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书籍外译策略研究
——以传播受众为视角

2021-11-23杨茜茜

现代交际 2021年19期
关键词:英译本细分针灸

杨茜茜

(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从2000年至今,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曾在中医文化海外推广第一线工作的笔者却感到,中医特别是针灸,在英语国家,实践走在了理论前面。很多国外民众不是迷信、神话中医,便是对其持否定、打击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医理论、中医书籍在海外传播乏力,这并不全是中医英文书籍数量少、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而是忽视了传播学中重要一环——受众的需求。对海外受众群体不同需求的忽视,导致国内编译的英文版中医书籍在英语国家接受度低,推广艰难。本文探讨了中医书籍外译受众细分的必要性,将海外受众大致分为四类,提出了针对每一类受众需求的传播内容,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希望在海外看到更多国内编译的传播度高、影响力广的英文版中医书籍。

一、中医书籍外译受众细分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一系列文化外译项目的设立,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典籍英译本相继出版并发行到海外;然而其在英语国家的传播接受度无论在业内还是民间都不尽如人意。代表我国最高出版水平和典籍英译水平的《大中华文库》系列中《黄帝内经》在海外的接受度不高[1],多部我国编译发行的英语或中英双语中医教材未能在主要英语国家中医院校被采用。如何提升中医类书籍英译本的海外传播力,加大中国优秀文化输出,已成为我国翻译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按传播学理论,传播要取得很好的效果,必须考虑五大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中医书籍海外传播对象即海外读者,是中医药外译作品能否有效传播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受众”(audience)一词为“接受者”(receiver)的总体指称,被简单地认作某一媒介渠道、媒介内容或表演的读者、听众或观众。[2]受众细分理论是由营销学的市场细分理论(Market Segmentation)衍生而来,并被用于传媒领域。市场细分理论是市场营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R.Smith)于1956年提出,指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差异,将行业市场份额划分为不同群体的过程。市场细分的本质是将需求趋同的消费者在需求混杂的市场中聚合在一起,明确企业自身的目标消费群体,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将该理论应用到传媒领域,消费者即变为受众。正如市场细分之于企业的重要性,对受众进行细分,充分了解各类受众需求并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也是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必做的功课。

目前,国内对海外中医书籍英译本受众细分的研究仍是一片空白,学者更重视“译”,而对语言转换中的“传”和“通”环节关注不足,即对阅读这些译作的读者需求没有充分的考虑。国内编译团队,只有全面细致地分析传播对象,才能提供满足受众需求的高质量的传播内容,从而提升传播效果。

二、中医书籍外译受众类型

一般来说,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受众分类,如地域、性别、年龄、阅读习惯、兴趣及需求等。中医书籍英译本作为纸质媒介,专业性较高,受众面较窄,不适用传统受众细分方式如以地域、性别、年龄等划分,而按照受众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划分,“满足群组”(gratification set)指基于与媒介相关的兴趣、需求与偏好等多种可能性而形成或重组的受众则更有意义。

根据笔者在欧洲和美国多年从事针灸工作的经验,可将海外中医书籍英译本受众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受众: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不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的普通大众,也是海外中医药从业者的主要客户;他们的特征是不具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但对中医知识和中医文化有一定的兴趣。他们曾亲身体验或听闻中医的神奇疗效,好奇中医的作用机理,希望了解中医基础知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受众虽然对中医类书籍有一定的求知欲,却易被过于精深或晦涩难懂的理论给劝退;他们阅读中医书籍,主要是希望对中医治病原理有个大概的了解,扩展一下知识面,学些日常养生知识,或增加社交谈资。

第二类受众: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的海外健康行业从业者,大多为整体医学和替代医学治疗师,如理疗师、灵气治疗师、瑜伽教练和草药师等。这类受众有两大特征:一是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他们中有些人甚至是某一疗法的专家,因针灸和中草药可起到很好的临床补充和增强疗效的作用,而学习中医并运用于临床实践,如越来越多的海外理疗师学习针灸和推拿手法以缓解患者肌肉疼痛;二是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们既是中医文化传播的接受者,也是高效的传播者,对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治疗师们大多拥有相对稳定的患者群,因推广需求而科普一些中医知识。如在北美就有不少的理疗师在社交媒体上推广针灸穴位的基础知识,包括穴位定位和功能等。美国脊椎按摩医生Alan Mandell在Youtube有342万订阅量,制作并上传了包括针灸穴位在内的一系列医学科普视频,对中医针灸在美国的推广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第三类受众:海外中医药从业者和海外中医药学院学员。他们是中医药书籍英译本最大的受众和消费群体。随着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药疗法在海外的推广,英美等国中医药从业者和学员人数也逐渐增多,但其中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阅读中文中医书籍。他们对中医有浓厚的兴趣,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其阅读需求非常明了:理论与临床并重,希望掌握全面、专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获得具体的临床指导。

