,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四)打造红色文化专栏,提高学生关注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以报纸、书籍为代表的传统媒介已“退居二线”,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逐步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学习中。因此,各高校应立足于新时代,把思政教育同新媒体技术高度融合,在管理好校园网络平台的同时,增设红色文化学习宣传专栏,包括红色影视专栏、红色人物专栏、红色活动专栏等,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多浏览、多学习,在此基础上扩大红色文化在校园网络平台的影响力。
(五)编写红色教材,抢占高校思政教育阵地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媒介,高校教师可以在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将独具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材的编写中,通过教材的形式将红色文化回归到高校的思政教学活动中。编写红色教材就是在传播教育的种子,高校各级领导要积极组织建立红色文化教材编写团队,鼓励引导高校教师探索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四、结语
红色文化在当代中国大地上迸发出强劲的活力,喷发出耀眼的光芒,有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远大追求,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和光辉的发展前景。它凝结了一代代革命先辈们开辟创新、积极进取、不卑不亢的伟大精神品格。新时代,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在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同时,红色文化也将得到传承。更重要的是,大学生通过了解中华民族在红色年代的奋斗史,可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高校要做好弘扬和宣传红色文化工作,努力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