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建设思路探索
2021-11-23钟志波
钟志波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00)
0 引言
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升管理工作水平搭建硬件系统、软件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收集与处理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数据信息,开展系统化、数字化的管理工作,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便于开展有关的信息化管理和调控工作。
1 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提升工作效果
一般情况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管理对象属于内部的教职员工,需要管理的内容就是高校内部的基本信息管理、考核考勤管理、薪资待遇管理、机构的合理设置、人员的科学化配置、人才的合理引进等,所有的工作内容与项目非常烦琐复杂。高校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层面,还可能会涉及重复性的数据信息与工作内容,会浪费大量时间,工作效果较低。而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高校可使用信息技术采集内部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对其进行全面的整理与转换,存储到专门的信息系统中,便于开展统计工作与利用工作,同时还可以将电子化管理技术作为基础,便利性获取到各种统计结果,简化工作内容,提升数据信息处理效果与管理工作水平,节省工作时间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开展整体规划工作、制度制定工作、组织实施工作等等,在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同时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
1.2 有利于提升工作流程的规范性
传统的观念认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属于简单的人事管理,而在近年来高校教育工作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更新的过程中,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也开始朝着创新团队方向、高层次人才建设方向、教师培训方向拓展,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够完善整体规划内容,创建薪酬管理的机制与体系,健全用人制度,改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管理工作流程更加规范。与此同时,高校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期间,还能够侧重于完善有关的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得高校、教师与专业教育都能够均衡性地发展,借助信息技术来完善人才引进、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职工培训等流程内容,清晰划分有关的工作职能,确保所有业务工作与流程的优化。
1.3 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
高校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纸张存储各种信息内容,而纸张材料不易长时间保存,在信息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会耗费时间,并且纸张存储信息期间利用率较低,无法为其他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而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全面收集各种数据信息,通过电子系统存储有关的信息内容,便于全面、准确的研究和分析人事数据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工作有效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网络系统更新有关的数据信息,保证所有数据都能符合完整性、标准化要求,在信息高度共享的情况下,能够建设标准的信息化平台,人员可以按照权限的要求在网站中查询个人信息,高校各个管理部门也可以在其中统计信息,节省工作时间。可见,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合理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其他部门提供高质量服务,改善自身的职能作用[1]。
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点
高校在开展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具体的工作要点,保证工作的高效化开展、高质量完成。主要的建设要点如下。
2.1 提高认知
近年来,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已经开始采用信息技术执行管理工作,对信息进行多元化的挖掘、利用,高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也应该形成正确的信息化管理观念与意识,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管理工作的转型发展目标。在此期间,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要想促使有关工作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真正意义上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果,就应该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情况,编制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案,将网络技术作为载体创建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延伸、发展,以此来增强各项工作的实施有效性[2]。
2.2 规划性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自身的管理工作需求与特点完善规划内容,利用规划措施真正意义上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相关工作部门应该基于自身的发展现状,编制具有可行性、适应性的规划内容,明确未来的工作目标,创建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模式,循序渐进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保证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得到彻底落实,以免出现与现实需求脱节的现象。
2.3 创新性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发展期间,应遵循创新性原则,在工作中不能盲目借鉴或是直接应用其他学校的信息系统,而是要按照本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开发专门的软件,设置不同的功能模块,保证软件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在此期间,工作部门还需经常开展软件的更新处理与优化处理活动,使得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相适应,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简化其中的管理工作流程,在完善软件应用功能的同时可以满足快速配置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需求,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以此来优化其中的工作模式与流程部分[3]。
2.4 专业化
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应遵循专业化的原则,建设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应用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队伍,要求其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懂得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使得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能有序开展。与此同时,部门还需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信息化技能、创造性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得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工作的可靠性水平。
3 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建设措施
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期间,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创建电子人力资源(Electronic Human Resource,EHR)系统,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强化人事档案、招聘、职称培训与薪酬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如下。
3.1 合理设置人事档案管理模块
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应采用网络信息技术设置有关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块,在其中全面记录有关的高校教职工信息内容,各个部门在工作中可以适应网络系统调用每位教职工的信息。此期间应注意,相关人事档案管理模块中应设置不同类型的信息,便于分类查看教职工的信息,尤其是在人事任用方面,可以按照不同的信息合理配置岗位工作,充分发挥每位教职工的优势,避免出现岗位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的用人效率[4]。
3.2 合理构建招聘管理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应合理建设招聘管理的模块,按照高校人力资源规划与具体的职位空缺情况,使用信息系统自动化设置招聘模式。一方面,高校可以优先在系统中的人才储备库选择较为合适的岗位候选人,便于按照岗位需求配置专业化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创建半自动化的招聘体系,应聘者可以在网络中输入信息,系统整合录用的名单,整体招聘工作都能够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达到自动化处理的目的,同时还能将每位人员的评价结果自动化存储、汇聚到系统之内,便于开展招聘工作。在完成招聘工作之后,系统会将没有录用的人员信息和名单转入到有关的人才储备库中,存储人力资源信息,以便日后在岗位空缺期间及时挖掘人才[5]。
3.3 合理构建职称培训模块
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设置职称培训模块,应该联合设计科研信息系统、教务信息系统,以便实现自助性的职称管理与培训管理。高校中的教职工可以实时利用网络系统对自身的职称状况、培训状况进行了解,高校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系统将申请人的科研信息、考核信息等显示出来,利用人才库系统选定评审系列的评委会成员,确保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合理设置组织机构与绩效管理模块
高校的相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在信息系统中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管理模块,在其中录入所有组织机构的数据信息。相关人员在使用模块的过程中,只需输入组织机构的信息就能够明确层次、所属关系,自动化地生成组织机构图。对于绩效管理模块来讲,应该在系统平台中整合输入所有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信息,自动化生成有关的绩效管理信息,在提升管理工作便利性的同时,预防出现绩效管理问题[6]。
4 结语
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不断优化、改革相关的工作机制,促使各项工作的优化完善。因此,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重视信息化建设,合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保证工作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