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四史”元素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2021-11-23黄庆旧黄艳梅

现代交际 2021年23期
关键词:四史广西思政

黄庆旧 黄艳梅

(广西外国语学院 广西 南宁 530222)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激流勇进、顺势而为,着力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积淀中提炼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和人民智慧,并着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讲话,讲述了党和国家这么多年以来通过奋斗取得的成绩,勉励大家要加强信仰,不断学习,史海钩沉,讲话强调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1]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不同场合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2],教育部曾发文要求将“四史”教育作为“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价值引领阵地,将“四史”融入思政课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点。

一、广西“四史”元素内涵与形态

广西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无数的战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如今广西的光辉。深挖广西“四史”,学习广西“四史”,了解广西“四史”元素内涵与形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广西“四史”。

1.广西“四史”元素的内涵

广西“四史”元素贯穿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到新中国建立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发展,广西从未缺席。百色起义、龙州起义、邓小平、雷经天、《小平云逸上右江》、拔群精神等,无一不体现了广西人民的革命理想与家国情怀;由此,我们认为,广西“四史”元素具有以下四点内涵:一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二是不畏强权,敢打敢拼,展现了广西人民的可贵品质;三是爱党爱国,凝聚为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精神;四是以人民为本,构建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2.广西“四史”元素的形态

光辉的历史,造就了如今广西拥有近400处红色资源、7处国家级教育基地,铸就了让人民永远铭记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壮歌……根据“四史”元素载体的形态,可分为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物质形态是可视化的载体,纪念馆、旧址、文物、遗址等,如百色起义,建立苏维埃政府,初步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纪念馆;决定中国命运的湘江战役——湘江战役纪念馆;邓小平等革命先辈发动龙州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龙州起义纪念馆、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等。红色文物包括了《敬告同胞书》《我们的主张》、雷经天印章等,每一件遗留至今的文物,都在默默讲述着一段慷慨激昂的红色故事。

非物质形态“四史”元素包括红色歌曲、诗词、红色标语漫画、红色精神等。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智慧与不卑不亢的品质,即使身陷囹圄,依旧可以高亢《狱中谣》;为理想事业毅然出征的《奔走革命理应该》;军民共唱《革命歌——永远成功》,体现了人民对党领导革命斗争必胜的信心……广西红色精神尤为丰富,如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的百色起义精神;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拔群精神等,无不展现广西“四史”元素在精神层面上的体现,蕴含着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广西“四史”元素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

1.“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党和国家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调研中反复强调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的重要性,并系统阐释了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及202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又分别将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增加为学习内容,形成了对全党全社会学习“四史”的总体性安排。作为能够肩负起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学习“四史”对于他们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意义非凡。学习“四史”是青年大学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必修课”。

2.“四史”和思政课在内容和本质上相互联系

“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创立至今四个阶段的奋斗史,自小学课堂以来,思想政治课程中都有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与峥嵘岁月,高校思政课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还能转变学生的思想。目前高校思政课主要课程设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中不难看出,“四史”内容贯穿于高校思政课。从思政课的设置来看,都与“四史”的内容极为相似,将“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符合“四史”与思政课的本质,但这需要不断挖掘“四史”的元素,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以更好地融入思政课。

3.“四史”强化了高校思政课的育人使命

首先,“四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阶段的历史都在传达一点要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将“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有效强化高校思政课育人效果,使学生明史爱国爱党,了解中国与中国共产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四史”贯穿我国自建党以来的全部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也尽在于“四史”之中,将“四史”融入思政课程,通过调研旧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学红色歌谣等手段,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真善美;最后,学习“四史”,其实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加深的过程,当前社会所处的特色环境,高校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艰难与障碍认知不够深,通过将“四史”融入思政课,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辛。

三、广西“四史”元素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分析

挖掘广西“四史”元素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这不仅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也有助于高校师生更加了解广西“四史”元素,坚定文化自信。具体包含以下三层意义:

