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育、会计职业素养提升与交融探索

2021-11-23陈兆芳教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苏州215104

商业会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工匠

陈兆芳(教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 江苏 苏州 215104)

当前,随着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加速运用,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已从对其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关注度,逐步向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标准转变,职业素养已经成为衡量会计从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在此背景下,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并将其融合于高职会计职业素养培育的全过程,对于提高会计人才与职业岗位匹配的契合度,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工匠精神的解读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技艺追求极致和崇高境界的专业气质和价值取向。作为职业精神的代表,工匠精神体现着从业者对工作的敬畏之心、事业的执着担当和对品质的完美追求,体现了工匠超越技能的更高层次的价值认同和职业风范。当今社会,工匠精神已突破了最初的手工业者的价值追求,成为各行业的一种精神理念和职业态度。对于会计职业来说,除具备工匠精神应有的一般表征外,诚实守信、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守正创新更是体现会计人才工匠精神的特有表征。

二、职业素养内涵的界定

职业素养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绳,体现了人们在职业过程中的综合能力、素质和涵养,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等要素。“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可称为隐性素养,构成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职业知识技能可称为显性素养,它是支撑职业人的具体手段。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共同构成职业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

会计职业素养是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职业规范、要求和准则,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综合品质的体现,同样,会计职业素养也包括会计职业意识、会计知识技能和会计职业行为习惯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高尚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技巧,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通过对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剖析,可以发现,二者本质相同、内涵相似,作为工匠精神核心要义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专注严谨、持之以恒等内容,同样也是职业素养培育的目标要求和努力方向,两者存在着许多的切入点和融合点。因此,将工匠精神与会计职业素养相互交融培育,以工匠精神为引领,能有效规范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

(一)会计职业素养培育认同感普遍不强

目前许多学校虽然都在倡导培育职业素养,但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一方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强调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对职业素养的评价很少涉及。另一方面,思政课程中体现的职业素养教育,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操作层面上的引导较少;同时把会计职业素养作为一般的专业教育,或融合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针对性不强;即使有些学校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会计职业素养的内容,但多浮于表面,会计职业素养提升成效不明显。

(二)会计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缺乏系统性

1.会计职业素养与课程体系结合不紧密。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能独立形成系列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较少,有些学校虽然单独开设了一些会计职业素养课程,也无法真正做到将工匠精神元素和职业素养内容有效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两者结合的紧密度不够。而体现职业素养的一些相关课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未能实现与实际经济生活的有机结合,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再如经济法、税法等可体现职业素养的课程,为提高考证通过率,主要以开展应试教学为主,与课程相关的依法办事、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会计职业素养渗透不足,造成学生只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借助专业课程实施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有利时机。

2.会计职业素养培育在时间上缺乏持续性。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比较重视学生未来会计职业生涯中应具备素养的培养,尚未从时间节点上构建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职业素养培育方案。事实上,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的培育,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延续和强化,才能有好的成效。

(三)会计职业素养培育缺少环境支撑

一方面,对于会计职业素养的培育,有些学校觉得主要依靠将来工作中的自我领悟与体验,由此造成学生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认知不足,无法真切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广泛熏陶,提升会计职业素养就成为空谈。同时,因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阻力重重,学生顶岗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和岗位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系统、详细的规划,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或社会的职业素养培育。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不深。校园文化建设层面,缺少企业文化元素与职业精神的广泛渗透,“匠心”文化认同感普遍不足;而在企业文化建设层面,也缺乏大学精神、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校园文化元素的融入,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四、“工匠精神”培育与会计职业素养提升相互交融的策略

(一)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搭建“双轮并举”目标体系

经济的转型发展,科技的不断推动,促使会计环境和工作方式发生着重大变革,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更多关注其学习能力、工作态度和忠诚度,从而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高职院校应当抓住当前弘扬工匠精神的有利时机,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工匠精神为引领,重新定位并不断优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的以显性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转向显性职业素养培养与隐性职业素养培育高度融合的“双轮驱动”目标体系,将工匠精神的塑造、职业意识的渗透和职业习惯的养成,充分融入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发挥工匠精神在职业素养培育中的引领作用。

(二)以工匠精神为主线,完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素养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职业素养”的会计专业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全面渗透“工匠意识”。

1.完善相关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一是完善思政课程。以提升学生责任感、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和道德理念,同时结合职业要求进行优化,注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专业规范和职业精神的融入。二是完善语言素养课。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渗透优良品德、美好情操、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开设经典解读、名著欣赏、人文赏析、国学等课程,举办文化讲座或沙龙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文化熏陶。

2.丰富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引导新生初步认知会计专业。在学生进校初期,可通过专业介绍、举办各种专业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专业的特点、重要性以及从事该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拓宽专业教育渠道和形式。通过邀请财务领域专家到校开设专题讲座或技术能手走进课堂、组织学生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参观体验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所选专业及专业前景,近距离感受精于细节、严谨专注的会计工匠精神,进而产生对会计专业的喜爱或认同感,实现专业教育从校内向校外的拓展延伸;系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专业认知到择业、就业、创业等各个环节,有序筹划,形成一个系列,让工匠精神逐步渗透到学生内心。

