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11-23苏晓燕察哈尔右翼中旗审计局
苏晓燕 察哈尔右翼中旗审计局
在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现代政府治理模式背景下,公民对国家治理绩效知情要求与期待值不断增长。但就目前来看,县级政府绩效审计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亟需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一、政府绩效审计相关概述
(一)绩效审计内涵
县级政府绩效审计主要指的是县级政府审计机关评价本级政府活动、下级政府活动与项目绩效的方法。绩效审计基本内容为:(1)对各部门、下属乡镇绩效审计。一方面,应审计人、财、物使用情况的有效性、经济性,如节能减排情况、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等;另一方面,应审计县级政府部门职责履行情况、自身能力建设情况,如公共事业制度法规制定能力、公共管理方法科学性等。(2)对承担公共项目绩效审计。应对县级政府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开展绩效审计工作,评价使用财政资金进行投资时的责任履行效果。(3)民生项目绩效审计。应对县级政府社保服务活动、教育服务活动、就业服务活动、医疗服务活动、保障性住房服务活动等民生项目进行绩效审计,分析公共资源分配公平性。(4)经济发展水平审计。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级政府绩效审计结果要好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县级政府,应对县级政府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二)绩效审计意义
县级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主要意义为:(1)促进审计机关自身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各级审计机关应对法律规定审计职责予以全面履行,持续探索绩效审计。在绩效审计工作实践中,审计机关可以优化调整审计方法,以促进自身发展。(2)提升服务型政府行政效率。通过公共部门绩效评价,可以在成本效果、成本效益角度对资源配置、消耗有效性、合理性进行衡量,对政府领导履职能力、决策能力、岗位胜任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可以让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损失浪费问题得以揭示,以杜绝腐败、揭露腐败,督促政府部门领导人员不断自我成长。(3)提高政府公信力。在经济体制改革、公共管理改革背景下,政府绩效审计可以从第三方视角客观评价公共资源代表、所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资源使用效率与效果。
二、县级政府绩效审计现存主要问题
(一)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在县级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中,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和审计署、审计厅相比,县级各科室设计较为简单,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审计人员专业比较单一,多为财务管理、会计专业,工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员相对较少,融合性人才缺乏。如在开展具体审计项目时,可能需要使用大量外部数据,而熟练掌握数据比对能力的审计人员相对更少,且需要审计专业人员与数据提供单位形成默契配合,整体绩效审计工作难度相对较大[1]。
(二)立项精准程度不足
绩效审计项目范围广泛度会随着审计机关层级提高而扩大,县级政府绩效审计项目选择范围可能会因此受限,影响县一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项目立项精准性。与此同时,县级政府还没有探索出合理的绩效审计范围,在具体工作中,绩效审计主要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审计内容,可能会忽视应重点关注绩效的领域,让绩效审计开展产生滞后问题,削弱绩效审计检验提醒功能、纠正功能。
(三)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县级审计机关在绩效审计工作中,和省厅、市局相比,审计组成员数量相对较少,无法对审计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照搬使用。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以抽查会议纪要、外部调查等方法作为绩效评价切入点,绩效审计效果会受到审计工作人员主观判断、工作经验影响,没有统一的强制性评价标准,选择指标、系统评价方法开展均具有较高难度,整体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四)审计部门独立性差
审计部门独立性差的问题在县级政府绩效审计中普遍存在,主要体现为:(1)组织独立性差。在法律层面上,本级政府层次也属于审计机关审计对象范围,在“以地方领导为主”监督模式下,审计机关监督地方政府工作会受限,影响组织独立性。(2)行为独立性差。县级政府决策人员个人意识水平会影响审计工作,如果地方决策、负责人员法律意识水平不足,就可能会干扰审计工作人员工作。(3)聘任独立性差。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多为政府内部招聘或调整、政府部门招聘,可能会影响审计结果公正性。
三、县级政府绩效审计问题解决对策
(一)完善人员专业配置
1.构建职业队伍
构建职业化县级政府绩效审计队伍可以为审计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人力支持。在具体工作中,基层审计机关应积极构建审计职业化标准,对审计业务所需人员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水平进行分析,完成审计职业等级设置、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应对人员工程、财务、计算机等专业能力进行重点考核,保证人才可以快速上岗;在人才培训中,应积极组织集中学习活动、技能竞赛活动、以审代训活动,以培养复合型人才。
2.寻求外部支持
县级政府审计机关多存在科室职能设置不全等问题,在特定专业领域,县级政府绩效审计部门需要一些协同支持。如果项目专业性强、保密要求低,通过业务外包、政府购买服务等方法,可以寻求外部力量支持,得到精准评价依据。
3.实施动态管理