1.有利于广西“四史”元素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四史”与高校思政课紧密结合,更加突出理论、现实与历史的结合,强化历史思维、历史自觉,推动形成教育过程的政治性、学理性、批判性、实践性和生动性的统一,这就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以生硬的方式记住历史事件即可,而是强调让学生在教育中明白“四史”的内涵及其原理,理解“四史”所蕴含的核心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全面深度了解“四史”,才能以史明鉴,以史明未来,助力大学生提高意识形态辨别能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潮。

2.有利于广西当地高校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以广西“四史”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广西“四史”元素向学生讲好中国历史,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采,从而让学生从广西“四史”元素中窥见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与伟大,以小见大,了解历史发展脉络,清晰认知历史,培育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观,强化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并坚定个人的理想信念,与中国梦同频共振。广西“四史”元素中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关系到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场关键战役。这一战役之后,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这一元素深刻展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在面临艰苦困难中不后退,及时总结问题所在,并准确纠正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四、广西“四史”元素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深度挖掘广西“四史”元素,加快推进“四史”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需要切实可行有效的路径。围绕“四史”元素的内涵,“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目标与意义,从思政课堂、师资队伍、机制等多方面出发,实现广西“四史”元素的有效融入。

1.创设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堂

传统的思政课堂流于教室,通过教师讲授学习知识,然而这种课堂方式,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通过课堂形式的创新,改善教学内容,打造具有多种形式的、效果显著的课堂。首先,思政教师要充分整合广西“四史”元素,深入思政教育所对应的“四史”场地,切身感受历史故事,营造严肃、生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广西“四史”元素很多都见诸广西的各种红色资源载体,或者听闻红色非物质资源,如“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都是中国共产党英勇战斗、浴血拼搏的真实写照。这些大历史事件中包含的小故事因其悲壮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改善课堂理论教学的枯燥。其次,“互联网+”课堂,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线上资源优势,建立线上与线下有效互动的课堂。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上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内,感受远在千里的场景;另一方面,可通过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将“四史”元素融于课堂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建立“走出去+引进来”交流机制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是教师。[4]挖掘广西“四史”元素,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政课教学功底,还需要深度了解广西“四史”元素,对广西历史有所研究;因此,当地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结构需要优化,通过知识结构与专业素养培养,塑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了解当地历史的师资队伍。具体来说,可以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学习交流机制,调动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的能力,为思政课教育服务。“引进来”,即与广西“四史”元素载体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设置专门的思政课教育模块,有组织地邀请广西各地纪念馆或博物馆的教师来学校进行思政课教育。如党史中重要的百色起义,可以邀请百色起义纪念馆的研究人员来校讲述这段历史,或者邀请革命老区的建设者、历史亲历者来课堂,与学生面对面;“走出去”,即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将思政课教育教师有计划地输送到“四史”元素承载地,进行教育培训,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有助于师资力量的提升。如此,教师有了切身感受,能够将“四史”史实讲得更为生动,受教育对象也能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养,逐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3.建立健全广西“四史”元素贯通于思政课的长效机制

“四史”教育是凝聚历史认同、弘扬民族精神、巩固理论武装的基础性工程[5],挖掘广西“四史”元素运用于当地高校思政课程,是将“四史”贯通于思政课程的具有高度可行性的有益尝试。

一是加强当地高校党政部门的责任意识,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明确挖掘广西“四史”元素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带动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广西“四史”、调研广西“四史”、感悟广西“四史”,充分认识到广西“四史”元素之于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形成广西“四史”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是当地高校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要求广西“四史”融入思政课教育。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考评,广西史实内容融入思政课堂讲授,要尊重教学规律与学生喜好;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任教评价,通过学生对“四史”引入思政课教育的效果反应,继续优化改进。考核评估可以思政课教学目标来制定相应激励举措,鼓励育人主体深入研究重要史实与思政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方式方法,创新教学设计,激发教学活力和创造力,形成叠加效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实效性。

五、结语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6],深度挖掘广西“四史”元素,将其以合理的形式融入当地思政课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观,让学生在历史史实环境中逐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用历史眼光去看问题事物,是发展“四史”与思政课融入发展,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的创新性尝试。

猜你喜欢

四史广西思政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广西贵港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广西戏曲》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