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本源,寻典故,悟喻义
2021-11-23孙翔
孙翔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故事的教学必不可少。然而在成语故事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点。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本文从探寻成语的本源,引经据典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华成语;经典;小学语文;策略
成语是中华文化两千多年的文化凝聚,为了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引入了成语故事,但是,把成语故事构建在学生的兴趣之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小学生不理解成语意思,无法灵活运用,只能死记硬背,教师在进行成语教学时只注重形式,导致学生认识成语时出现望文生义等现象。让学生理解成语意思,灵活运用成语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对成语提出疑问,引起学生联想性理解
部编版教材对教师进行成语教学提出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切勿将字典等参考资料上的解释生搬硬套一股脑灌输给学生,教师要通过提出设问这一过程,让学生猜想成语的含义,再从成语的整体感知成语背后发生的故事。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设计成语提问这一教学环节,根据成语的内在含义和适用场景来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思考,设计一个能够涵盖成语重要的要素的问题,比如“一鸣惊人”在字典中的释义是指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却通过一件事突然有惊人的成绩,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分析能够构成“一鸣惊人”本义的要素,可提出“齐威王只知享乐,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听了大鸟一鸣惊人的故事为什么发愤图强治理国家了呢?”这一问题,组织小组对成语进行探究讨论,将从成语整体上加深学生的理解,了解故事的脉络,对成语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成语故事来进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记录到成语笔记中,教师定期将笔记收上来查看,总结问题,课上进行解答。
二、探寻典故,找到成语的本源
经过历史洪流的洗涤,成语保留下来的字字珠玑值得处于小学中高年段进行学习,成语作为语文学习的一块“活化石”,为我们学习文言文和对词类活用的理解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探寻成语的来源和典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成语在形成时的趣事及成语故事背后反映的人性问题。与此同时,探寻成语的典故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的门,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成语故事分段演绎,从以前的经典中学习成语,寓言故事、奇闻异事的传说等等都可以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從而学习成语的兴趣变得浓厚,形成成语故事教学的良性循环。以“一日千里”为例,“一日千里”多用来形容马跑得速度快,一天能跑一千里,后演变为形容人的进步之快。成语的含义是怎样由对“马”的形容转变为对“人”的形容呢?教师可以从人物入手,北宋时期欧阳修在未成名前向大文豪尹师鲁请教做文章,如何能做出既凝练又能生动形象的文章,经过指教后的欧阳修将自己的文章修改后给欧阳修看后,得到了尹师鲁“一日千里”的称赞,所以后人多用“一日千里”形容人进步快,发展迅速。所以,教师在讲解完成语后,应该给学生布置查找成语典故的作业,让学生对成语的典故有所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将成语置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更好地传承了成语文化。
三、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成语真谛
成语源于生活中发生的故事,经过千锤百炼后凝结成了短小精辟的成语,将成语从课堂上转移到生活,遵守情境性、生活化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成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故事会,让学生根据成语讲述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形成成语故事小组相互启发,并进行组间互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成语进行理解性演绎,比如“盲人摸象”这一成语,教师就可以安排几个学生蒙上眼睛扮演盲人保持盲目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对大象的勾画,最后再让学生对前面学生的画作进行点评,再将“盲人摸象”这一课题引入,向学生提问“有哪位同学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让我们掌声欢迎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吧”,通过学生的讲述以及课前的演绎已经提起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这时老师再对成语进行详解,学生会更加深刻地领悟成语的真谛。
结束语:
成语教学将会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对于小学语文中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作文的字数逐渐增加,在进行写作时也可以将学到的成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通过探本源,寻典故等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都了解了传统文化,使成语教学具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邵海霞. 探本源,寻典故,悟喻义——成语故事课文教学难点突破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2019,000(004):75.
[2] 罗海峰. 从阅读学表达 以表达促理解——也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20(5):3.
[3] 杨冬翠. 浅谈小学语文部编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J]. 新作文:教研,2020(1):0119-0119.
[4] 刘振前. 汉语四字格成语平仄搭配的对称性与认知[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