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全过程培养教育路径探究
2021-11-23高宝棣
孙 冰 高宝棣
(1.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8)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高校作为党和国家的思想重阵和人才培养堡垒,承担着人才强国的重要历史使命,党员是党的细胞,培养教育高质量的大学生党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党校编写出版《高校党支部工作指南》之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得到了全面规范、全面提升。[2]但是,在全过程培养教育方面,部分高校党支部还做得不到位、不用心。因此,如何真正落实从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直至毕业这一全过程的培养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教育的全程性及覆盖性较差
在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后,高校党支部就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一直到学生毕业、组织关系转走。而当前部分高校往往因为提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较多、新生入学事务性工作较多、今后发展比例较低等原因,直接忽视了对入党申请人的培养教育。同时,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往往也是搞“突击”模式,比如在组织积极分子培训班时,准备一些早年讲课视频、电视影片就完成了上级规定任务。等到要确定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时,才开始重视培养教育,并未真正将培养教育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全程性较差。由于对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的教育活动较少,做不到全覆盖教育,因此从对象来说,覆盖性较差。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学习内容、教育思路、培养领域等覆盖性较差的问题。
2.培养教育的阶段性及连续性较差
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大学生需要经历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共五个阶段[3],每个培养阶段在目标、内容、形式、深度上都应当有阶段性和针对性。例如:入党申请人阶段首先应当组织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等;在入党积极分子阶段应当进行党史、党情、党纪教育等,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正式党员阶段则应当组织党员深入领会党中央的文件精神、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提高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等。但当前存在一个问题,即党支部在每个阶段组织的培养教育内容、形式、目标、深度往往具有较高相似性,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对象没有明确的针对性,若学生在入党积极分子时期学习的内容与在预备党员时期学习的内容互换,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培养教育内容没有衔接好,因此每个阶段培养教育除了针对性不强之外,还存在连续性较差的问题,即每个阶段的培养都是独立存在的,不能互相呼应、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3.培养教育的深入性及创新性较差
高校培养党员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还包括“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这些教育内容都是博大精深的、需要深入开展才能学透。而就现状来说,高校对于党员的培养深入性还远远不够,不论是刚成为积极分子的同学,还是已经成为正式党员的同志,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往往较为浅显、浮于表面,不了解其真正的内涵精神。此外,从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来看,部分高校党支部还存在仅限于听报告、念PPT、看陈年讲课视频、读文件的问题,较为模式化、公式化、固定化,缺少思考式、沉浸式、交互式教育。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会沿用之前的方法,不去开创贴近新时代青年的、具有吸引力的活动,最终通常无法打动“90后”“00后”大学生。
二、全过程培养教育的路径探究
培养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全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提交入党申请书那一刻直至毕业离校都能受到党组织的教育,以确保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教育过程可以划分为启蒙阶段、筑基阶段、巩固阶段、责任阶段、使命阶段,根据“与党初识—相熟相知—坚定信念—肩挑重担—献身事业”的思路,每一个阶段都应当有规范的、充实的、精准的内容。
1.启蒙阶段:与党初识,递交入党申请书
新生入学,学生自愿递交入党申请书后,高校党支部就开始肩负起培养教育责任,这一阶段的教育应当是以启蒙为中心。首先,可以利用学生档案、班级竞选表现、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参与情况、军训表现等方面进行多方位考察,在考察中如果发现入党申请人的优点,要及时鼓励并加强,如果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引导。例如,在党组织第一次与其谈话中、辅导员与其日常交流中、专业课教师与其互动中,都可以展开初步的教育引导,帮助其端正入党动机。此外,高校会组织一系列迎新生活动,例如新生篮球赛、新生话剧节、新生演讲比赛等,可以通过自选经典红色话剧、进行“美丽中国”主题演讲等形式,将文体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地结合起来,既受学生欢迎,又能很好地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爱国爱校教育。其次,对于入党申请人的教育可以借助年级建设、班级建设、团支部建设、宿舍建设,以年级大会、定期班会、团建活动、主题团日等为形式依托,以中国共产党著名的英雄故事和英雄人物、激发爱党情怀的影片等为内容依托,进行基本的爱党教育、共产主义情感教育。
