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智慧财务在高校的应用研究

2021-11-23李洋何爱群苏州大学财务处江苏苏州215021

商业会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财务系统管理

李洋 何爱群(苏州大学财务处 江苏 苏州 215021)

一、引言

疫情的来临,使高校财务工作者开始深入思考,凝聚共识,充分回应师生“不见面”服务的基本诉求,以便更好地落实科研“放管服”。为有效提升财务治理效能,需要制定更合理、更长期的规划,通过优化、再造会计流程,使传统的财务服务模式向智慧财务服务转型。同时,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处理、会计核算发展、会计技术变革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转型要求。高校必须将会计基本职能的发挥和延伸职能的扩展推向新的高度,在报销业务“便捷化”、经费监管“动态化”、内部控制“程序化”、财务决策“科学化”等前提与要求下,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发展,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和统一,将此次疫情视为“浴火重生”,作为推动财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新里程碑。

二、文献回顾

(一)基于财务报账服务升级方面。关于高校财务报账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国内学者注重从应用的角度进行阐述和探讨。许敏、钱一奇[1]认为,利用网络技术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充分利用远程报账、无现金支付、签名数字化等手段实现财务核算、支付和审批签字等会计流程再造,构建智能财务服务平台,实现智能预约、无等候办理、结果直接反馈于个人,实现财务服务能力提升。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新形势新情况下,高校以往“面对面”的处理财务业务的工作方式,势必要做出新转变。高校财务工作要由原来的“管控型”向“服务+管控型”转变,利用OCR、异构集成等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实现财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无纸化、“零接触”报销,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保证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降低各种病毒的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后疫情时代,财务人员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发挥和体现财务服务从效率转向效能提升,构建“互联”“智能”“共享”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二)基于教育经费监督管控方面。《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落实财务管理领导责任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意见》(教财[2015]4号),从十六个方面要求直属高校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真抓真管,使财经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要求完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坚持内外结合,综合运用政治巡视、国家审计、内部控制、教育督导、信息公开等各种手段,以监审、监控、监督为着力点,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教育资金、资产、资源安全规范有效使用。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7号),要求深入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同审,创新审计工作方式,开展内部审计评价,夯实整改责任,加大审计结果运用力度,发挥好在教育财务治理中“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的作用。上述文件对完善经费监管体系,发挥财务、审计、巡察等部门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实现财务管控与业务管控融合、内控原理与治理能力融合、内控制度与治理效能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三)基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国办发[2018]82号)要求,学校要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所有财政教育资金,贯穿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管理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评价。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教财[2019]6号)提出,“预算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实现绩效与预算管理一体化,建立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绩效管理闭环系统。”高校财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全面绩效管理的新任务,落实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绩效和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财务治理效能。

三、当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堵点”和“痛点”

(一)财务报销服务的精准度和个性化有待提高。对于报销人而言,一是由于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各类财务管理制度一时间难以全面掌握;二是报销票据种类繁多,报销项目涵盖的范围一时间难以准确理解;三是不熟悉审批流程,难以第一时间找对审批人,造成报销效率不高。对于财务人员而言,一是宏观政策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对经费监管提出的新要求,财务报销除审核大量票据之外,还需要同时审核大量的纸质支撑资料,难免因专业受限而不到位;二是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会计账务处理能力要求高、需要职业判断的难度不断加大;三是“非接触式”报销方式的推行,因高校内部管理需要的业务流程繁琐、报销要件不齐全等,存在大量的报销退单现象。

(二)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有待加强。高校管理者对信息建设越来越重视,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财务与学校内部人事、教务、采购、资产、外事等业务部门的信息对接与共享,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者的共同目标,但“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如: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系统与教务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系统未实现数据共享,在申报预算基础性数据时,学校各部门单位较多采用Excel表形式进行人工申报及统计,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且统计时容易疏漏。同时,未实现全流程的信息闭环,特别是缺乏业务信息的反馈环节,如:招投标部门通过相关流程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将合同在合同管理系统中备案。由于财务系统与合同管理系统没有实现对接,合同是否最终履行,履行合同的进度如何,均没有在合同管理系统中反映,导致业务主管部门及财务部门掌握的业务数据均不够全面,甚至出现偏差,从而在进行财务预算、成本核算和决策分析等工作时,大量的基础性数据得不到有效使用,无法有效满足高校高质量发展需求。

(三)财务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力度有待提升。笔者调研发现,管理会计在高校中应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无法实现较复杂或者非常规的综合性财务分析;财务数据过于专业化,难以多维度、深层次、形象直观地反映学校的运行状态,无法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目前高校虽然通过财务数据标准化、基础数据标准化,以及完善政府会计制度下的核算体系、科目项目设置规则、账务处理方式等形式,基本实现了预算编制、二级单位预算申报、财务预算批复、财务核算控制等全过程信息化处理。但是由于在会计核算中过滤掉大量的非货币性数据,复杂经济业务往往就变成摘要、科目和金额的高度概括,无法真正反映出经济业务的全貌,很难做出客观准确科学的决策。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时,还处于基于历史数据的简单分析资料,无法担当决策的支撑作用,财务数据分析对于决策的支持程度有待提升。

(四)财务风险预警功能有待完善。从有关巡视、审计、督查和投诉举报已经反映出来的问题来看,大多数属于事后反映,对业务层面的事前、事中监测预警功能薄弱,亟待加强。在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中,经济合同的履行、未及时冲销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事务虽然具有一定系统上的监测、判断功能,但是依然需要进行人为判断和分析才能进行有效控制,这对财务人员提出很高要求,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财务预警的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预算收入完成情况、项目经费执行效率效果等指标虽已纳入领导经济责任考核范畴内,但对于违规使用经费、预算执行低下或绩效考核不达标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缺少问责机制,存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隐患。

