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以江苏淮安为例

2021-11-23葛家玉纪亚丽

时代经贸 2021年8期
关键词:淮安双循环长三角

葛家玉 许 月 纪亚丽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2021年5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文章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指导今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纲要》,长三角区域的规划范围包括以下主要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覆盖土地面积合计超过35.8万平方公里。长三角一体化以上海为中心城市,以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安徽合肥为长三角一体化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但是经济发展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2019年的人均GDP仅占整个江苏省的3.9%。已有学者研究指出淮安的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有着较好的区位比较优势。面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机遇,淮安市必须高度关注自身发展问题,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提高自身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层级。

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淮安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国基于科学认识形势、把握发展大势,作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大国经济的突出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这就要求整个国内市场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土地、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淮安市因此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淮安的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首先,淮安创新政企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降低了企业成本。搭建“党政亲商会”平台,建立企业反映问题收集、交办、跟踪、检验等一整套闭环机制,架起政企之间“直通桥梁”。2020年淮安实现全国首个设区市全市域、全事项、全流程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投资资金超过16亿元,惠及6000多户企业群众,并获批准设立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其次,淮安创新经济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智能应用平台投入试运行,组建11个县区级、127个镇街级调度平台,25个部门58项宏观经济运行指标及51项市场主体经营信息逐步纳入监测,全市第一轮经济网格走访完成率达92%。同时,淮安还推进台商台胞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设立5个实体化服务站13个窗口,在各县区、园区设立服务专窗,实现全方位、定制式贴心服务。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提升现代化的物流能力,致力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升要素、商品在市场上的自由流通效率。目前,淮安的交通正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全市公路里程超过1.3万公里,公路建设联网成环,其中一级公路760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稳步上升。贯穿淮安市内的6条高速公路超400公里,交通效率大幅度提高。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超100公里,铁路客运通达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正在加速构建铁路枢纽。水路航运也在快速发展,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17.5万标箱,占全省内河的70%以上。航空运输快步提升,淮安涟水机场迈入中型机场行列,并将进行机场二期扩建。与此同时,淮安不断加大交通基础建设力度,市区内环高架正式通车,并先后开通徐宿淮盐、连淮扬镇等高铁。但是淮安高铁还需开通更多的直达站点,进一步提升物流交通效率,为区域协同化发展提供便利。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淮安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10年来淮安的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增长,特别是国内贸易中消费品市场保持了较快增长。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淮安可以将优势传统要素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首先,淮安的人力资源较为充足。2019年淮安常住人口超490万人,人力资源丰富。其次,稀有矿产资源丰富,盱眙的凹凸棒石黏土储量占全世界已探明凹土储量的近50%。第三,旅游资源已形成规模,形成以周恩来纪念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和以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里运河文化长廊、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淮安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

淮安市拥有17个街道办事处,108个乡镇,2019年淮安技术含量较高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均集中在市内的淮安区和淮阴区。同年,淮安城镇人口占比63.5%,农村人口占比36.5%,但是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高达87.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9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8万多元。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远低于城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农村的2倍,城乡发展差距明显。与江苏省相比,淮安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6.3%,淮安经济仍存在很大增长空间。

(二)创新能力处于较低水平

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但是淮安整体科技创新水平还较低。2019年淮安平均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为5.2件,长三角区域为27.3件。截至2019年年末,淮安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累计仅407家,新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培育点2个,新获批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远低于长三角,导致淮安自身难以形成创新驱动产业群。据统计,淮安2019年全体居民中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仅有31.3%,其中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数近50%。与此同时,淮安高等学校来自全国的在校学生数仅为135万人。从长远看,淮安高校的人才继续留在淮安就业的概率不高,高层次人才的缺失将导致淮安创新不足,阻碍企业创新发展,难以促进科技成果成功转化。

(三)进出口贸易发展层级低

虽然淮安的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但是贸易发展质量低,开放程度有待提高。首先,淮安进出口贸易总额小且发展波动相对较大。2016年淮安进出口总额35.0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1%,2017年又实现了34.5%的增长。其次,淮安贸易增长乏力。目前淮安进出口贸易企业大多由技术含量低的企业组成,产品附加值较低,这使得淮安贸易质量难以提升。最后,国内贸易方面,淮安的消费品市场虽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发展仍然滞后。2010年淮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81亿元,2019年该项总额增长至1239.66亿元,但与整个苏北地区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仅有17.4%。

三、淮安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

作为欠发达地区,淮安拥有较大的发展战略选择权,处于苏北中心的淮安在土地和矿产资源方面有开发优势。为推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十四五”时期,淮安应对存在的问题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缩小内部差距,加快推动淮安区域内外协调平衡发展。首先,应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增强淮安农村已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以旅游品牌为例,盱眙县有第一产业“盱眙龙虾”品牌,洪泽区有老子山温泉旅游区,涟水县有双沟酒文化历史,金湖有水上森林景区,淮安市区有西游文化产业、里运河文化长廊、周恩来红色历史文化产业等。淮安可将已有的各区域旅游品牌进行整合,来实现淮安旅游产业化发展。淮安还应抓住疫情防控期形成的机会窗口,利用电子商务开发新的网络消费形态,提升乡镇地区的物流效率,扩大乡镇农村的消费市场。其次,进一步优化淮安已有产业结构。重点引进长三角地区工业龙头企业以带动淮安工业发展。同时,扶持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为其他产业提供基础性服务,加快协调发展步伐。

提高创新能力,加大科学技术领域投资强度。政府尝试在固定投资中增加R&D 投资定向经费,构建“政府+企业”双渠道投资模式,简化企业研发活动的信贷手续,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同时,淮安还应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发展契机,对接科创能力强的苏浙区域,建设创新示范区,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淮安科技成果的市场运用率。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课题研究,用科技成果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最后,重点建设淮安高新产业园区品牌。淮安在承接苏浙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将光伏、生物、新材料等作为重点产业集中打造,形成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创建成省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创新(示范)园区,获评全国首批“绿色生态园区”,应抓住中心城市建设项目契机,进一步建成淮安高质量科技产业聚集区,打造淮安高新产业品牌。

推进高水平开放,利用地方政策加强与长三角地区融合。一方面,淮安积极学习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特别是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掌握信息用于建立淮安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全面合作机制,实现淮安生产消费需求对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要素引力。做好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配套助手”,用自身的人力资源、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承接新材料、精密机械等优势产业的加工转移,推动宁淮产业分工协作与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地方财政优惠政策,通过减轻税费负担吸引外地企业来淮投资,通过搭建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的问题。优化“互联网+外贸”服务平台,完善跨国电商平台,提升外贸企业的发展实绩。创新财政引导政策,加强中外企业之间的文化科技项目合作,实现中外企业的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的融合发展。

四、结语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淮安迎来物流交通能力提升和营商环境改善等发展机遇。经过前期的发展积累,淮安在人力资源、稀有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方面已形成独特优势,这为淮安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淮安在发展中仍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待优化、创新能力低下和贸易发展程度不足等实际问题。因此,淮安应采取具体措施:缩小内部发展差距、增强地区创新竞争能力、促进贸易高层次开放发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淮安双循环长三角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