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11-23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业企业发展

侯 艺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一、工业互联网的内涵和特点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构建连接机器、物料、人、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形成科学决策与智能控制,提高制造资源配置效率,是制造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的核心载体[1]。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可以从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发展路径、新型产业生态、新型消费模式四个维度来认识。

(一)第一个维度新型基础设施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将“工业互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作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特别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经济浪潮下,工业互联网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一起,对现代经济社会体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作为各行各业的赋能者,我国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 5G基站总数超过3.2万个,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超过1 100个,全产业链应用创新成果正在大量涌现[2]。2020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将在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 5G 关键技术方面,建设改造重点行业10 个、打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5 个、形成大型工业应用场景至少20 个,未来工业互联网不仅是工业领域的基础设施,更涵盖社会生活各个行业领域,成为全社会的必需品。

(二)第二个维度新型产业生态

以工业互联网为驱动的新型工业制造体系和生产服务体系,汇聚了工业企业、通信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各领域主体,将各行业、各地区的主体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人才、资本、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的高效配置、渗透融合,形成了一个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新型生态系统。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拥有390万生态服务商,链接50多万家企业,平台开发者超过10万人。同时,工业互联网有力带动了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工业电商、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促进了产业生态的迭代升级。

(三)第三个维度新型发展路径

当前企业发展存在过于依靠资源资金驱动、市场需求错配等问题,亟需探索新型路径。工业互联网通过跨地区、跨系统、跨厂区的全面互联互通,促进行业数据流动,实现以数据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构建形成数据驱动的网络化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走出全新发展路径。对内,可以增加企业有效数据获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对外,可以捕捉市场需求、加速价值流转、提升产业协同水平。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配合国家统一防控政策,先后有多地封城、封路、延迟开工,这使得企业正常生产面临停滞,工业互联网对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企业原材料利用率和工人生产效率,在推动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升企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凸显。

(四)第四个维度新型消费模式

工业互联网服务对象是工厂,但最终产品连接的则是终端消费者,将供给侧与需求侧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工业互联网,C2M(用户直连制造)、C2B(顾客对企业)等电子商务风生水起,基于“物联+分析”的后服务市场前景广阔,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涌现。尤其是随着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推广应用,以工厂为主的大规模制造模式正在转向以消费者为主的大规模定制模式,以广州建设“定制之都”消费体验中心为例,依托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扩展线上销售渠道,推出具有广州特色的“网红定制”服务,工业互联网正引领我们走进全新的消费时代。

二、工业互联网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统计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规模约为3.1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47.9%,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11%,未来对高质量发展的红利还将持续释放[3]。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依托、互联网“下半场”的全新风口,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全面开启数字经济新时代的“金钥匙”,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特别是在当前产业变革和疫情冲击双重作用下,工业互联网迎来加速起势发展的“窗口”机遇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

(一)工业互联网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引擎

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2020年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工业互联网连接工业全系统、全链条,通过数据联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紧密聚合,推动形成高效顺畅的循环体系。

(二)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

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对研发端、采购端、生产端、消费端工业要素的全面连接,提高了资源配置和供给效率。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把供给侧与需求侧紧密衔接起来,能够显著提升供给效率和质量,实现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在机械领域,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全程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有效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在钢铁领域,工业互联网实现钢铁制造的AI赋能,支撑智能化生产车间运转,有效助力数字化转型。

(三)工业互联网是重塑产业组织方式的关键力量

工业互联网把工业的组织体系变成一个社会化的、全要素的组织过程,把单个企业的生产过程变成众多企业的互动过程,构建了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管理和应用的服务体系,科学且精准的数据分析处理方式将会逐渐替代传统的经验判断,进而全面优化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不仅优化了关键生产技术,更进一步改造了产业组织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互联网提升的是生产力,创新的则是生产关系。

(四)工业互联网是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全新赛道

工业互联网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企业通过生产管控一体化建设,构建实时感知、及时响应的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控制的协同优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对设备运行数据、设备效率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分析,建立设备性能模型,进行典型设备的状态分析和效能分析,降低运营成本。三是在保障生产安全方面,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搭建一体化应急平台,实现了安全相关信息的全面感知和汇聚,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广东、江苏等地积极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机遇,在产业培育、技术引领、模式创新等方面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三、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数字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数字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态势初步显现,“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我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客观存在一些短板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谋划深度不够

对工业互联网发展重要性和发展前景理解不深,研究产业发展时,缺少对工业互联网的统筹谋划。发展工业互联网涉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应用、平台打造、产业发展等方面,涉及工信、通讯、科技等多个部门,目前协同配合机制还不完善,各行业各单位彼此分割、各自为战,统筹协调能力不足。

