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语话轮沉默认知语用构建
2021-11-24张颖
张 颖
(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44)
Sacks(1974)提出“话轮”的概念并阐述一系列基本研究定义之后,“话轮”成为会话研究的基本构成单位。[1]话轮研究作为会话分析研究的一个子系统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沉默是交际过程中的一种非语言交际现象,是副语言的一种。Hall(1959)对非言语交际行为进行分类研究,非语言交际行为作为整个交际行为的一部分,承担重要的交际功能。[2]
“话轮沉默”是会话进行过程中话轮呈现的一种现象,独立充当话轮,虽然其话语形式是零形式,但是也承担着话语意义,含有语用意义的构建。这种话轮沉默也称为意义沉默,起到衔接会话的作用,体现话语意义,包含丰富的语用含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基于关联理论开展的汉语话轮沉默研究
自然会话中的话轮沉默研究主要是从传统语用学角度,运用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和合作原则进行解释。若双方交际过程中说话一方违反了某一会话原则,那么听话一方,即接受者被迫理解话语之外的隐含意义,即产生的会话含义。话轮沉默现象就是能产生会话含义的一种形式体现。因为沉默本身就是缺乏话语形式的、无实在的话语数量。而且在一来一往话轮前进的交际过程中,话轮沉默独立充当话轮,所以话轮沉默违反了会话原则,进而产生其独特的会话含义。
但是这种基于传统语用学理论的解释是有缺陷的。首先,传统语用学理论认为交际双方是从合作角度出发遵守合作原则,然而这种观点存在漏洞。例如话轮沉默虽然违反了合作原则,却没有影响交际表达,甚至产生了会话含义,加强了交际效果,达到表达目的。其次,传统语用学理论只从会话结构等形式层面上解释,没有探索深层交际过程中的认知动因。最后,传统语用观只关注了说话人的作用,即由于说话人在会话中的不合作或表达言外之意而产生的会话含义,而忽略了听话人或接受者一方在会话交际中的会话构建意义。
Sperber和Wilson(1986)将上述理论发展成从认知出发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考虑了交际过程中双方的作用。[3]一方面,将交际分为“明示”和“推理”。[4]前者从交际过程中表达者角度将表达内容进行信息组织,使其显映;后者从交际过程中交际对象角度将接受的显映信息解码,尤其注重解码过程中加入的认知语境的作用。语言交际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过程,逻辑、词汇等元素组成的认知结构构成每个个体的主体认知环境。交际对象的认知语境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正确解码信息,以及解码的信息还原到什么程度,强调了交际对象在交际过程中的语用构建作用,以及语境在会话中的语用价值。另一方面,关联理论基于上述“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强调关联性的重要,认为“以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为导向,即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取得最大的认知效果和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得到足够的认知效果,从而完成一个交际过程”[5]。因此,关联理论的解释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关注交际过程的合作条件,考虑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尤其是交际对象的认知努力,在话轮沉默的认知语用构建研究中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目前,基于关联理论开展的汉语日常交际中的话轮沉默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运用关联理论对英汉会话语篇中话轮沉默进行对比研究。如从话轮沉默信息意向和交际意向、关联性与语境效果两方面对英汉话轮沉默进行对比分析。