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钢琴结构的改良对键盘演奏与创作的影响
——以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为例(下)

2021-11-23罗竑昆

钢琴艺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装饰音颤音织体

文/ 罗竑昆

四、以击弦机为主的整体机械结构对莫扎特时代键盘音乐创作的影响

1.击弦机性能对莫扎特键盘音乐创作“语言”的影响

莫扎特的伟大与天才之处在于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将声乐音乐中的语言习惯和装饰音加入器乐音乐创作之中,形成了一种“莫扎特式”的键盘音乐语言—在每一句中都加入修辞法或装饰音,使音乐语言变得小巧、精致且富有歌唱性。以大家最为熟知的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为例,在乐曲开头的第4小节莫扎特便使用了装饰音(见例4)。

例4 K.545 第一乐章,第1 至4 小节

这个装饰音是出现在经过音F上时值很短的颤音,且第1小节与第2小节也充分体现出莫扎特键盘音乐语言中短句式修辞风格。第2小节使用了附点后十六的节奏代替了装饰音,使得第一个乐句小巧紧凑。这些都是莫扎特键盘音乐语言的体现。而在装有维也纳击弦机的瓦尔特钢琴上,正是由于击弦机性能的提高,才使莫扎特可以频繁地在弱拍或强拍的弱位上使用装饰音。如果在古钢琴上以这样的方式创作会显得笨重且不够灵活,使得装饰音失去经过意义,这正是由于早期克里斯托福里的跳上式击弦机无法完成快速同音转换的问题导致,而这样的理想在维也纳击弦机上得以实现。

例5 K.545 第一乐章,第11 至17 小节

莫扎特在第15小节处使用的装饰音同理(见例5),而对于“莫扎特风格”的呈示部结尾中使用的颤音(见例6),也是受到了乐器性能的影响。

例6 K.545 第一乐章,第24 至29 小节

我们先来讨论莫扎特在许多奏鸣曲的结尾或乐段结束时使用颤音的原因。此处的颤音整体构建在副部主题G大调的属七和弦上,在该曲的曲式结构中是结束部的后半部分,乐曲走向呈示部的结束。如果将这个属七和弦换成以柱式和弦的方式在强拍上结束,就变成了贝多芬的音乐语言—贝多芬的创作喜欢在结束部最后用充满力量的柱式和弦来巩固调性,而莫扎特没有在此使用柱式和弦,而是以颤音的形式出现,原因有三。

第一,该结尾模式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经典的结束模式,海顿于18世纪60年代就在结尾处使用了属功能上的颤音。

第二,在这个地方使用的颤音既符合莫扎特和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语言习惯,也可以为终止式积攒能量。

第三,如果在该位置使用充满力量的柱式和弦会导致莫扎特在呈示部结尾时的力量失衡,抢走了终止式的结束感。

上述是大部分莫扎特作品的技术分析对于该装饰音使用的结论,但如果考虑到莫扎特时代钢琴的机械结构,则会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颤音在钢琴音乐中的大量运用是在当时钢琴的机械结构下的产物。

如果从机械角度解释这一现象我们会得到另一结论:正是由于维也纳击弦机在力度层次的对比上无法与英国式击弦机相比,加之上文提到的三个原因,导致了莫扎特并不直接选择柱式和弦的方式来呈现。那么,为什么选择颤音而不是别的织体来创作呢?

从机械角度来看,莫扎特时代的维也纳击弦机的设计构造适合于演奏轻巧灵动的弱拍装饰音,不适合演奏大量的和弦连接。其击弦模式中:带旋转轴的股叉由金属杆支撑并固定在琴键的末端,使槌柄与琴键趋于平行,这样的击弦机让装饰音的演奏更加平滑,且对于演奏者来说更容易将颤音演奏均匀。正是由于此特点和上述三个原因的结合,莫扎特才偏向于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他的作品。

2.对于键盘乐织体运用的影响

莫扎特键盘奏鸣曲的天才之处在于对键盘乐织体的运用。从时代整体背景来看,思想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开始,使得这个时代整体都具有了“狂飙与突进”的风格,键盘制造业上的巨大进步使得钢琴这一乐器从最初的伴奏乐器和乐队中的通奏低音乐器变为了可以独奏并风靡欧洲的产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曲家对键盘音乐创作的思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具体内容体现在对于键盘音乐创作的织体使用上从伴奏织体转变为独奏织体。

以下列举在莫扎特奏鸣曲K.545创作中出现的几个经典键盘乐织体(见例7、例8)。

例7 K.545 第一乐章,第15 至17 小节

例8 K.545 第一乐章,第27 至32 小节

该曲副部主题(见例7)中的左手部分是典型的键盘乐织体,其核心思维是固定高音分解和弦的快速流动,类似于托卡塔常见音型。而在该曲的展开部(见例8)中则直接以环绕迂回的分解和弦织体展开呈示部结尾中的动机。