(二)支撑力度不够

一是人才资源短缺。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人才、成果应用人才相对较少,熟悉制造业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短缺,现有人才引进、职业培训等手段难以满足需求。二是基础支撑能力不足。工业互联网的异构协议兼容适配、开放接口、边缘计算、微服务架构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严重影响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打造。三是社会环境不优。工业互联网业态新、模式新,社会关注度、认可度还不高。许多企业仍然停留在“如何为我所用”的层面,缺少“合作、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理念。

(三)挖潜程度不够

一是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够。大型企业在产业链协同、智能制造等方面积累了一些解决方案,但主要是满足自身需要,对外输出意愿、能力还不强。部分企业建设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但受自身规模实力、行业企业互不信任等因素影响,业内推广应用难度较大。二是中小企业应用不够。更多的是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品销售、移动办公、财务报表、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浅层次应用。部分企业仍处于机械化、自动化阶段,受制于智能化改造成本较高,对接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积极性不强。三是成熟的行业特色解决方案不足。适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应用的各类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产品库”较为不足,亟待打造一批聚焦解决行业痛点的特色解决方案[4]。

四、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

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从而为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一)构建工业互联网推进保障体系

一是依托行业协会、高端智库、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专家库,开展工业互联网前瞻性问题研究,为企业“把脉问诊”,提供技术咨询和专业服务。发挥人工智能创新联盟、大数据产业协会的资源优势,搭建多层次、全方位交流合作平台。二是推动扶持政策向工业互联网倾斜。设立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引导基金,定向支持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重大专项。支持银行、保险公司、投资机构与工业互联网企业深度对接,创新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质量保险等金融服务。建立工业互联网评价指标体系,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评价。三是加强人才培育。鼓励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高水平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精准解决特定场景人才需求。支持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区域工业互联网人才数据库,支持工业互联网人才标准体系建设。通过离岸孵化、订单培养等方式,靶向引进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四是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工业互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形成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积极培育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

一是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阿里、华为、海尔卡奥斯、浪潮等重量级平台作为基础支撑,采取政府、协会、龙头企业合作模式,通过设立第三方公司等形式,建设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产业服务等关键要素导入,提供基础性、公共性工业互联网服务。二是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特定行业以及细分领域,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数据分析、共享制造、供应链协同等服务,整合行业产业资源,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三是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内外网改造、数据链打通、各应用集成,实现企业生产、管理、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四是园区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上海化工园区、广东大亚湾工业园模式,支持产业集中度高、规模大、发展成效好的园区建设园区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提高园区制造资源协同共享水平。

(三)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支撑

一是加快5G网络建设。加快部署5G基础网络建设,全方位推进5G融合应用,带动产业创新发展,从而打造5G生态体系具有领先的网络建设、丰富的应用场景、鲜明的产业特色。二是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鼓励制造企业、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利用标识解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产品追溯等工业互联网应用提供支撑。三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以标准化引导企业获取基于互联网的研发创新、生产管控、用户服务等新型能力。强化标杆企业引领作用,筛选一批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构建“先转型”带“后转型”的共同发展格局。四是支持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部署低成本、模块化的工业互联网应用系统、微服务,降低企业数字化改造成本,便于中小企业与平台资源的有效对接。

(四)推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

依托工业互联网,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赋能新空间。一是发展新产业。大数据产业,着眼工业大数据应用,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及大数据服务业。智能软件产业,鼓励引导制造业骨干企业、信息软件企业围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关键领域,提前布局工业软件、工业App,支持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科技咨询产业,以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鼓励龙头企业针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共性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诊断咨询,培育一批具备软硬件一体化解决能力、应用效果突出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商。二是培育新业态。供应链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针对中小企业发展新型供应链金融,让数据资源转化为信用资产,规避融资风险,破解融资难题。工业电商,鼓励骨干企业自建或合建行业电商平台,尽快形成规模优势、竞争优势。共享制造,依托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闲置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实现制造资源跨企业优化配置、共用共享。远程服务,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智能网联产品,借助智能传感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远程咨询、远程运维、故障实时诊断等服务模式创新。三是拓展新空间。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产业互联网,可以赋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农业,以工业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形态,打造智慧农业发展新高地。文化旅游业,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延伸发展“旅游+社交”“旅游+电商”等新模式,做活数字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智慧城市建设,将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导入,不断提升应用场景能级,努力建设智慧城市示范区。

对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的全方位研究,能够从战略高度审视国家治理、经济运转和产业布局,为更加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工业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工业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