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德育与美育关系及融合探析

2021-11-23

现代交际 2021年7期
关键词:美育育人德育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高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全方位人才的主阵地,加强德育与美育的融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和相生,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中之重。当前,高校德育课堂十分注重美育的融入及在美育中渗透德育,但育人效果还有待提升。因此,德育与美育之间的联系、融合、协同发展等,依然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德育与美育的内涵及本质

当前,高校十分重视德育与美育的协调发展。在探析德育与美育融合的有效路径前,需要剖析各自的定义及内涵、本质及关系等,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找到二者相互融合的契合点。

(一)德育的内涵及本质

德育,即指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指一系列对社会全体成员的政治观念、思想道德、价值观点等施加影响的活动;而狭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在德育活动中,努力培养高校大学生良好的德性和德行,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正是德育的宗旨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公民道德建设都体现在一个“德”字。德育的本质实则是引导和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促使其符合一定阶级或社会的道德标准要求。“人类是群居性动物”,人从出生开始,就与整个社会发生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而“联系是普遍的,是客观世界的本性。”一个人不可能脱离家庭、集体、社会而生活。但是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追逐私利的一面。一定阶级或社会为了阻止因个人私利、欲望无法填满而导致的社会混乱现象,从而形成并制定了适应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德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将社会成员自身的欲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指引人们向善、行善。

(二)美育的内涵及本质

美育,即美感教育、审美教育。我国社会主义的美育是培育人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可以提升人的审美观念、美学素养、美的追求。美育并不是专指“艺术教育”,我国高校教育中应该有美育的存在,“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而对大学生的美感教育,不只是倡导他们追求一种充满诗意的生活方式,而是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审美境界。

2019年,国家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美育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切实改变高校美育薄弱现状,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美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情感陶冶、精神品貌等具有重要意义,美育的内涵和实质也正体现于此。美育集感性、形象、自由、个性、愉悦于一体,美作为人超越世俗生活的表达,能给人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愉悦,使人的灵魂得到感性上的解放,是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愉悦身心、充实灵魂的一剂良方。

二、德育与美育的辩证关系

德育与美育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能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贯穿一生。具体来讲,德育偏理性,而美育偏感性,德育与美育在教育途径和方式上不同,在育人功能和教育效果上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思想行为、道德品质、伦理素养。

(一)德育与美育的区别

1.体现在教育途径上

樊美筠认为,“从途径上看,美育主要走的是一条由内向外的道路,相反,德育所走的则是一条由外向内的道路”[3]。也就是说,美育对人的心理、生理、精神、情感等的影响,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美育先是让大学生的心灵得到满足和愉悦,然后慢慢地、由内而外地作用于大学生的行为。德育对大学生思想行为、道德品性、精神修养等方面的影响,则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德育先是从外部直接灌输理论,学生接受、理解、消化后,才能成为其内在的道德修养、处世原则、思维方式等的一部分。

2.表现在教育方式上

胡小满认为,“德育往往通过说服、疏导、批评等方式影响受教育者的信念和意志,传播理论道德观念;而美育则主要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的魅力,以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诉诸人的审美情感,以情感打动人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4]。不言而喻,高校德育课堂上,教育者多采取灌输、说服的方式,受教育者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觉得德育课堂枯燥、乏味。而在美育中,由于教育者采用大量图片、影视、具体形象等方式,受教育者身心都处于一种高度放松的状态,因此课堂是愉悦、自由的。

总之,德育与美育虽然在教育途径和教育方式上具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二者的育人功能和教育效果是相同的。

(二)德育与美育的联系

1.育人功能上相辅相成

二者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互为表里。德育从外部影响大学生的身心,而美育从内部浸润大学生的性情,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导向作用,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中,德育侧重于对大学生进行理性成分的培养,而美育则注重大学生感性成分的“浸润”,二者缺一不可。

2.教育效果上相互交融

中国古代以儒家为指导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特别注重“礼乐相济”:礼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制定的一整套的纲常伦理和社会规范体系,而乐指的是调和人际关系矛盾、追求和谐美好生活的方式。礼教人向善,而乐教人求美,与现在的德育与美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德育教导人们在世俗生活中的一切思想行为要符合社会人的标准,而美育则教导人在遵从道德规范、社会制度的基础上,都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超越现实世界而获得身心满足的愉悦感。

因此,要做到辩证地看待德育与美育,美育不能依附于德育而存在,德育也不能撇开美育而独自地发挥作用,德育需要美育来提高其实效性;美育也需要德育来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样高校教育才能将二者有效地融合起来。

三、高校教育中德育与美育融合路径分析

当前,高校德育与美育的融合力度较弱,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生活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德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中所取得的“德育效果总与人们的期望存在一定距离,学校用于德育工作上的时间与精力和所收到的效果难以成正比”[5]。因此,最重要的是应该加强德育与美育二者的融合力度,具体来说:

(一)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促进德育与美育的融合

高校应该着重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原则等,而对艺术类院校及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加强道德教育,以德育引导其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德育与美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一要注重“审美化德育”模式的构建。“审美化德育”是一种建立在道德教育超越理念上的德育模式,即探索一条运用美的规律塑造人的德育模式。[6]这种教育模式使德育课堂摆脱了传统德育教学方式的强灌输性,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高校德育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的爱国主义理论和观念的单向灌输,利用文学作品、动画影视、名胜古迹等,以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内心深处的震撼,而且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在艺术类院校及艺术专业的教学中,教育学生张扬个性,更要将德育作为追求美、享受美、创作美的核心基础。目前,一些艺术类院校过分注重美育,甚至出现了一些不惜使用违法手段进行艺术创造的现象,导致“德”“才”失衡,甚至是“德”的消失,因此在美育中加强德育至关重要。

(二)挖掘“第二课堂”教育资源,加强德育与美育的融合

校园是育人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环境、学生社团及官方活动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及对美的发现、欣赏、接受、吸收。因此,德育与美育的融合可以从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学生社团管理发展及学校举办的官方活动等入手。

1.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美育的渗透

校园文化中有形的美育有多种方式。例如,对校园中的建筑加入美学元素,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等的设计布局要体现美、追求美、展示美,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汉代艺术形式来设计和建造,使大学生在视觉上感到美、沉浸其中,陶冶情操。

2.社团和学校官方活动要加强德育

学生社团,尤其是艺术类社团,如音乐社、美术社、吉他社、街舞社等,以及一些学校官方举办的活动,如新年音乐会、中华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等,都是大学生张扬个性、创造和实现美的载体。这些活动带有自由自主性较大,因此需要德育进行规范和引导,以免出现沉迷其中,追求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内在品德发展的现象。

(三)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德育与美育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7]。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与美育得以相互融合的催化剂,德育与美育不仅要实现在课堂教学、育人效果、校园文化等的融合,更要做到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德育与美育的和谐统一。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德育与美育相融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高校要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有关部门开展的艺术展、漫画展、文艺演出、音乐会等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可以锻炼自己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能力,培养自身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又可以间接地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使德育与美育融合。二是组织学生寒暑假走访名胜古迹、领略人物风情。高校教师在德育课堂中融入有关历史文化、地域风情、建筑艺术等内容,以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去探索、领略、感受其中的美。

四、结语

德育与美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生理、心理、品德等影响深远。德育与美育在内涵及本质、教育方式、育人途径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但二者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加强德育与美育融合,需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配合,也需要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美育育人德育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论公民美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