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评价研究
——以川信为例

2021-11-23

现代交际 2021年7期
关键词:评价课程建设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广元 628017)

以《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地和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认定工作的推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教师逐步涌向在线教学,各种在线平台和相关信息化教学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教师的教学过程实施、学生学习效果等如何进行评价,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认定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混合式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该如何构建、实施,是当前课程建设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

一、混合式教学概述

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有机融合,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措施。混合式教学组合形式多样,目的在于改变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指建立在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基础上、将传统的同步面授课堂教学优势与在线异步数字化学习优势结合,从而提高授课质量,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2]。

二、当前高职院校混合式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不足

对部分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五个方面不足:第一是课程定位不准确,造成课程标准的模糊化;第二是混合式课程的教学资源构建不合理,造成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第三是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导致课程的实施较为混乱;第四是教学实施的执行落实不到位;第五是课程建设团队能力缺乏,后期运行推广力度不够,导致课程无法得到很好的资源共享等。

三、职业院校课程类型特征

根据我国教育部对课程类型的划分标准,对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川信)经管类专业课程数量与课程类型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为纯理论课程、纯实践课程、理实一体课程三大类。纯理论课程是指整个课程基本围绕问题展开,用理论解决问题,不断升华并促进理论知识积累的过程。纯实践课程是指在教师或企业指导人员的管理、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具体分为模拟软件的操作课程和具有相对成果产出的操作课程,二者区别在于前者重视操作流程化和结果的差异,在考核点上存在很大差异。“理实一体”课程是指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形成完整系统、有内在逻辑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3]。该类课程是指具备前两者共同属性的课程,学生根据教师的正确引导掌握一定理论基础情况下,再进行实际操作,最终将理论与实践形成一种知识技能。

四、高职院校混合式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1.课程定位与价值评价体系

根据川信混合式课程建设和实施情况,分析得出,混合式课程定位准确性的前提是将课程准确无误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规定课程的学分情况,建立目标明确且可测量可考核的机制。课程定位评价指标由四个维度构成。第一,有效课程定位基础是建设者一定要站在学科的高度;第二,能跨知识域整合和融合不同知识;第三,能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成效为基本目标;第四,能全面了解课程知识空间结构特征;能精准表述学生学习程度,从而设定相关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组成一门课程。

根据混合式课程的价值评价,我们分析出混合式课程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的价值水平:第一阶段是课程必须有明确的产出导向,并且建立严密的逻辑闭环;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合格后要明确知道学生具体能做什么,能产生的基础效果,要体现学生了解、理解、掌握的内容。第二阶段是具备一定的高阶要求,发挥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从内容上要强调小专业到大专业的融合、整合、创新的体现。第三阶段是使学生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发挥创造能力。

总之,课程定位与价值是构建混合式课程的重要基础,是推动课堂革命的原动力。从课程上解决教与学问题本源;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一般型课程太多、学时有限,挤占学生自主探究时间的问题;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重视什么课程开设什么课程”问题;解决课程名称趋同但课程内涵不同,多“万金油”型课程问题;解决“部分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引入太慢,课程深度性不够的问题”;解决“多以理论知识为主,而缺乏能力提升的课程”问题,目的在于打造“金课”,淘汰“水课”。

2.教学资源构建质量评价体系

对川信已立项建设的混合式课程实际运行情况的分析得出,教学资源的质量是课程实施的基础。特别是基于线上教学平台混合式课程的资源建设尤为重要,不但要处理学生在线不同步学习和线下同步学习的衔接问题,还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和“三观”的正确引领。对于课程建设者来讲,不再是传统教学上的知识堆积,而是新时代教学改革意义上的知识重组。首先,保证课程所选取的视频和案例的时效性和积极引导性,避免因更新不及时而出现选取案例过时,从而达不到案例本身应发挥的教育意义。同时,必须注意所选择的案例要具有课程思政所要求的积极影响性。其次,教学资源的建设应根据学情建立不同难易程度的资源,目的在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最后,应充分考虑线上与线下课堂知识的有效衔接,避免重复和课时浪费,以达到线上基础知识的铺垫和线下课堂知识深化的目的,并为课堂实施提供有力的帮助。