从关联理论下英汉会话比较角度研究话轮沉默的词汇语用,展现话轮沉默解读中词汇意义的语用收缩或语用扩充。二是运用关联理论研究汉语会话中的话轮沉默。如结合关联理论中交际意图、信息意图或关联性、语境等理论研究汉语会话中话轮沉默现象。三是结合关联理论和课堂会话交际的话轮沉默现象,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对待话轮沉默提供建议和对策。综合来看,从关联理论视角研究汉语会话交际的话轮沉默现象呈现了其理论解释力,并且仍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语话轮沉默认知语用构建分析
1.话语沉默中的信息意向与交际意向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过程中的双方传达信息意向和交际意向,交际过程是“明示—推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互换。[6]因此,言语符号只承担载体的作用,交际中的信息意向和交际意向是在符号系统承载的信息基础上产生的认知过程,是交际个体运用个体认知结构对信息和语境进行推理的过程。交际会话进行下去的主要动能是推理,推理传达了双方信息意向与交际意向。因此,话语沉默虽然不存在话语形式,但依然具有传达双方信息意向与交际意向的功能。话语沉默作为单独话轮存在,没有话语符号承载,但是在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上有符号形态,因此交际对象依然可以通过具体语境和认知努力处理沉默信息,进而推理对方传达的信息意向与交际意向。如《红楼梦》第八十二回中,黛玉虽心系宝玉,但已病入膏肓,梦见宝玉与自己不能相守之后愁绪更浓,病情加重。翠缕和翠墨到潇湘馆请黛玉去跟探春、湘云共赏惜春所做的大观园画,却得知黛玉咳血的症状后,有以下对话:
例1:
翠墨又道:“宝二爷这两天上了学了,老爷天天要查功课,那里还能像从前那么乱跑呢。”黛玉听了,默然不言。二人又略站了一回,都悄悄地退出来了。
黛玉心中所思拖累了身体,她一心惦念着宝玉,总是询问宝玉去处,可是恰巧宝玉受老爷管教,不像从前那样能时时与黛玉相处,连黛玉的病情都不甚了解。因此黛玉在听到翠墨的回答后便沉默不语。她知道宝玉未来要考取功名,入仕为官,而自己独自承受病痛,不知能撑到几时,两人恐怕会像她噩梦之中所见,于是心中不禁更加落寞、悲观。黛玉沉浸在自己的悲痛和思绪里,加上病痛折磨,已经无心再回答翠缕和翠墨二人,因而沉默不语。二人略站了一会儿后,看黛玉没有回话,便推理出黛玉没有要嘱咐和询问的话了,于是离开;且二人知道黛玉病情严重,作为丫鬟,也不知如何是好,因此“悄悄”退出来了。黛玉的沉默传达了她因病无法应约赏画的信息,同时也表现了内心的悲伤情绪,呈现结束交际会话的意向。
2.话轮沉默的关联性与语境效果
关联理论认为双方交际互动过程是以最佳关联为导向的。以最有效的处理努力理解话语,得到足够的认知效果,从而完成一个交际过程。也就是说,双方交际时,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交际角色在话轮中不断交替转换,承担表达者角色的一方开始一个话轮并提出命题P,这时,承担交际对象角色的一方要回应并开始下一个话轮,交际对象会根据自身认知环境和表达者的明示进行认知推理,得出对于命题P产生的假设C1、C2……Cn,进而选择最佳关联的假设进行回应。话轮之间存在语境联系,这也就是最佳关联原则的核心: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或处理话语所做的认知努力越少,关联性就越强。
话轮沉默在其存在的语境中的语境效果是影响关联性强弱的第一个因素。
根据最佳关联原则,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在交际时,交际对象针对表达者给出的命题P进行本身认知结构基础上的加工处理,通过前后认知语境的信息分析形成一个流动变化的认知环境。因此,话语之间的语境效果越大,话语关联性越强,二者成正比关系。新信息与现有语境假设之间产生语境效果有以下方式:一是二者结合产生新的语境含义;二是前者加强后者;三是二者矛盾,前者排除并取代后者。在会话中,话轮沉默作为新信息出现,也会与现有语境假设产生上述三种联系,进而形成语境效果,加强话轮之间交际的关联性。如《四世同堂》第42幕中默吟与野求断绝关系后,野求堕落,沉迷于鸦片。瑞宣发现之后,有以下对话:
例2:
“陈先生!你吸上了烟?”瑞宣的鼻子上也出了汗。
野求把脸用双手遮住,半天没动弹。
“野求先生!”瑞宣极诚恳地说:“不能这么毁坏自己呀!”