分解和弦式的动机在莫扎特键盘作品中极为常见,是莫扎特音乐语言的代表,而使用这样的织体语言正是对应了维也纳击弦机中更加注重音程关系弹奏的舒适感,及分区域调整击弦机细微差别的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理念使得莫扎特在运用分解和弦与琶音时可以更加自如。

例9 K.545 第一乐章,第36 至38 小节

例10 K.545 第一乐章,第5 至7 小节

音阶式的织体跑动(见例9),以及声部在左右手之间的对话(见例10)也是莫扎特较为经典的键盘乐织体。在击弦机结构的背景下解释这样的键盘语言会获得新的启示:正是由于上文陈述过维也纳击弦机的轻巧和灵动,加之缩短了黑键与白键之间的相对高度,使得莫扎特在创作时可以灵活使用带半音和变化音的音阶式织体,不会受制于击弦机结构的问题而带来笨重、迟钝的体验。

3.和声共鸣的机械状态对于整体和声思维运用的影响

莫扎特的和声思维秉承了维也纳古典乐派中强调主属功能对峙的传统,同时莫扎特在和声上的特色是在强调主属功能和强功能和声进行的原则上,也照顾了下属功能和弱进行,正是这一和声原则使用上的巧妙运用,使得莫扎特的音乐在华丽辉煌之余也能有更多的温婉柔情与细腻。

例11 K.545 第一乐章,第42 至48 小节

可以看到该曲在曲式结构上最大的特点为再现部的主部主题并非在原调C大调上进行再现,而是在其下属调F大调上再现(见例11),其原因要追溯到展开部的调性布局及和声使用上。展开部的调性布局为:g小调—d小调—a小调,g小调即属调的平行小调,继续向属方向转调,经过d小调到达a小调,最后过渡到再现部的F大调上,正是由于呈示部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已经在C大调与G大调上,强调了主属关系,而展开部进一步巩固了主属关系的调性,因此才在再现部上使用下属调式来平衡下属功能组,完成正格和弦功能的组合。

而我们是否可以从键盘的机械角度去思考,莫扎特使用下属和弦功能作为和声语言的调味品为何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正是装有维也纳击弦机的瓦尔特钢琴的机械结构和音律的综合作用,使当时的大三度听上去与今天的大三度一样饱满,但小三度相比之下比今天更加柔和温润(见图6)。莫扎特时代的律制与我们今天不同,例如#C和♭D在莫扎特时代是两个音,但在今天是同一个音。#C更接近C,而♭D则更接近D,因此会使得今天本是同一个音的二者在♭D—F(#C—#E)的大三度和#C—E的小三度上,小三度会更加暗淡,大三度会比今天更加饱满、圆润。而在和声使用中,下属功能组的和弦除了下属和弦本身以外,都是小三和弦、减三和弦,或是在大小调交替中出现增三和弦。因此由这个特点构成的和弦自然会带来在强调属和弦功能(以大三度构建为主)和声时的饱满辉煌及表现力,而在下属功能和弦的使用上则相对柔和,和声色彩的对比方面比古钢琴更加立体、更具有张力和戏剧性。莫扎特时代钢琴的律制和键盘的分组音律调整会在和声思维上加剧色彩的分类与区别,这样更方便作曲家在配和声时使用。

图6 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装有维也纳击弦机的瓦尔特品牌复制琴

相较于莫扎特时代早期钢琴整体的和弦共鸣方面,由于大部分琴的中音区与低音区是双弦机制(不同制琴师的设计不同),且琴弦的材质是黄铜弦或铁丝弦,未使用今天的音乐钢丝琴弦。同时,音律的处理还未达到现代钢琴的水平,加之整体琴身为木质结构,未加入铸铁板,因此相对于现代钢琴在泛音上没有那么丰富,即便加入踏板,整体的和弦共鸣也都偏“单薄”,但这加大了和声共鸣的纯粹性,因此也符合莫扎特时代的“古典精神”审美原则。

五、结 语

击弦机是早期钢琴机械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它的改良对钢琴的发展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早期钢琴的机械构造在钢琴音乐演奏与创作的黄金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值得研究者关注。本文从乐器学和历史音乐学的角度,探讨了早期钢琴机械结构的改良对键盘演奏和音乐创作的影响与意义,旨在丰富键盘音乐的研究方法,也希望更多的同人加入这个行列。(全文完)

猜你喜欢

装饰音颤音织体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孤岛自鸣:流连与放逐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颤音问题研究
春天的证词(外二首)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一千零一个愿望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关于小提琴演奏中的装饰音运用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