第四类受众:研究中医的学界业界人士。如医学史家、汉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等。这类受众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多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他们中的杰出人士结合自己的专业,翻译了在海外影响范围广、深受好评的中医英文书籍。如文树德教授(Paul U.Unschuld)“严格地遵循语言学原则对《素问》进行了学术翻译”,其主持的《黄帝内经》英译工作是西方规模最大、历史最长、成果最为丰硕的翻译工程。美国学者IlZa Veith以医学史家的翻译方法翻译了《素问》,译著中增加了许多相关的历史知识。哈佛医学院教授Ted Jack Kaptchuk 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编写出版了经典的中医入门英文书The Web that Has No Weaver:Understanding Chinese Medicine。

三、四类受众的阅读需求及传播内容选择

1.第一类受众的阅读需求及传播内容选择

第一类受众为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的普通大众,这类受众对中医类英语读物的需求大多简单易懂、可读性较强即可。选择传播内容,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选取简要的中医基础知识,避免太过高深抽象。二是不局限于翻译中医基础知识,而应涉及与中医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哲学。中医中国古典哲学关系紧密,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代表,只有让受众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才能使之更好地学习、理解和传播中医知识。三是可选择叙事性较强的材料。因为叙事性强,容易引起共情,利于接受传播,如中国古代名医轶事、古代经典医案等。四是选材不仅针对成年人,也应考虑吸引、培养海外热爱中医的下一代。中国文化和中医知识儿童读物和绘本也是可考虑的译本材料。笔者认为可以将以下几类材料推送给第一类受众:

第一类,科普类的中医书英译本,如图解版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入门书籍等。

第二类,与中医起源和发展有关的趣味性较强的传说资料,如伏羲创八卦、神农尝百草等上古神话、河图洛书、易经等。

第三类,古代名医传、历代中医经典医案例等。

第四类,中国文化和中医知识儿童读物和绘本等。

2.第二类受众的阅读需求及传播内容选择

这类受众对中医作品英译本有着不同于普通大众的需求,相对于中医理论,他们更注重实践,关注中医类书籍的临床指导价值。因此,传播内容的选择,应首选实用性强、能快速提升疗效且带医案的书籍和临床辅助中医App,如各类古代或现代针法书籍及《伤寒论》等注重临床指征的中医药典籍。

3.第三类受众的阅读需求及传播内容选择

针对第三类受众,传播内容应上首选英文版中医教材。大多数英语国家的本土中医师的专业知识都来源于中医类英文教材——该类书籍对中医文化的海外推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此类中医教材英译时不仅要注重学术严谨性,而且需要涉及临床经验,考虑文化差异。鉴于此,2013年以来,我国中医基础理论英文教材乃至中医学英文教材的出版达到了高峰,出版了以“英汉对照精编实用中医文库”为代表、由院士和外籍专家共同把关的一系列优质中医教材。[3]可惜的是,国内出版的中医英文版教材在海外中医药院校使用率并不高。目前,英语国家中医院校采用的教材大多是海外译本,如马万里先生(Giovanni Maciocia)翻译的《中医基础学》(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中医针灸治疗学》(The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Peter Deadman 翻译的《针灸手册》(A Manual of Acupuncture),后者还将书本内容制作成App,指导英美两国针灸师的穴位定位和治疗。

笔者认为,针对第三类受众,无论是在教材底本的选择,还是内容编排和翻译,国内版和海外版中医英文教材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的来说,国内教材应根据这类受众的文化背景在编排上改进,不能完全照搬国内的中医教材。目前,中译版和海外版中医教材普遍存在以下三大问题:一是简化(Simplification)。[4]省略了很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二是西化(Westernization)。以西方思维理解、翻译中医,甚而以西医病名直接套用中医的病征,导致学员或以为中医很简单,产生轻视和懈怠心理,或丢弃中医“整体思维”优势,以西医的方式思考诊病。三是配套学习资源缺失。目前,翻译工作基本限于教材本身,而相关习题册、参考答案和对应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的翻译严重不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如何解决以上三大问题,设计创作出几套统一规范的、高质量的英文中医教材,还需海内外中医从业人员和译者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只有注重教材规范化、术语标准化、翻译体系化、编排科学化和推介数字化,才能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4.第四类受众的阅读需求及传播内容选择

这类受众的需求与其研究领域相关,满足他们需求的传播内容必然需要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中医从业者进行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所幸国内已有学者从事与中医有关的跨学科研究,如以贺霆教授为代表的中医人类学研究等。

四、结语

中医药文献是中国医药学者多年心血的结晶,蕴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和独特的中医学知识。翻译、传播中医药文献,要求译者不仅具备扎实的翻译功底,中西方的文化知识,还需了解并满足海外受众需求。

猜你喜欢

英译本细分针灸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六大趋势引领扫地机器人细分市场蓬勃发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赵波涛:发挥工匠精神 做细分领域的“小巨人”
深耕环保细分领域,维尔利为环保注入新动力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针灸
购买一个度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