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审计监督中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2021-11-23吴倩
吴 倩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太原 030008)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得到了良好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升、规模的扩大,拓宽了其科研领域,高职院校的经济活动逐渐复杂,涉及面更加广泛。为了保障高职院校的良好运行,要重视审计监督工作,从根源上保障资源的合理分配,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1 新时期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
随着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逐渐成熟,内部审计工作也从人工审计逐渐向现代化审计方向转型。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模式改革过程中,应重点转变以下方面。
①重视审计理念的转变。应将传统控制资金走向的管理理念转变为内部管理机制控制理念,由重视审计结果转变为重视审计过程。②重视审计职能的转变。应改变审计监管部门单一的监督职能,实现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融合,提升审计监管工作成效。③重视审计目标的转变。需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以及风险评估方向转变。④重视审计内容方面的转变,由财务控制向信息系统以及业务控制等方面转变。⑤重视审计手段的革新,由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事中控制。⑥将计算机管理系统融入审计监督工作中,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人工操作模式,实现精细化监督管理。
2 高职院校审计监督工作现状
2.1 对审计监督工作不够重视
现阶段,随着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审计监督工作内容不断扩展,内部审计工作从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变为责任审计、基础建设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以及经济效益审计等,能够有效提升审计监督工作质量。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对审计监督工作的认识不足,并未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评价标准体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机系,降低了审计工作质量。与此同时,基础建设维修工程也不纳入内部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到位,导致经济损失发生后无法开展责任追究工作,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阻碍了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进而提升了高职院校运行风险。
2.2 内部审计工作与监督执行工作不到位
一是内部审计管理意识薄弱,审计制度不够科学,弱化了审计工作的合理性。加之审计人员意识不足,导致审计目标不够合理,审计监督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二是审计主体不够完善,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我国高职院校审计工作起步较晚,机构也不够健全,导致审计体制不够完善。部分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审计监督部门仅设置2~3个岗位,人员编制不足,给审计监管工作的良好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其内部审计业务逐渐丰富,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计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判断,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审计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专业知识不扎实,不能适应审计监督工作的要求。三是审计结果并未得到有效运用,监督工作执行力度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忽视了审计监督工作,加上高校领导给审计部门布置的任务过多,而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属于同级部门,导致审计结果缺乏真实性。因此,在当前高职院校审计体制下,内部审计的结果缺乏合理性。
2.3 高职院校审计风险大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其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业务活动的复杂性也提升了高校审计工作的风险。①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形成了审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提升了审计部门徇私舞弊的可能性,使审计人员的评价和判断缺乏标准,极易形成审计风险。②审计建议的失误,引发决策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可通过审计行为接触到高职院校的各种相关信息,通过审计结论的方式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当审计结果存在问题时,将导致审计结论也存在问题,进而提升决策风险。
2.4 高职院校审计监督方式落后
目前,部分高校仍引用传统的账目基础审计方式,以查错防弊作为审计的重要目的,忽视了内部控制以及整体的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加之内部审计人员风险管控意识不到位,监督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使审计深度不够、审计效果不佳。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革新,高校的审计任务不断增加,沿用传统的审计技术不能实现精准度高、效率高的审计。
3 提升高职院校审计工作质量的策略
3.1 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
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审计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保障审计工作理念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地位,确保审计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为高职院校的良好运转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完善审计人员职能,树立正确的审计服务理念,推进审计工作的转型。首先,高职院校应从宏观角度分析审计工作,不断发挥审计监督工作的作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以及财务审计等方式,对高职院校的各项运营信息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降低风险的有关建议,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其次,高职院校应不断强化审计工作的风险意识,加大内部审计工作力度,对学校预决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审计,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增强学校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以及与合法性。高职院校还应确保其经济活动中资金运转的合理性,从根源上杜绝资金浪费。最后,高职院校应树立审计服务意识,明确审计监督管理工作与服务的关系,在审计服务中实现监督,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工作的服务性,促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发展和转型。
3.2 强化高职院校内部环境建设
内部环境建设对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制定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开展法规宣传工作,使各个部门与教职员工意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为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此外,由于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高职院校高层管理人员应处理好各个部门的利益关系,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审计工作良好开展。
3.3 优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
高职院校应重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应打造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并且审计人员需具备较高的职业水平,遵循审计原则,促进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其次,应不断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确保其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平,培养熟悉审计工作流程,精通经济、法律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最后,应不断优化审计人员队伍专业结构,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高职院校应基于我国颁布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对院校内部各个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基建项目经济运转情况以及整体经济收益情况等内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减少财务管理工作漏洞,纠正违法乱纪现象。与此同时,高校应建立审计问责制度,对被审计部门存在的财务问题进行问责,对违纪人员进行严厉惩处。被审计部门应结合审计建议进行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调整财务管理工作,确保整改方案落到实处。对多次督促仍不进行整改的单位,审计工作人员要及时向学校报备,不断加大审计监督执行力度,提升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3.5 推进审计技术现代化发展
高职院校应不断创新审计技术与审计方式,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还应将计算机审计方式作为重要手段,不断推进审计工作的转型,完善内部审计平台,重视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确保高职院校审计从手工操作转为信息化操作,降低人工管理成本。高层管理人员应重视审计系统维护人员的配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还应不断加大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资金投入,购置运行稳定的审计软件,强化对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培训,为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审计人员应将审计结果、审计流程及时公布在校园内部网络,确保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审计结果,及时调整决策,促进高职院校良好发展。
4 结语
高职院校审计监督管理工作可以对学校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管理人员应重视内部审计监督,不断调整审计工作,优化审计程序,从根源上保障审计流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及效率,减少审计监督工作漏洞。与此同时,应对当前高职院校审计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