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2021-11-24张宏权

经营者 2021年18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金融

张宏权

(南通能达财务管理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10)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化发展,国有企业也在不断尝试转型,强化市场主体地位,然而与市场龙头企业相比,其原有的投资机制、管理体制和业务模式等有时难以继续支撑国有企业高效率运营、高效益回报和快速发展。为探索新的发展空间,优化业务结构,部分国有企业以金融市场为发展方向,实施金融投资活动,以期实现产业金融互补融合效果。金融投资一方面具有轻资产属性、市场机制灵活、潜在收益较高等优点,另一方面还具有高风险特征,需要科学有效地把控投资风险。从投资的过程来看,金融投资也是投资决策与风险评估的博弈过程。为强化国有资本投资管理,保障国有资金安全,增强决策的优选性,国有企业亟须提升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水平。

二、国有企业金融投资风险

(一)金融投资规划管理风险

明确的投资目标方向和实施路径是金融投资板块的发展基础。在板块规划方面,若无统一的领导组织和详细的规划研究,则可能导致金融投资板块无序扩张和盲目发展、投资效率低下、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在牌照管理方面,国有企业需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和专业人才情况,合理谋划金融牌照的投资顺序,否则,各牌照公司设立后,可能因资源配置、业务发展等原因产生内部不良竞争问题。金融投资将难以与产业投资板块有机联动、优势互补。在管理模式方面,国有企业对金融投资板块的管控需结合投资效率和风险管理两个层面,若严格参照一般决策流程,实行层层审批,则难以匹配金融投资的专业性和高效性要求,从而错过投资机会;若对金融投资子公司全部实施授权自主决策管理,国有企业将无法落实监管职责,也难以满足国有资金投资安全审慎的基本要求。

(二)金融投资监督审计风险

巡查审计是强化对国有企业投资运营合规监督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方式。在监督对象方面,金融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不同,金融投资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设立各类金融牌照公司,根据业务范围方向,分别实施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投资风险更加复杂,历来是巡查审计工作的关注重点。在监督内容方面,金融投资活动工作流程烦琐,从前期项目筛选确定的合规标准,到业务和管理条线履职尽责分工,再到国有企业投资报备等,既要求国有企业针对各业务环节建立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又要求全面对标制度贯彻执行,合规要求较高。在审计内容方面,金融投资项目大多涉及重大金额,对于投资涉及的各项支出、资金投向、本金返还、收益分配等,无论是资金流向的合规性还是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都是审计的范围。在监督责任方面,金融投资因专业性较强,对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审计人员的金融专业知识、业务素质要求较高,实施日常精准监督的难度较大。

(三)金融投资团队管理风险

拥有高素质的投资团队是国有企业实施有效金融投资的重要前提。在专业能力方面,金融投资与地方政府主导招引扶持产业、国有企业重点发展产业具有同等方向,因此,在精准产业投资背景下,对投资团队的产业细分认知要求较高。在投资研究过程中,需全面研判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商业应用前景,这对团队综合能力的要求非常全面,否则将导致尽职调查工作不到位等。在日常管理方面,与传统投资不同,金融投资要求投资团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团队管理过程中,需综合考虑行业惯例、岗位特征和国企要求等因素。在团队稳定方面,金融投资活动周期相对较长,在投资项目存续期间,团队核心成员重新择业、团队管理矛盾、工作岗位调整等都可能导致人员流失风险。在合法合规方面,投资团队在中介机构选择、合作对象谈判、投资标的筛选等环节,都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

(四)项目投后管理运营风险

金融投资的收益保障在于项目投后的顺利退出。在投资阶段方面,投前与投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其中投前是价值研判的过程,而投后则是价值维护的过程。项目投后管理的关注重点在于原定投资方案、项目商业运营计划是否按期全面达标,这对项目后续常态化监督管理要求较高。在投资权益方面,金融投资架构的设置往往需结合投资标的项目的特征、股东对股权稀释的要求、意向投资机构的投资计划等多方面因素,而国有企业因投资金额和股权比例的优势不明显,导致国有企业的投资权益无法得到同等或优先保障。在投资管理方面,因金融投资活动的特殊性,投资标的项目一般由领投方或控股方参与项目运营监管,国有企业常常采取跟投方式,无法参照直接出资企业进行管理,难以全方位介入项目管理运营,在投资项目出现经营风险时,难以及时采取止损措施。在投资增值方面,金融投资项目大多处于成长期,往往存在订单持续增长、团队持续优化、治理持续改善等需求,因无法全面参与项目投后管理和项目信息不对称等,国有企业难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项目提供投后增值服务,解决项目发展难题。

(五)市场投资能力竞争风险

金融投资是高度市场化运营的投资活动。在市场波动方面,金融市场涉及各类金融底层资产,金融工具复杂多样,金融市场投资存在较大系统性风险和单一投资波动风险,对于国有企业金融投资市场的研判能力和预警能力要求较高。在额度竞争方面,金融投资标的往往具备较大价值成长潜力,具有一定的资源稀缺性,导致股权投资额度竞争激烈。在投前阶段,国有企业需按期完成价值分析、尽调程序和出资缴付义务,否则投资份额将重新分配给其他投资者。在投后阶段,随着业务财务持续增长,项目将继续开展融资活动,作为股东,国有企业具有优先认购权利,但若面临项目估值重大调整,亟须短期内完成出资决策,否则投资权利将让渡给竞争对手。在资源整合方面,参照地方政府实施国有资产重组经验,地方金融股权资源整合,一般选择由具备较强国有资本金融投资运营能力的国有企业实施,而国有企业为持续做大资产规模,做强资本运作能力,需持续增强金融投资能力。