上级审计机关可以部署异地交叉项目,如国土资源审计项目、地方债务审计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项目等,可以结合地方审计机关自定项目、审计重点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普查公共资源使用、管理组织、机构,对间隔时间、轮审周期进行合理确认,对年度审计计划、中长期计划进行科学安排,通过统一部署、上下配合提升审计系统绩效。
(二)丰富绩效审计内涵
1.探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绩效评价模式
在县级绩效审计工作中,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常规项目之一。现阶段,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使用离任审计形式,多是在领导干部升迁后进行,这会影响审计评价客观性。因此,应围绕促进其在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目标,结合当前所在单位特点、层级探索绩效评价模式。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政策制定上存在差别,省一级领导干部所制定政策具有较强的宏观性,县一级所制定政策多为省、市政策细化内容,自主性较为不足,所以,还应提升县级绩效评价模式的宏观性,重点评价单位履职使用资源效果,对领导干部单位行政效率、群众满意度进行重点评价。
2.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环境绩效审计结合
不同县级政府管辖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资源种类与分布情况,资源绩效审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结合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监管制度、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等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围绕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环境绩效,可以明确审计重点内容,让离任审计与环境绩效审计结合,高效完成审计工作。例如,在土地资源审计中,就应明确资源保护、利用情况、使用管理情况、供地情况、供后土地使用情况、违法违规整改情况为审计重点;在水资源审计中,就应明确水系分布情况、利用保护情况、污水处理情况为审计重点[2]。
3.细化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
细化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对于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工作中,县级政府可细化绩效审计内容为:(1)立项决策绩效审计。应对决策科学性、完整性进行重点审查,分析评估论证充分性、可行性研究严格性,考察投资估算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情况、财力条件。(2)建设准备绩效审计。应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设计概算确定情况、征地拆迁安置情况进行重点审查。(3)建设管理绩效审计。应对建设管理制度规定内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合同管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审查、科学评价。(4)投产运营绩效审计。应对技术指标完成度进行审查,同时审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
(三)探索科学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建设
1.全面贯彻绩效理念
县级政府应将绩效理念全面贯彻在审计系统构建、运行中,探索科学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如果政策落实情况落地反馈周期较短,可以在政策出台当年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以绩效审计促进政策优化,避免因问题发现晚造成较大损失浪费,增大纠错成本。通过在评估、跟踪、检查中全面介入绩效评价,可以及时反馈现存问题,得到改进依据,并让审计更好地发挥评价监督、服务功能。
2.重视公众满意度指标
县级政府审计部门应高度重视公众满意度指标,优化惠民资金使用绩效审计方法。一方面,可融入边际贡献与自定目标结合理念,拆分目标达成情况为边际贡献目标、审计单位自定目标,进行必要目标考核;另一方面,可脱离财务思维限制,对社会效益予以高度重视,客观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处理好二者关系。与此同时,可结合预期效果评价和当期效果评价,提升评价深度,考量项目发展前景,分析效益可持续性。
(四)保障审计独立地位
审计独立地位不足会让腐败案件查处等工作受限,因此,需要尽可能在未来发展中保障审计独立地位。现阶段,我国财政资金审计模式多为行政式,特别像国家内部审计,政府会影响审计工作开展,此种模式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所以需要着眼于隶属关系层面,提升基层审计机关独立性,减少政府人员非正当干预。与此同时,应对经济问责制度予以完善,提升审计人员监督力度与政府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并提升信息公开透明度。近几年,我国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工作正在开展,结合工作开展成果,可以发现人财物统一管理可以在异地交叉审计项目组织中发挥作用,可以让人员调配流程得以简化,在未来发展中,人财物统一管理的逐步推行可以提升审计力量调配合理性,增强审计公信度与审计力度[3]。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立项精准程度不足、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以及审计部门独立性差的问题在我国县级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通过完善人员专业配置、丰富绩效审计内涵、探索科学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建设以及保障审计独立地位等主要策略,可以让此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提升县级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