(五)内部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目前学校内部监督联动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校内巡察、专项审计、内控评价、内控日常监督检查结果信息尚未互通、情报尚未互享。学校内部单位内控工作开展情况和评价结果尚未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和考核内容,没有与单位和个人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任用等挂钩;对内部控制失职失察单位和职工未实施追责问责,没有建立“回头看”、问责追责等长效机制。

四、后疫情时代的智慧财务在高校应用模式构建

(一)建立“标准化”财务大数据信息库。为了实现高校内外部数据信息和智慧管理会计的深度融合,搭建起以财务服务需求为中心的“标准化”大数据信息库,在高校各职能部门间的技术契合点中实现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信息共享,使财务管理更便捷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数据标准的建立是本项工作的基础和核心之一,标准化的元数据是数据中心的基石,可以确保各应用系统之间元数据的统一,实现标准化、高效化地交互运行。一是数据编码设置标准化,要对各应用系统和数据中心所需共享的数据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使得系统间的数据能够实时互联互通。二是数据管理维护标准化,加强提供数据业务部门间的主动协同与合作,对内部管理流程制定统一的管理维护标准,规范数据调整、修改及维护标准,提高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和可用性。三是数据使用安全标准化,明确哪些数据可以用于哪些业务,对用户和数据本身设置访问级别和访问权限,制定数据监管的标准方法等,提高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二)开发“一门式”智慧财务服务平台。为确保“放管服”目标能够实现与落地,高校财务部门应重新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开发集报销事项申请、资金来源控制、报销时间预约、报销流程查询、预约单智能转账等功能为一体的“一门式”智能财务服务平台。一是对于师生而言,通过PC端、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便捷地录入报销票据,实时查看审批进度及报销单据物流状态,使传统“面对面”财务服务转化为线上自助服务,极大地提升报账体验的满足程度。二是对于财务人员而言,通过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经费预算控制端前置,实现经费执行精准管控;报销信息通过手机APP对发票等附件拍照上传后,报账信息自动采集,确保报销信息在系统中精准提取和保留,记账凭证自动生成,并为后期凭证影像化查询提供便利;会计核算实现自动审核和入账,不仅可以减少对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依赖,而且财务人员审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会大幅提升。三是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通过智慧财务服务平台可以实时输出多层次、多维度的可视化分析报表,为科学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和经费预算,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三)构建“业财管”智慧内部控制体系。新时代下高校要在财务治理的问题上下功夫,理顺高校人、钱、事三者的关系,建立事权与财权匹配机制,形成权责利对等的资源配置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业财管”智慧内部控制体系应具备以下几种功能:

一是支撑高校业务。通过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自动对接,完善预算管理系统功能,可以实现从前端业务事项的发起到财务处理、过程管控、风险预警、信息反馈等流程的闭环管理,逐步实现业务、财务、技术三位一体,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财务治理体系。如:财务系统与科技管理平台无缝对接,实现科研项目立项、合同签订、开票、收入确认、预算编制、日常支出查询、结题等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管理;财务系统与教务系统、财务系统与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系统与宿舍管理信息系统等无缝对接,职能部门系统可以向财务部门共享学生学籍信息、学分情况、学费标准或住宿费标准等,财务部门收费管理信息系统接收后生成学生应收款项,学生完成缴费后,财务处向职能部门系统实时反馈缴费情况。

二是提高数据共享。依托云技术数据中台建设,打破各部门“信息孤岛”现象,实现财务系统与强关联的部门系统的数据共享,推进高校内部办公用房、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测试费、废液处置费、水电及物业分摊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实现精准的成本分摊。

三是防范财务风险。通过内部控制流程,加紧梳理学校经济业务中涉及的资金流、业务流与控制结点,建立责任链条,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风险监控,保证财务管理准确性、规范性、科学性,不断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水平,真正实现“业”“财”“管”一体化。

四是建立内部监督工作联动与信息共享机制。由学校内控建设工作牵头部门将内控管理制度缺陷清单同步呈交督查、巡察、审计、财务等部门,协同相关部门根据要求监督整改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巡察、督查、内部控制、财务、审计等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加强部门横向协作,及时沟通问题及整改等信息,推动内控工作由建设向建设、监督和督促相结合的架构转变。

(四)打造“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队伍。为了推进智慧财务服务转型,紧紧围绕会计“过程的控制(监督、决策支持)和观念的总结(反映)”的职能,加强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大数据思维,掌握高校业务运行规律,具有“智能+会计”的系统思维、体系设计能力、数据分析与数据决策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会计财务队伍,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双提升”的关键所在。一是加强高校财务治理团队建设,培养战略型、技术型、创新型的中高端“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二是推动管理会计人才队伍能力提升,时刻把握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学习、成长和创新的机会,提升自身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做到技术能力与业务理解充分结合。三是注重财务治理改革的实践探索,不断强化自身的决策分析能力和战略思维水平。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重点研究了后疫情时代的智慧财务在高校应用模式的构建问题。通过对新时代对高校基于财务报账服务、教育经费监督管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等方面的新要求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剖析了当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堵点”和“痛点”。以提升财务服务水平和治理效能为导向,从四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举措,构建高校智慧财务。

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能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进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服务质量,提升财务管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绩效管理水平的改革提供借鉴,也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应用与推广打好坚实的基础。但是,本文对智慧财务高校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数据模拟预测,分析服务对象行为,进而提供“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需”的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开展与研究。

猜你喜欢

财务系统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品“助读系统”之妙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