2.筑基阶段:相熟相知,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经过团组织推优、党组织推荐、公示等多个环节之后,一批较为优秀的入党申请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高校党支部应当对他们进行更深一步的培养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应当以筑基为目标。第一,培养联系人必须主动发挥作用。这个“主动”并不仅限于定期与入党积极分子沟通谈话、完成任务,而是需要用心细致地考察其思想状况、学习态度、行为作风,根据考察情况如实向党组织进行汇报,同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其端正入党动机、提高政治修养。第二,《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党组织提交思想汇报,但在高校,学生正处于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被改变的年龄阶段,接触到的事物也是新鲜多变,因此应当至少每季度提交一份思想汇报,党支部接收后,支部书记及其辅导员应当认真阅读,掌握其思想状况,针对发现的亮点要积极鼓励,针对不良苗头要及时提醒改正。第三,高校应当组织时长足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积极分子党基培训班,设置系统的、具有阶段针对性的理论学习课程,包括党史、党情、党纪教育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担任积极分子党基培训班的主讲人须政治素质过硬,且其主讲课程在经过党支部审查后方可开讲,以确保培养教育的质量。同时,落实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教育,多多吸纳他们参与主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政治理论学习、志愿服务活动,促使他们在参与中逐步向党员看齐。
3.巩固阶段:坚定信念,成为发展对象
在听取群众、党员、培养联系人等的意见,经过备案、公示等程序后,一批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成为发展对象,党支部应当开始对其进行重点教育,这一阶段的培养教育应当全方面巩固。发展对象就是近期准备发展成党员的同志,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关,要严格把守,因此必须不断巩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高校党支部可以组织个人展示大会、入党答辩大会等环节,由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进行考察,充分检验发展对象的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同时也从仪式和程序上,提高入党的庄严感。其次,学校应当组织不少于三天(或者不少于24学时)的短期集中培训[5],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写的《入党教材》《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巩固理想信念。还可以通过邀请党内榜样人物做报告、组织优秀学生党员座谈会等形式,激发发展对象的真情实感。此外,在组织理论学习之外,也应组织进行拓展训练、主题演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推动发展对象表达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培养真挚情感,学会肩挑服务责任。
4.责任阶段:肩挑重担,成为预备党员
发展对象审查通过的,经过党员大会讨论、党组织专人谈话、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报上级组织审批等程序后,成为预备党员。党支部要对预备党员继续进行培养教育,这时期的教育进入责任阶段。第一,加深理论学习的深度。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决定着党的政治水平、领导能力,关系着党员能否在各种问题上有清醒的认识。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加深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等途径,帮助预备党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第二,强化责任意识。党支部应当以一名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预备党员,在组织党员大会、党课、党的理论学习、主题党日等活动时,对于出勤情况、学习成果等方面都应当严格考察,不断强化预备党员的责任意识,使其从思想上高度认识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认可自己应当树立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推动预备党员从思想上认识到身份转变、责任的转变。第三,练就扎实工作的本领。在这一时期,党支部应当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等需要的岗位,给预备党员安排一定任务,或者在重大活动中让其承担一定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练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5.使命阶段:献身事业,转为正式党员直至毕业
预备党员经过一年的预备期,经支部大会讨论、上级党组织审批等程序后,成为正式党员,在这之后,应当对其开展深刻的使命教育。成为正式党员之后,必须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第一,既要吸收也要输出。在之前的培养阶段中,学生更多的是学习、领悟、吸收,而到了正式党员阶段,必须在坚持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输出,高校党支部应当安排正式党员给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并要求正式党员在党员大会上经常性地进行学习汇报、理论阐释,对于理论学习和政治觉悟应要求透彻、入心。第二,部分学校存在学生转正之后思想松懈、行动松劲的问题,因此,要不断推动行动落实,通过行动时刻提醒,提高服务意识,强化奉献精神。在学校、学院的各类工作中,应当优先让正式党员负责重要的、复杂的、紧急的、困难的任务,并引导教育其主动承担工作、冲锋在前,不断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第三,教育引导正式党员参与到支部建设和管理中。新时代、新青年,高校要给党员中的新鲜血液以机会,让他们开创新的未来。推动年轻党员通过微博、贴吧、抖音等渠道,围绕社会和国家热点,与群众积极互动,做正向的舆论引导,建设一支熟悉网络信息技术的宣传工作队伍,在广大群众中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党的决策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三、结语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重大工程,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对应的解决策略。要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6],重点落实培养的全程性,强化培养的连续性,挖掘内容深度,开发具有创新性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各个培养阶段有针对性的内容和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路上越走越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