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构建
2021-11-23齐媛媛
齐媛媛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外贸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产业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跨境电商出现之后,该产业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跨境电商市场非常广阔,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加快了外贸产业领域改革的步伐,同时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了机会。作为一种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模式,跨境电商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相关部门调查结果表明,跨境电商对复合型人才需求非常旺盛。虽然当前高校针对跨境电商的发展增加了很多专业,如电子贸易、电子商务等,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相对于企业需求,人才供给能力仍然薄弱。
一、跨境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等方面,如校企协同共建模式等。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当前研究的重点集中体现在培养路径、框架、方案等方面,针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1]特别是针对跨境电商胜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对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实践落实等方面的研究内容非常有限,成果寥寥无几。基于此,本文选取了外语学院英语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今天,该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状况。
和普通的电子商务相比,跨境电商有两个特征:第一,跨境电商在活动过程中不仅面临语言方面的差异,还要面临文化方面的差异。第二,受到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难以顺利开展跨境物流。面对上述困难,复合型优质人才必须有广泛的实践能力,如语言、对外贸易、跨界营销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如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风俗民情、宗教文化等。要基于跨境电商对人才的需求,构建此方面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出适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优质人才。
二、跨境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一)在产教融合指导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当前人才需求状况的深入分析,锁定最紧缺的人才——跨境电子商务师和业务员,以此为目标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策略。跨境电商人才既要掌握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又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和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拥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可能短期内就实现。[2]因此,此项校企合作新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项目将采用“121”人才培养模式,“1”指学生在学校完成第一学年公共基础课的学习,“2”指大二、大三两年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改革课(技能应用教学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改课),由企业负责教师培训,并提供讲座、研讨及座谈等教育服务,最后的“1”指大四一整年的“项目实训+企业实习”,经过前三年的改革课程理论的学习,有效指导实训和实习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构建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跨境电子商务师和业务员两个岗位人才匮乏现象极其严重,跨境电商企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通过对这两个岗位的人才需求、人才特点的深入分析,明确对此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包括提高商务英语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销售能力、对外贸易能力,等等。课题组结合分析的结果,明确了此类人才培养的三个核心模块,并构建了SEC课程体系,从销售、英语和计算机操作等方面对人才进行全面培养。商务英语知识点与跨境电商知识存在一定重合性,但是其中也稍有不同。改善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方式,在于创建单独学科及专业的课程体系。将跨境电商英语专业从商务英语中剥离出来,在学习后期集中实践教学中围绕外贸业务、电商操作及商务英语的相关知识点展开,进而在外贸技能和英语能力两个层面开发全新的课程体系,支撑商务英语学生掌握更多的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能力。通过构建全新的电商英语课程体系,融入多门实践性课程,补充此前相对缺乏的知识盲区。[3]
(三)落实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外语学院积极践行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合作形式多样,为提高人才综合能力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外语学院不断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感受岗位需求,同时邀请很多企业专家到课堂上为学生讲授知识,传授经验;除此之外,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通过专题培训,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考取了跨境电子商务师资格证,走出学校就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另外,组织专场人才招聘会,鼓励企业到校园招聘人才。高校和企业在人才流通方面实现有效合作,既能够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又能够提高高校人才的就业率,为社会经济服务,为产业转型提供动力。
三、跨境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建构
(一)课程主要内容的改革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课程项目构建过程重在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基于此,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要结合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围绕着“理论+实训+创业”,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1.建设与完善跨境电商课程
在互联网技术下形成的跨境电商行业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结合其他专业来设置,并对教师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首先要考虑到课程和岗位需求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最后,课程之间要形成一定的逻辑关联。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需求,其课程模块共分为5个类型,包括理论知识、实训、核心技能、职业发展、实践创新模块。在实践课程设置过程中,可以借助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到企业去实践,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具体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学生只有到岗位上实践,才能充分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
2.建设教学资源平台
在课程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学院实训室资源,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教学资源平台,该平台要体现两大内容,一是校内实践,二是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之后,可以根据师生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改进、提高平台的应用能力,以更好地为优质人才培养提供服务。[4]还可以开展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到创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建设跨境电商实习基地
商务英语跨境电商课程体系构建,关键在于校企合作,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胜任岗位需求。高校可以结合课程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校外实践基地。吉林建筑学院外语学院已经和多家跨境电商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并且达成了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通过短期实践的方式,到跨境电商企业去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培养。通过岗前培训和实习的方式,能让学生及早熟悉跨境电商业务,了解基本操作,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5]
(二)课程建设实施路径
通过岗位胜任力模型设计课程建设实施路径,其指导原则为三结合原则,设计之后能够保证课堂内容科学合理、教学方案适合学生需求。
1.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即便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实践教学中融合更多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把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形成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能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实践经验也能够渗透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后续的校企合作中,学生就能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使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胜任岗位需求。也可以通过竞赛方式来选拔优质人才,组成创业团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是课程建设的主要路径,可以利用实训室,让学生在课内利用跨境电商软件进行模拟训练,了解业务流程和具体运作方法。也可以利用企业线下平台账号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训,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创业园区、电商平台等自主创业,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教学效果。可以适当延伸校内教学服务,如学生在课外创业创新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为其提供指导。
3.教学过程与评估反馈相结合
培养学生跨境电子商务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案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一要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二要实现教学模式创新,三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全面控制。可以结合主题学习单元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重视测试模块的设计,可通过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合评价结果来决定下一阶段学习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综合测评的方式,对教师、学生和合作企业专业人员的教学与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综合收益率的高低,分析教学效果和质量,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优化教学过程。校企合作不仅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还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只有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才能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和力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开展了此方面的专业建设,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分析岗位需求的基础上明确岗位任务。其次,结合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最后,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环境特点,构建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