当瑞宣问野求是否吸上烟时,野求没有回答,而是双手遮脸,没动弹。瑞宣从这个沉默里可以推理以下假设。C1:野求没吸大烟。C2:野求吸大烟了。C3:野求没听见。C4:野求不想回答。通过具体语境关联、自身认知环境、前文野求对他讲述心中苦闷情绪及动作行为推理,最佳关联是C2。因此,瑞宣回应“不能这么毁坏自己呀”。野球的话轮沉默作为新信息,与原有旧信息构建了全新的语境含义,瑞宣也从沉默中得到了答案。
再如第80幕过中秋节,祁家已经落魄,平民百姓忍受饥饿。好不容易得到一袋白面,蒸了馒头,大伙儿争抢着吃了馒头后,祁老人心生悲哀,思念死去的亲人们。
例3:
“爷爷,你累了吧?到屋里躺一会儿去?”韵梅过来打招呼。
老人没出一声,也没动一下。
韵梅的心中打开了鼓:“爷爷,你怎么啦?”
老人又沉默了半天,才抬起头来,看着韵梅。
她又问了声:“怎么啦?你老人家!”
老人沉默了两次。第一次以话轮沉默作为新信息与现有语境假设产生了矛盾,使韵梅察觉到异样,因此感到老人变得不开心了。于是她又问出另一个问题“怎么啦”,老人依旧沉默,并看着韵梅。第二次沉默作为新信息,加强了上一话轮旧信息的语境假设,于是韵梅又一次问出“怎么啦”,加强了询问信息的信号。因此后文是老人在两次连问下叹气回应,自己思念儿孙亲人。
3.关联性与交际对象理解话语沉默所做出的努力
另一个影响关联性强弱因素是交际对象处理话轮沉默信息所做的认知努力。交际对象在认知推理中产生语境效果,同时,选择假设时还要进行处理话语信息的认知过程,也就是其处理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及消耗的精力。根据最佳关联原则,处理话语所做的认知努力与关联性成反比关系。由于话轮沉默缺乏话语符号承载信息,因此交际对象在进行信息处理时,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推理的众多假设中选择最合适的来回应。
例如《红楼梦》第九十六回贾家因宝玉疯癫寻找偏方,要成就金玉良缘,给宝玉冲喜,但又碍于宝玉与黛玉之情,于是设计了调包儿的法子。但不巧,一日黛玉去探宝玉时与一丫头交谈,得知宝玉与宝钗成亲之事,一时接受不了,便要去寻宝玉,进门时有以下对话:
例4:
黛玉笑着道:“宝二爷在家吗?”袭人不知底里,刚要答言,只见紫鹃在黛玉身后和她努嘴儿,指着黛玉,又摇摇手儿。袭人不解何意,也不敢言语。
此时袭人不知黛玉已经知道成亲之事,因此看到紫鹃“努嘴儿”“摇摇手儿”等动作神态之后疑惑不已,但袭人是个善于审时度势和察言观色的人,虽然她“不解何意”,也知道不该言语。因此袭人听到黛玉所问后,被紫鹃的动作神态提示,又经过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推理后,决定以沉默回应。这时的话轮沉默是袭人花费比平时多的心思和精力而产生的,处理话语所做的认知努力比平时要多,因此话轮间关联性更弱。
但在具体语境中,因为语境效果和处理话语所做的努力是同时发生作用的,所以交际对象依赖具体语境效果反而可以减少处理话轮沉默所做的努力,加强话轮沉默的关联性。因此要具体语境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三、结语
话轮沉默作为单独的话轮,蕴含着独特的会话含义。话轮沉默通过命题和假设之间的关系推理来传达一定的信息意向与交际意向。遵守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与前后话轮之间存在关联性。并且话轮沉默的关联性与沉默产生的语境效果和交际对象处理话轮沉默信息所做的努力有关。但是具体交际会话中二者同时发生作用,话轮沉默的关联性强弱要结合具体视角和具体语境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