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应对策略
2021-11-23王彬彬
王彬彬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字。”可见,数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紧密联系的过程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生活化教学也是当前众多学者所讨论的热点话题,但部分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的不恰当运用所引起的教学“伪生活化”现象却很少有人关注。基于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就是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生活化情境,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现象、实地调查、实验探究等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教学氛围,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直观有趣,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伪生活化”
所谓“伪生活化”的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由于对教学生活化理论解读不够准确,教师生活化素材的选择不够合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相符,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反倒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甚至偏离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未达到教学目标等与教学生活化目的相违背的现象。
二、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表现
随着教学生活化的盛行,必然会出现与生活化教学目标相违背的“伪生活化”的现象,以下基于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伪生活化”案例,从生活化教学实施前的素材准备阶段、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及课后家庭作业布置三个维度详细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一)教学素材选择“伪生活化”
1.与学生实际不符
一方面,教师选择生活化素材时脱离学生实际,不仅不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而且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利率一课时,教师引入王奶奶去银行存取钱的生活实际现象来解释本金、利息、利率等概念以及计算公式,看似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但是小学生在生活中几乎没有过去银行存取钱的经历,他们对利率等概念更是非常陌生,这样的案例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教师可以拿自己去银行存取钱的凭条,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上面的数据并探索试图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再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另一方面,教师忽视了生活化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出现选择素材成人化的现象。教师所选择的生活化素材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而非教师的生活经验。
2.与生活实际不符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引入一些与实际生活不符的素材,甚至修改一些数据与客观现实相违背。例如某教师在讲解减法一课时,选取了“一个小朋友去买篮球,他付给老板55元,老板找给他5元,问一个足球多少钱?”这样一个生活情景,这个素材选取明显与生活实际相违背,学生们也都产生了“为什么不直接付50元呢?”这个疑问。又如某位教师在讲解混合运算一课时,选取了“小明家离学校5000米远,小明走了10分钟,离学校还有500米,小明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这一生活素材,与学生实际相近,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最终算的结果是小明每分钟走450米,明显不是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类似于这种情境的教学虽然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但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选择此类素材更加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此外,小学生正是处于渴望认识身边事物以及客观世界的关键阶段,如果这一阶段的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将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影响。
3.与教学目标不符
目前,国家出台的大部分文件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强调生活化教学,使得学校、教师对教学生活化非常重视,但是我们反复强调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容易地完成教学目标。有些教师曲解了生活化教学的意图,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生活素材的选择、加工以及运用上,致力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过于关注教学形式的新颖,很少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概念的解读、习题的练习等,教师过多引入生活化教学素材,不仅影响了教学进度,降低了教学效率,而且没有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准备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以让同学们随机抽取并表演节目为导入,接着拿出装有红、黄两个颜色小球的箱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下20次摸球的结果,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节目表演和游戏中度过,课程结束后学生仍然不能够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二)教学过程实施“伪生活化”
即便选择了正确合理的生活化素材,仍然会出现“伪生活化”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生活化素材的使用和处理不恰当。一方面,教师多次创设同一教学场景,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去游乐场玩、去郊游等教师频繁创设的教学情境很难再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会感到无聊,甚至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另一方面,教学素材呈现之后教师的设问方式不正确,例如在讲解连加一课时,教师创设给小鸡喂米的情境,图片上有八只小鸡,教师应该提问:“开始有五只小鸡,后来了两只,又走来一只,问现在有几只?”但如果教师直接指着图片问有几只小鸡,孩子们会认认真真数完告诉老师有八只,这样会影响孩子本身对问题的理解,并且失去了原本的目的。此外,教师不恰当的设问甚至使学生对教师失去信任,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及其权威性。
(三)课后作业布置“伪生活化”
随着当今社会对实践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提倡将课后作业融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非书面作业模式被许多一线教师们广泛采纳,各种实践操作、实验探究、游戏、画图等形式多样的生活化作业在小学盛行,但生活化作业的布置很容易造成“伪生活化”现象,这样的作业会偏离目标以至于失去原本的目的,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列举作业布置的“伪生活化”现象:
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具有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贪玩等特点,在完成生活化作业的过程中很难控制自己专心完成作业。例如教师布置让学生们去超市购物的作业,本意上是想让学生记录下他们购买的商品并计算总价格,但孩子们的学习意识不强,进入超市后就想着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和玩具等,很难再想起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这就失去了原本的教育目的。
另一方面,教师布置的一些生活化作业学生很难完成从而导致“学生作业”变“家长作业”的现象也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曾在社交网络上出现的以“被花式作业难坏的家长们”为题的文章阅读量超过35万,教师们为了追求课后作业的生活化,经常布置一些画思维导图、拍小视频等要求高、难度大的花式作业,导致家长过度参与,深入介入甚至是替写作业,这种形式主义的现象不仅违背了生活化作业的本意,还会给家长造成很大压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应对策略
为了使更多一线教师正确合理运用教学生活化这一策略,为了使生活化教学达到应有的目的,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出现所的各种“伪生活化”现象,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应对之策,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一)加深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理论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的理解不够全面。教师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盲目跟风追求教学生活化,认为只有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便是生活化的教学,没有理解教学生活化的本质及其宗旨。
部分教师将教学生活化等同于导入环节生活化,实质上教学生活化应该是包括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等整个教学的生活化。还有部分教师仅仅关注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追求课堂教学形式上的丰富多彩,没有认清生活化教学的真正作用是辅助更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更深刻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学生活化的真正内涵,自主学习教学生活化理论知识,避免出现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
(二)合理选择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教师首先要明确生活化教学的主体是谁,新课程改革反复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应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以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1]因此,生活化素材的选择应该是每一名学生所熟知的,是他们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
目前教材编写也已经越来越贴近生活,但教师不能不加以分析完全照搬教材上的素材,教材为了考虑不同地区的学生在编写时始终遵循普适性原则,例如我们在学习路程问题时常常在教材中看到“甲地到乙地”这样的情境,教师可以改成“学校到商场”等学生熟知的场景,为了更好地带入,教师可以用高德地图搜索出从学校到商场的路程,并呈现步行、公交、驾车不同的时间、路径等,与学生实际更贴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教材中出现的“滑雪场”的生活素材,南方的学生们就很难感知,教材中出现的“农耕”类的生活素材,城市里的孩子很难理解。因此,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引用生活化教学素材。
(三)恰当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选择适当的生活化素材并不意味着已经达成了生活化教学的标准,在对素材的处理以及运用的教学实施过程也同样重要。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一些生活化素材虽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但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不能频繁地使用这一素材,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教师在引入合理素材后的设问方式也应该仔细斟酌,避免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每位教师最高的教育技巧不是教师对教材的掌控,而是对学生的关心。”[2]教师应了解每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掌握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3]例如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溜号,所以教师应及时引入学生们感兴趣的生活化素材来吸引他们的注意,这也要求教师在运用生活化素材时也应该遵循连贯性原则,在合适的时间自然流畅地引入。
第三,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学生们的积极性以及活跃程度相应提高,尤其在进行小游戏时,很容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机智,能够控制和处理实施生活化教学时课堂上的各种突发状况,合理组织班级秩序,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科学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作业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小学数学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一些书面化的枯燥的作业会磨灭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对作业的恐惧心理,因此,教师要经常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避免了学生对作业的抗拒。
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布置生活化作业,否则会适得其反。一方面,由于孩子的自制能力差,学习意识薄弱,教师布置完生活化作业后及时让家长熟悉作业内容并能给予适当的监督,此外,教师应尽量布置同学之间可以合作完成的生活化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也使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更高效完成生活化作业。另一方面,教师布置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其可以接受的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避免布置一些学生无法完成的高难度、高要求的生活化作业,以免为难家长,给家长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使家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值得更多的教育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们深入研究和广泛关注。教师在数学教学生活化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伪生活化”问题,合理运用教学生活化,使生活化教学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知识理解难度以及提升数学应用能力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