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胸膜横纹肌肉瘤1例报道

2021-11-23赵国红张天骄侯翠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横纹肌右肺肉瘤

赵国红,张天骄,季 洋,侯翠华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结直肠肛门外科,吉林 长春13004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3.吉林省一汽总医院 泌尿外科;4.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病案科)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8岁,因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右侧胸痛,伴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7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且出现咳嗽、咯白痰,量少,不易咳出就诊。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冠心病史。查体:腹式呼吸加快,呼吸运动右侧减弱,右肺叩诊浊音,语音传导右侧减弱,右肺呼吸音消失,余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性及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血常规:白细胞总数 11.5×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 17.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5%,单核细胞百分比 5.6%,嗜酸粒细胞百分比 5.7%,嗜碱粒细胞百分比 0.8%;胸水常规:外观红色,李凡他试验+;白细胞总数5.8×109/L,单核多核比值:单核>多核;胸水生化:总蛋白48.9 g/L;乳酸脱氢酶1 636 U/L,葡萄糖3.43 mmol/L;氯107.6 mmol/L。血沉53 mm/h。胸部CT:双肺索条影;右肺上叶结节影;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右肺被动性肺不张。腹部彩超:肝界下移。局麻下行支气管镜下诊断性支气管肺泡灌洗:右肺下叶基底段外压性狭窄,灌洗可见管腔通畅,余肺各叶、段、亚段未见明显异常。灌洗液脱落细胞:见鳞状上皮、腺上皮、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未见恶性肿瘤细胞。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未找到恶性肿瘤细胞。2周后做头部及胸部CT: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胸部CT与之前比较:右侧胸腔积液增多,余未见明显变化。右侧胸腔行胸腔镜下胸壁活检术,术中见胸腔内右侧壁层胸膜可见广泛的增生结节,大量血性积液,于粘膜隆起处行活检,送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AE1/AE3)(-)、EMA(-)、Ki67(阳性率80%)、Vimentin(+)、CK5/6(-)、WT1(-)、calretinin(-)、D2-40(-)、CD34(-)、STAT6(-)、CK7(-)、CD99(-)、S-100(-)、Desmin(散在+)、SMA(-)、Myogenin(+)、MyoD1(+)、Bc1-2(-)。病理报告:(右侧胸膜活检)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支持横纹肌肉瘤(形态学考虑为间变型横纹肌肉瘤亚型),见图1、2。2次行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术,放出血性胸腔积液。拟行化疗,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化疗后出院。

图1 横纹肌肉瘤(HE ×200)

图2 横纹肌肉瘤(免疫组化染色)

2 讨论

横纹肌肉瘤是一种起源于原始间叶细胞的恶性肿瘤。儿童多见,偶可见于成年病人,发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主要发病部位头颈部占35%、躯干部及四肢为19%、泌尿生殖为21%、胸部为7%[1]。胸膜横纹肌肉瘤极为罕见,Hamada等[2]在1989年报道了第1例病例。横纹肌肉瘤分为以下几种病理亚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腺泡性横纹肌肉瘤(包括实型和间变型)、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硬化型横纹肌肉瘤、上皮性横纹肌肉瘤。陈雪燕等[3]描述各亚型的组织学特点: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特点是:原始的小圆形间叶细胞为主,并可见特征性的构成的横纹肌细胞或横纹肌母细胞。它的原始间叶细胞特点是:细胞质比较少,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染色质深染,核分裂较多见。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的特点是肿瘤细胞排列成腺泡样结构,并可见有肿瘤细胞显示骨骼肌分化特征。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常可见比较大且呈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等明显异型性的细胞,也可见骨骼肌分化细胞。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一般由成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类似肌纤维母细胞或平滑肌细胞,偶见横纹肌母细胞。上皮性横纹肌肉瘤等。但往往横纹肌肉瘤在镜下表现不典型。而不同亚型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有较大差别。本病例病理类型形态学考虑为间变型横纹肌肉瘤亚型,属于腺泡性横纹肌肉瘤,腺泡性横纹肌肉瘤从形态分有实质型和间变型两种,而腺泡性横纹肌肉瘤多发生在青春期,本例患者为老年且原发于胸膜是极为罕见的。Chekhlabi 报道[4]的是1例8岁男孩,胸部CT扫描显示有胸膜炎同时显示有多个肿块;欧延武报道[5]1例老年男性患者胸片表现块状影。

这些病例共同的临床表现都是咳嗽、咳痰、胸痛、胸闷,病程可短可长,多数患者在症状出现数十天乃至数月后方才就诊,而影像学一般均无典型表现。本例68岁男性患者胸痛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伴咳嗽、咳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索条影;右肺上叶结节影,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右侧肺不张,临床无特异性表现,胸腔积液及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也未查到癌细胞。 故多次各项检查未给出明确诊断,最后的明确诊断是借助于胸腔镜活检病理。由此可见病理检查是目前RMS 诊断最有价值的方法,且免疫组化有助于 RMS 的鉴别诊断。PET-CT的检查对横纹肌肉瘤的大小及是否有转移可提供精准的评估。

以美国横纹肌肉瘤协作组(IRS)将病人按原发灶大小、部位、病理类型及淋巴转移情况将RMS分为Ⅰ-Ⅳ期。危险度分组采用美国儿童肿瘤研究组(COG)的肿瘤危险度分组标准。对于低危险组病人,一期手术切除肿瘤病灶,之后行规范的方案化疗。对于中、高危险组病人先评估病情,无法一期手术的患者先接受化疗或局部放疗,之后尝试手术切除,术后根据病情给于加强的化疗。必要时二次手术切除残余病灶[6]。HOSOI通过分析日本和美国的治疗经验,认为根据肿瘤的发生器官、肿瘤大小和手术切除范围、病理类型,区分肿瘤的低、中、高危险程度,再选择化疗药物可使 RMS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7]。对于早期胸膜横纹肌肉瘤的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案。然而由于胸膜横纹肌肉瘤极易沿着胸腔直接蔓延并且转移到肺、膈肌、肝脏等邻近组织器官,从而失去手术机会。本病例肿瘤已在右侧胸膜广泛播散已丧失手术机会,故推测本病例预后较差,推荐化疗及姑息对症治疗。

猜你喜欢

横纹肌右肺肉瘤
骨肉瘤和软组织肉瘤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肺动脉肉瘤:不仅罕见而且极易误诊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成人肺原发性横纹肌肉瘤2例CT表现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肺癌患者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并支气管成形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右肺四叶变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