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2021-11-2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内审人才队伍

王 华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这昭示着我国迎来了审计工作的新阶段,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了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延伸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指示精神,2018年审计署新修订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审计署11号令),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开启了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新征程。党和国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进一步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给内部审计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分析目前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出发,探索研究提出应对新形势下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新形势下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从传统的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到新时代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转变

自1983年《国务院批转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的通知》中要求“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配备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监督”作为现代内部审计建立和发展的开始,我国内部审计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职能定位也不尽相同,从起初的监督职能转变为1985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对内部审计的“保证单位或企业经营决策所需信息的可靠性”等多重要求,到2003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定位为独立监督和评价单位经济活动等行为来看,以往职能定位的侧重点是以监督为主、服务为辅。审计署11号令出台后,内部审计有了新定位,即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内部审计的地位得到提升,职能进一步扩展,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内部审计机构相对独立到独立设置的转变

职能的新定位要求内部审计独立性必须得到加强。其独立性主要体现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只有内审机构具有独立良好的组织地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增强,作用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目前内审机构设置仍存在独立性不够强的问题。以部分科研单位为例,2020年通过查询31个省级(直辖市)科研单位官网发布信息了解到,31个单位基本都设置有相对独立的内审机构或具有内审职能的机构,但设置独立内审机构的单位较少,大部分单位采取将内审机构与其他部门联合办公或隶属财务部门的形式设立,不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和单位内控体系的完善。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内审工作,适应内审职能定位的转变,首先要从推动内审机构由相对独立到独立设置的转变开始,切实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和独立性。

(三)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单一化向专业化多元化转变

内部审计虽然经过了多年发展,但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还面临人员配置数量较少、人才构成较为单一,缺少职业胜任度高、知识全面、业务扎实的优秀审计人才的问题。目前,科研单位中大部分审计人员是从财务岗位转移过来的,其优势是比较了解单位经济业务,但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由于人才结构单一,内审人员对于单位主业如科研业务、其他管理活动如基建工程等不够熟悉了解,缺少专业技术手段,很难在涉及有关业务的专项审计或综合性风险和内控审计中发现关键问题和风险点,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审计建议,导致内部审计的作用被弱化。内审人才队伍必须向着专业化多元化方向转变。

(四)传统审计方式向运用高科技手段审计的转变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这充分体现了科技对于推动审计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审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加强和规范审计信息化建设,2020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印发了《第3205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信息系统审计》。而目前大部分科研单位的内审工作仍多采用翻阅账簿凭证等纸质材料和现场实地审核的传统方式进行,缺少对大数据审计方式的学习、引进和运用,距离实现远程审计、大数据分析预警和促进内审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信息化建设还在起步阶段,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五)内审工作从以查问题为主向查改一体化的转变

内部审计目标和职能定位的转变促使了审计方向和重点的转变。以往科研单位内部审计主要以监督为主导,突出“经济体检”查病功能,注重发现问题和揭示问题,很少将其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往往是“只会看病,不会开方”,不能针对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或建议。而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的作用不只是查病,更重要的是“治已病、防未病”,即查出问题、找到病灶、开出药方,充分发挥审计管理、预警和增值的功能。强调以监督为主导的传统审计制约了新形势下内审职能的发挥。只有将问题真正解决、彻底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内部审计防范风险、促进单位提质增效的作用才能得以体现。

二、新形势下做好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明确目标,找准定位,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要做好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一是必须树立明确目标,找准工作定位。当前内部审计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要取得新发展和实现新作为,根本在于明方向、识大局、准定位、真落实。对于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而言,首先要坚持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将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在本单位的有效落实作为首要职责;其次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单位发展目标,精准定位,尽忠职守,充分发挥审计“经济体检”作用,全面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单位事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助力各项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二是要抓住发展机遇,推动内审机构的独立设置,通过建立审计委员会等领导机制,切实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监督和服务职能。

(二)优化审计人员配置,强化人才机制建设,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拥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保证。要改变目前科研单位内审人才队伍不强的现状,一是要面向高等院校等机构招引高素质专业审计人才充实人才队伍;二是增强现有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通过送学、培训、以审代训等多种途径,增强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和实战能力;三是优化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适当引进法律、金融、科研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人才,提高非财务专业人员的比例;四是建立健全人员培养机制,解决好内审人员的选配质量、考核评价和能力培养等问题,提升多层次多途径人才供给能力;五是建立内审人员业务行为规范体系,全力打造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扎实、团结高效的内审队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服务科研事业、规范内部管理、助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审计效能

一是要充分认识科技对推动审计发展的重要作用,真正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二是学习借鉴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深入了解其先进理念、数字化审计方式、审计大数据和审计系统融合运用,结合工作实际明确信息化建设思路;三是准确把握工作需求,注重分析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四是探索开发和建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审计管理、风险管理以及持续监控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平台,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应用,特别是应用到经济责任、科研项目等重要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以缓解审计资源矛盾,提升审计效能,推动内审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创新理念,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切实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

一是要树立查改一体化的新工作理念。审计查出问题的前半篇文章要做好,整改的后半篇文章也很重要。内审发现问题如果长期不能整改,或者整改后仍屡审屡犯,内部审计就成了“稻草人”一样的摆设,审计成果更是无从体现。二是要构建内部审计整改工作长效机制。制定整改工作制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强化整改责任意识;推动建立由科研、人事、纪检、财务等多部门参与的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整改协同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共同指导推动整改工作。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被审单位即知即改、边审边改,若整改到位就不在审计报告中体现。四是加强对审计整改情况的督导检查。探索建立审计发现问题、主体责任、整改情况三张清单制度,随时了解掌握审计整改情况,强化整改过程和进度管理。五是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审计成果转化。通过探索建立“审计负面清单”、审计发现问题定期通报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把不该做的事情说清楚、讲明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理屋顶,以避免“船驶江心补漏迟”、“屋漏偏逢连阴雨”,做到防患于未然。

总之,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已迈向了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如何全面履行好新时代内部审计的职责,关键还要靠脚踏实地,狠抓落实才能完成。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不断发扬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精神,努力开创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内审人才队伍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白水县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