根据线上和线下资源质量、线上线下资源课时分配、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衔接等情况,将目前基于线上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资源构建情况分为四个层次,层次的不断提升,所建立的混合式课程教学资源越具有丰富的案例和全面的知识体系。其具体层次为:一是基于授课教师原创理念类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主要围绕授课教师的个人经验创造的原创案例;二是基于MOOC(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发挥我国当前丰富的慕课资源优势并加以优化利用;三是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其主要是借助网络资源并将相关优质资源打造成属于特定学生群体的课堂;四是基于原创+MOOC+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将多维度优质资源进行二次重组[4]。混合式课程资源建设的层次划分,为目前混合式课程资源体系构建创造了有效的建设标准,对于目前我国关于建设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具有很好的作用,也助推了现代职业教育对于混合式课程的建设步伐和课程内容的丰富、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未来“金课”的打造。

3.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构建评价体系

通过对川信课程混合式开展情况统计分析得出,混合式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在具备知识脉络化和可视化特性上,应鼓励“大班级的讲授+小班级翻转课堂”和“线上讲授+课堂习练”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大班级讲授足以保障大部同学达到合格条件,小班级翻转课堂能使优秀者更加优秀,真正达到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设计在解决授课人如何教授的方法选择、知识体系的层次性和深度上,还应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评判教学方法的好坏,应根据知识的属性特征、学生学习水平阶段、教学环境综合选择[5],最终能规范地阐述概念性术语,将抽象事物转化为简易事物,知识与知识相互延伸、能将概念进行应用(模拟操作执行过程)等。教学活动设计中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占比建议为20%—50%,实体课堂参与学时原则上不低于总学时的30%;教学活动设计目的在于解决教师的“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的问题。

考核评价设计应设定可测试可评价的相关方案,鼓励考核形式多样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生线上学习成绩占比建议为10%—70%;教学设计中应坚持每一堂课程有设计,每堂课需具备知识脉络图和可视化的思维设计。只有每个设计具备阶梯性,才能给学生学习搭好梯子,让学生知识技能在无形中获得从低到高的提升。还要体现课程教学设计的高阶性与创新性,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程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于课程教学之中。

4.混合式课程教学实施评价体系

根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实施解决教师如何教授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问题的情况水平,将川信线上线下混合式类型课程教学实施水平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教学实施策略基本符合课程教学内容,有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特点有基本的考虑,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有准备与应急措施。

第二,教学实施策略对于教学内容符合度较高,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对象有准确的分析和应对措施,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有预判和应急预案,并且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思政引领较为到位。伴随层次的提升,混合式课程的质量得到提升,更能并充分运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5.混合式课程团队建设与教学服务评价体系

课程建设的基础是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必须有优质的师资结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公布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答记者问》中明确提到教学团队的建设。通过对目前川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分析,得出未来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应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应基于目前“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团队展开;第二阶段以“双师型”+“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形式建设;第三阶段基于“双师型”+“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四级阶梯建设;形成有纵向深度和横向宽度的教育教学团队打造。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不只是建设,课程也需要更新换代,需要在后期的运行中不断进行整改完善。根据教育部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认定指导意见,应针对三级课程水平打造三级教学服务,将课程建设最后落实到教师“教”、学生“学”、课程推广上,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达到课堂革命的终极目标。第一级为打造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和校级教学服务。第二级是打造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和跨校级地区级教学服务。第三级打造国家级线上线下课程和建立本专业学科领域的优质教学服务;充分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多媒体网络课件、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高水平的教师授课录像等网上资源的建设,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段自主学习,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6.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

教学督导是学校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的基础,但对课堂革命来讲,能经受多维度检验的课程才是未来职业教育者追求的课程。因此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尤为重要,它能站在学科的高度对课程进行科学评价,能避免近亲发展带来的问题,能跨知识域综合性评价。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可分为几个档次:第一档是建立基于同行业校外第三方合作企业和学校水平的团队;第二档是建立校外多年从事混合式课程建设工作的知名专家型团队;第三档是建立职业化第三方企业团队。

五、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是一个艰巨的工程。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其次,制定明确的课程标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我国建设国家级混合式线上线下一流课程东风,大力发展我校混合式线上线下课。再次,课程建设团队一定要站在学科的高度,跨知识域整合、融合不同知识,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成效为基本目标,全面了解课程知识空间结构特征,精准表述学生学习程度。最后,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高质量打磨,助推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性成效。

猜你喜欢

评价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