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双师”能力提升对策分析
2021-11-23欧阳剑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欧阳剑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一、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概念及特点
(一)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概念
首先,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双职称”,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既具备教师资格,持有教师资格证,同时还须具备会计岗位经验,即具备会计职业资格,持有会计证。其次,教师还应具备“双素质”,即高职专业会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会计理论功底,同时还须具备丰富的财会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将理实一体化的授课方式,培养理论知识扎实与实践能力优良的会计专业人才。最后,“双师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还应具备双项证书,拥有双重能力,并且能够将技术职称、教师职称良好地结合。此类教师往往已经具备注册会计师或以上的职业证书,并且有过从事会计岗位的实践经验。同时还参与过会计专业教学岗位的技能培训,拥有教师资格证,能够满足当前岗位育人的高职教学需求。
(二)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学特点
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有责任心,能够与时俱进地展开教学,同时要求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帮助学生提升会计专业综合能力,为日后岗位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应该重视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突出,具备深厚、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以及岗位实践能力,并且将自身拥有的知识、能力良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熟悉相关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知识、会计法律内容知识,了解会计专业岗位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最后,“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使教学任务更具针对性,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成果。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双师”能力提升是人才培养的保证
(一)解决新型会计人才供需矛盾的保证
互联网为基础的“大智移云”时代下,会计工作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财务、金融人员面临着重大转型,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决策支持等工作效用进一步凸显。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从原来的核算型会计向能够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型会计升级。财经管理行业的低端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减少,而诸如审计师、财务分析师等高端岗位供给不足,而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双师”能力提升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保证。
(二)提升会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客观上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扩招生源的多元化、学生文化基础的参差不齐,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挑战,需要我们在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师队伍、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加快改革,其中教师队伍是关键,而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双师”能力跃升正是提升会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双师”能力提升的有效对策
(一)重视实践教学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教学现状而言,大部分会计教师定岗实习阶段很难得到实践技能的提升,存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强于实践的情况,致使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难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技能相结合,也就无法实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对此,建议相关高职院校注重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可以与其他会计企业合作,以派遣高职会计教师到会计岗位定岗实习的培训方式,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掌握会计岗位技能、会计核算程序等岗位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提升教学成果。对不同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顶岗实践提出分层分类任务要求,依托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企业,定期有针对性地选派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除了应注重实践教学,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实践操作技能,还须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能力与新技术结合的培养。“大智移云”等信息新技术已经对会计岗位和会计工作流程产生了根本性的颠覆。高职院校目前所用教材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一点严重影响到高职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此,想要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在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教师专业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通过强化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立足于当前会计岗位对于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开发新型教材,并据此展开教学工作,可以有效提升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
(三)强化教师自身素质
新时期,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培养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双师”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强化教师的自身素质。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这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挑战。因此,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师岗位的教学素质以及会计岗位的素质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展开学习,制订明确的教学学习计划,才能够确保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能力与教学目标相匹配。以师德建设为牵引,实施分类培养,磨砺“三位一体”的职前培养、“传、帮、带师徒范式”的入职培训和素质持续提升的“双岗互通”在职研修模式;坚持“学贯东西”,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促进教师高素质、高水平、“双师型”职业发展。
(四)建立健全激励制度
此外,对于相关高职院校而言,为了鼓励校内会计专业教师提升“双师”能力,督促会计专业教师加强自我完善,建立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双师”能力进行测评,从中评选出全优型“双师”会计专业教师,予以奖励与表彰,从而激励高职院校其他教师,形成教师之间学习竞争、共同进步的教学氛围。
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体,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多元薪酬体系,构建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专业带头人、专业群带头人、行业资深专家薪酬管理办法;完善激励性收益分配方式,探索突出知识性劳动和智力成果价值的分配方式,制定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社会服务收入分配办法;引入企业参与评价机制,并与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和评优评先挂钩。
打造立体交叉的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从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技能大师、职教名师;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的职称晋升通道。
(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建议相关高职院校在内部建立完善可行的会计专业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业务目标分类考核机制,通过教师综合能力测评等方式,定期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双师”能力进行考核,按岗位分类考核教师的能力水平,并根据考核成绩,予以奖惩。强化高职院校对于各类专业教师自身能力提升的监管能力,有效助推高职专业教师队伍管理的高效开展。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实施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制度。健全评价反馈机制,实施师德奖惩制度;实施双向流动教师校企联合评价,轮训教师的企业评价按权重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建立动态聘用机制,依据考核结果对“双师型”教师动态聘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岗位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力作为影响教学成果的关键因素,新时期,要求高职院校重点培养会计专业教师的“双师”能力,推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人才队伍朝着“双师型”方向发展,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