三、建议

(一)强化金融投资战略管控

一是建立国有企业金融工作领导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本部战略规划部门、投资管理部门和下属金融类股权公司为主要单位成员的工作小组,形成工作分工和定期会议机制,持续深化研究金融投资运作方案。二是统筹国有企业业务发展战略布局,按照“分阶段拓展、多元化延伸”原则,合理谋划金融投资次序,基于国有企业资源基础条件,参考同类国资金融投资经验,可前期聚焦企业主营业务和地方产业园区,以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配合解决产业板块融资需求。后期可以私募股权基金、资产证券化产品等金融投资为拓展方向,促进金融投资与产业发展共同良性发展。三是优化国有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模式,结合金融投资业务流程和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审批程序,探索建立授权权限决策机制,以国有企业本部为战略决策中心,下属金融投资子公司为投资实施责任主体,可在一定投资金额范围实施自主决策并自担风险。

(二)打造金融投资内控体系

一是持续完善内控制度,按照“一个金融牌照公司、一套投资运营制度”原则实施金融投资差异化管理,分类建立健全金融投资业务运营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出台专项业务管理办法,围绕合作对象、前期调研、尽职调查、机构选聘、专家邀请、决策会议、合同管理等细节环节,分别制定实施办法和管理规则,规避关键工作环节风险。三是加强系统风控体系建设,以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为基础,结合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理念,建立三道风控机制,即以金融投资子公司风控部门、业务评审会议、董事会为第一道风险控制机制,以国有企业本部风险审查部门和专家评审会为第二道风险控制机制,以国有企业本部决策会议为第三道风险控制机制的系统化风控体系。四是增强业务合规执行能力,国有企业有效发挥监察审计职能部门作用,指导金融投资板块健全合规机制,各金融投资子公司探索结合制度执行、合规监督、风控管理等职能,形成“大风控”监管模式,严格落实制度办法规定,定期实施自身排查工作,防范审计巡查风险。

(三)优化金融投资团队管理

一是加强专业人才储备建设,围绕国有企业金融投资规划,制定人才梯队培养计划,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选调的方式,按照金融投资子公司定位,逐步配备具备资质条件的人才。二是重点招引高端行业人才,对于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等专业技术领域紧缺型人才,鼓励实施猎头招聘、特殊人才引进计划。三是实施国有企业金融投资干部储备计划,围绕国有企业金融投资长期发展,制定企业内部优秀青年干部储备方案,明确人才入库标准,通过内部竞岗、专业考试、适岗评价等方式,确定重点培养人员骨干,适时完成人员补充调配。四是探索实行薪酬激励计划,将核心成员离职限制条款纳入劳动合同,研究团队成员参与投资方案,设置团队业绩对赌条件,探索收益分享可行性,不断提高团队工作的积极性。五是实施职业经理人引进计划,对于市场化运作的金融投资业务,国有企业需探索引进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通过签订聘期合同,明确业务内容、风险标准和薪酬待遇,全面对接金融市场,实施市场化投资。六是不断强化廉洁从业管理,定期对金融投资高级管理人员、投资负责人、风控负责人等开展廉洁从业岗位排查,按照“全面从严”的原则实施违规处罚管理。

(四)加强金融投资项目运营

一是提升国有企业金融投资议价能力,将地方政府政策扶持投资和市场化投资共同融入金融投资,通过股东资源输出,实现投资架构的不断优化,提升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地位。二是完善金融投资项目协议内容,国有企业应重视合同管理,将委派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等权利作为商务条款内容。对于投资比例较高的项目,国有企业还应加强财务资金管控,争取财务审批权,贯彻资金去向监管。三是建立风险预警处置机制,要求金融投资项目定期开展信息披露,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应建立金融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将投资金额、产业领域、业务指标、财务表现、股东结构等全面纳入考量范围,并形成风险等级和风险应对措施。四是加强政府部门联动,国有企业可综合自身政策资源和区域发展优势,通过联系地方招商部门,建立投资项目定期联络工作机制,这能在解决项目发展难题的同时,带动项目招引落户。五是完善投后部门管理,按照投资全过程管理模式,明确投后管理专职岗位人员,贯彻执行投后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和投资评价,提前制定风险处理方案。

(五)培育金融投资竞争能力

一是加强金融投资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要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将金融股权投资与工程项目投资一并纳入年度投资预算,确保各个阶段投资资金储备相对充足。二是保持对投资项目的长期关注,国有企业要将产业研究、项目研究作为常态工作,及时收集历史投资方的尽职调查材料和潜在投资方的动态信息,通过组织项目评估会议,提前分析投资可行性,从而加快投资研判节奏。三是强化金融市场研究,以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为目标,成立市场分析工作小组,研究金融投资避险工具组合方案,提高外部风险管理应对能力。四是加快金融投资协同建设,国有企业要抓紧明确竞争定位,围绕远期打造地方国资系金融投资平台,做大金融投资规模,提高金融投资能力,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尽快取得地方金融股权资源整合的优先权。

四、结语

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本质在于投资价值的评估发现和有效实现。金融投资是具有高度市场化运行规则和较高运作风险的活动,在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开展金融投资,安全性是首要前提。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更应秉持合理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探索新的价值增长点。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金融
现代金融征稿启事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