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研究
2021-11-23刘志磊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
刘志磊 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是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发展路径,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企设备管理规范化发展与建设模式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然而,目前我国国企设备管理规范化发展与建设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譬如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设备利用率低下,员工积极性不强,观念认识不到位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造成了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资源的极大浪费。尽管这些问题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有真正地重视国企设备管理规范化发展与建设中的每一个小问题才能更好推动国企的健康和持续发展。“通过实施全员参与生产保全,公司现有设备为中心,生产现场为核心,追求生产系统效率的极限,设备管理的转型,实现现代化生产的要求。”[1]
一、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的概述
(一)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的历史背景阐述
我国的国企设备管理规范化管理主要是建国后由国家逐步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是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主要表现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辩证统一思维。也就是说,国企设备管理规范化管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进步的。伴随着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顺利实施,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也逐渐展现出来,并逐渐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系和系统。然而,在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必然会涉及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与其他性质企业的设备管理的关系。尽管这个问题看似不具有战略性,但是确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实实在在遇到的问题。由此,社会主义改革极端中国实行产品购销统和财务系统收支等重大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当时中国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统一生产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经济增长,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存在。但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在不同时期却存在巨大的差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必须要坚持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此之下,企业既需要推动技术的不断深化改革,并不断改善企业管理,明确生产劳动面临的外部压力。同时,也需要激发员工的活力,假如员工失去了活力,那么他们也没有内在动力。在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需要坚持有机标准化建设,而不是机械标准化建设。
其中,有机的标准化建设就是要在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在不同阶段、不同对象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统一思想和因地制宜的科学思维方式。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遵循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目标。不断推进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尽管这个阶段的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队伍建设主动性不高以及目标理念不够明确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一直困扰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国在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在鼓励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融入市场的发展之中,并通过市场的竞争来提升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总结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经验就是要坚持政府对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宏观指导和有序调控,也需要引入市场竞争的激励机制。通过“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的协同配合来建设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改革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层次的发展,这也导致了国有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区域设备管理的系统化和完善。其一是扩大国企设备管理规范化管理权力、转移利润,重点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任、权力关系。其二是实行国企设备管理规范化管理的合同管理制度,重点是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其三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重点是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和市场主体。在这三个层次的发展中,我国国有企业逐步建立了规范的发展模式,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必然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
(二)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的价值论证
“我们应该建立完备设备管理制度,创立以市场与效率为导向的管理方式,强化设备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2]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既需要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充分发挥企业人员上下一心的带动作用和推动作用。与之相对应的,通过有序的队伍建设以及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也能实现全面的发展。
建立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及设备规范化管理是当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现状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呈现出的状态总体表现为人力资源的不配合、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以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全面深化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是保障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物力资源得到极大发挥以及财力资源利用率高效化发展的关键。
二、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的实施路径
(一)建立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
国企设备管理规范化发展与建设模式需要明确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逻辑,更应该建立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国企设备管理规范化发展与建设模式,形成国企设备管理规范化发展与建设模式的完整体系和人员队伍。然而,由于我国国企设备管理规范化发展与建设时间并不长,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传统和习惯。这些固化和僵化的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模式严重阻碍了国企经济的发展以及体制机制的健全。同时,这种固化和僵化的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存在极端化的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群体性的固化发展以及积极性的群体发展模式的对立。从而形成了恶性的发展循环,使得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不能在整体上实现全面的发展。总而言之,开展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需要为国有企业了解内部控制提供资源利用和资源整合的平台。在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既要保持部分企业内在的发展特色,也需要对部分企业发展不合理和不科学的体制机制以及目标观念进行及时的引导与更正。
(二)明确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的责任主体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需要明确发展的主体,也需要明确发展过程中的责任主体,从而逐渐确立起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当前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建设还不到位,加上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的队伍建设还不够完善,从而造成了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责任主体的意识不够明确以及推进责任主体建设的体制机制也不够系统。其结果是,造成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及主体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不强的发展困境。毋庸置疑,要实现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建设就需要发动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人员参与到规范化的建设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情感和经济利用的双向度控制因素来提高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概而言之,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人员队伍建设中需要适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发展来切实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主体意识。
(三)注重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的协同性建设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不仅需要有明确的发展路径,更需要有细化的评价标准。只有通过评价标准与实践路径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具有科学的参考标准与自我评价依据。“人最不容易认不清自己”,因为人们总是处于自我的愉悦之中,从不听取他人的科学建议。同样的道理,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也不能停留在自我愉悦之中。在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建立评价的体系,明确评价的标准,并适时用这些标准来进行自我检验。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推进和与发展,逐步地建构起国企设备管理规范化发展与建设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换而言之,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需要建立企业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审计监督的协调发展模式,形成科学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脱离发展的困境。并且,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不是一套独立于企业现有的管理系统以外的体系,而是融合于现有管理体系的重要机制。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需要借鉴一切先进的经验和发展模式,既不能全盘否定原有的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成果,更不能直接全盘接受原来的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体制体系。最科学的办法就是在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自我总结性地吸收和借鉴原有的成果。
概而言之,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需要制定国有企业的设备管理规范化的框架,明确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内部控制的范围,全面剖析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机制弱化的原因,尽可能地实现各部门间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地解决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真正落实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全方位、多维度和点线面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