3.构建体现“工匠精神”要义的专业课程体系。结合会计职业岗位特点,增设融合“工匠精神”元素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和要求,并注意与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合,使学生树立建立起知识、技能、素养三者协调发展的理念,将以“工匠精神”为中心的职业素养教育渗透与融合到各类专业课程中。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会计职业需要具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开设涵盖会计基本理论、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信息素养、会计文化、管理学等方面课程,重在塑造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意识,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自觉遵守会计从业规范;对于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围绕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开设涵盖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财税等课程,重在工匠精神的融入与渗透,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行为习惯,促进客观稳健、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专业品质的养成;对于专业实践课程,围绕会计工作岗位实践能力的需要,开设涵盖单项实训、综合仿真实践、创新创业以及校外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系列实践性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在实践环节体验、践行并养成职业精神,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螺旋式的上升。

4.开发职业素养校本教材。为弥补目前会计职业素养教材偏少的缺憾,可以联合行业企业专家、财务部门负责人,结合学校实际,编写优秀职业生涯规划案例集、杰出校友先进事迹专辑、责任担当教育读本等特色校本教材,融入工匠精神,精心收集素材,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感,引导学生感受工匠精神,尽快胜任会计工作的要求。

(三)以工匠精神为抓手,优化教学过程实施

1.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改革教学过程,注重与“工匠精神”品质的结合,按照会计工作流程,结合课程标准,确定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积极探索与工匠精神渗透相匹配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广泛运用任务驱动、小组展示、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法,动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工匠精神的点滴渗透;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职业素养培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相关专业课程中正反面典型案例的推送与剖析,激励学生诚实守信、坚持原则、秉公守法,警醒学生对制度规定保持敬畏之心,遵守职业操守,守住职业道德底线。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加强会计技术与方法的规范训练,以行动的方式体现并获得职业素养,实现“工匠精神”的内生培育。

2.创设职业岗位和职业场景。在日常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呈现高度仿真或真实的会计工作场景,创设各种会计职业岗位,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会计角色的代入,亲身体验和感悟职业环境,将会计工作照章办事、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专业操守内化成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行为习惯,在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工匠精神”,使学生在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顺利适应职场。

3.课程评价中融入工匠精神要素。建立显性素养与隐性素养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模式,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与渗透其中,利用大数据技术,从课前预习、课中表现、课后复习与作业、课程考试等各个环节,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和评价与职业精神的认知和行为表现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特别是在跟岗实习与顶岗实习阶段,用人单位对学生遵纪守法、严谨细致、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职业素养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更客观,也更具说服力。

(四)以工匠精神为依托,营造校企文化融合氛围

1.充分利用媒体优势,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个角落和场所,通过张贴会计文化宣传资料、会计名人警句、优秀毕业生事迹、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名单和事迹等形式,植入会计职业元素;建设会计文化展示室,以展厅的形式展示会计发展历史、会计职业、会计职业道德等,让学生体验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培养学习兴趣,指向专业引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校园门户网站、微信群、QQ群、微博等网络新媒体渠道,设置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网页、微信公众号等,精选“工匠精神”方面的视频、电子书,上传最新的会计前沿信息和会计文化,给学生分享;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网上直播和网络实时讨论等活动,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和职业精神的提升。使校园真正成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宣传工匠精神的场所,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2.借助“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定期举办体现工匠精神的会计技能大赛、校园会计文化节、会计热点辩论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时刻接受会计文化的熏陶,以此调动学习积极性;积极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讲活动,播放中国传统文化和会计文化方面的影视作品。增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单位,了解企业会计文化,从实践中加深对工匠精神精髓的理解;成立会计创新创业社团,以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从中体验精益求精、创新超越的时代气质,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3.引企入教,协同育人。开展“行家、专家、大师进校园”主题活动。邀请会计行业专家到校开设讲座、优秀行业能手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互动,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最新要求等,感受会计职业专注细致、严谨规范的工匠精神,提前感知会计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身边榜样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感知匠心的不凡与平凡。

(五)以工匠精神为纽带,加强产教深度融合

一是要遴选企业文化氛围浓、专业标准高、工作作风严谨的合作企业,确保学生接受优良的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熏陶。二是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会计职业素养培育的有效合力。通过专业调研,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对会计专业的最新用人标准、会计职业行为规范和会计职业素养的要求等;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随时掌握用人单位对学生在会计实习或工作中的职业素养表现和毕业生对会计职业素养的理解与感悟,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学生(学徒)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责任,学生(徒弟)在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下,既能学到师傅的精湛技艺,更能感受师傅的匠人精神,锻造诚实守信、专业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会计职业精神,提升会计职业素养。

总之,高职院校应当将“工匠精神”培育与会计职业素养提升相互交融,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为我国经济领域培育更多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工匠神形
工匠赞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